摘要:康熙說着趙本山一樣口音的現代東北撫順話,只是想象而已,根本不可能會發生這種事情。我們知道,滿族人口很少,中國如此遼闊的土地,他們不可能靠數萬滿洲八旗軍去全部征服和佔領,於是他們就把與他們最親近也是最早歸順的東北漢人編爲漢軍八旗(努爾哈赤沒有造反以前,在滿族各個部落當中,就有大量漢人雜居,且努爾哈赤本人就會漢語,說得還很好)。

01

提起清宮戲,常有人認爲,這些戲最大的問題是,宮裏的皇帝居然說的不是東北話。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看你儂我儂的《還珠格格》時,主角說東北話會是什麼樣的場景:

場景一:容嬤嬤欺負五阿哥,皇上正好趕來

五阿哥:皇阿瑪救我。

乾隆: 老兒子咋的了?sei欺負你了。

五阿哥:容嬤嬤欺護(欺負)我。

容嬤嬤: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五阿哥:你嘟囔的我啥都沒聽(聽)見。

容嬤嬤: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場景二:皇后看見小燕子跪着

皇后 :你是小燕紙對不?這傢伙你膽兒挺大啊!瞪sei尼?容嬤嬤,給哀家削她!

容嬤嬤:嗻。我不削她,我弄針懟姑死她。

場景三:爾康和紫薇在騎馬

爾康:紫薇,

紫薇:幹哈?

爾康:哥上次送你的禮物你稀罕不?

紫薇:稀罕!老刺激了!

爾康:哥稀罕你,賊拉稀罕你!

紫薇:我也稀罕你!老稀罕你了!比你還多!

爾康:別扯犢子了!我都滿了。

紫薇:你可拉倒吧,我都冒出來了。

這身軍大衣可以說很東北

有人認爲,起碼在康雍乾三代,由於北京官話尚未確定,清朝皇帝應該都在說滿語,如果放在清宮戲裏,起碼也得是東北話。畢竟,清軍入關十年後,康熙就出生了,這時他身邊的人應該都說滿語,加上這些人全部是從遼寧遷移過來,可以想象,康熙的東北口音絕對比張學良還濃重。

持此論者會繼續推理,康熙的祖籍在今天的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距離趙本山的老家鐵嶺直線距離只有100公里。所以,康熙的口音不一定與趙本山相同,但相似度至少會在一半以上。

後來,隨着滿漢語言的快速融合,以及漢臣的大幅增加,北京話才慢慢成爲宮廷中的主要語言。但康熙年事已高,畢竟又是皇帝,不可能再學北京話。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如果康熙滿口東北話指點江山,想起來是不是很搞笑?

但今天,我負責任地告訴你,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02

《康熙王朝》劇照

康熙說着趙本山一樣的遼寧撫順口音的漢語,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明末清初,在遼寧的漢人和現代東北遼寧的漢人,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羣體。

當時的東北大部分地區,幾乎都是無邊無際沒有開發的山林,草原和雪野,數十萬滿洲人在這裏過着遊牧漁獵生活,他們到處遷移,尋找新的水草和野生動物。當獵手們變爲戰士以後,就開始了軍事冒險,如同打獵一樣去奪取財物和人口。

經過近三十年的戰爭,居住在遼寧的漢人都成爲八旗軍的附庸。一部分人被編入漢軍八旗,一部分成爲包衣阿哈。

康熙帝

我們知道,滿族人口很少,中國如此遼闊的土地,他們不可能靠數萬滿洲八旗軍去全部征服和佔領,於是他們就把與他們最親近也是最早歸順的東北漢人編爲漢軍八旗(努爾哈赤沒有造反以前,在滿族各個部落當中,就有大量漢人雜居,且努爾哈赤本人就會漢語,說得還很好)。

另外還有很多人被編入旗下包衣阿哈作爲補充力量。比如在北京最精銳的八旗驍騎營,就擁有2萬名漢人包衣和漢軍旗軍。

我們知道在明末,東北的全部漢族人口也只有200萬左右,與關內漢族不同,這些漢族過着半農半牧的生活,更加忍耐勞苦,熟悉騎射功夫,因此大量被清軍徵用。

基本上東北漢人絕大部分在清軍入關以後,隨同清軍入關了。主要分配在八旗軍,旗下包衣阿哈和吳三桂等四大藩王部下入關征戰。其餘則分配在八旗貴族在關內跑馬圈地的大量莊田裏擔任各種職位或者進入內務府擔任包衣阿哈。

"根據歷史檔案的記載,在初建八旗時漢族人只佔4%,到入關時迅速上升到76%,在八旗中佔了絕對優勢。這些在旗漢人中的大多數原來都是世代居住在東北地區的漢族人,他們所說的漢語方言就成爲八旗的通用語言。"

八旗

03

據南開大學語言學教授邢凱說,在全國各大城市中與北京話最接近的就是哈爾濱方言,所以在方言分類中,哈爾濱方言歸入"北京官話區"。

經統計得出:北京話與黑龍江方言的一致性爲95.24%,這是全國各省市方言與北京話最接近的。不光北京,承德也說這種話,也是個方言島。

寧古塔

現代北京話的兩個來源,一個是內城的旗下話,即旗人帶來的黑龍江方言,另一個外城的老北京話,即從元代繼承下來的明代官話和土話。

我們說清楚東北人與現代東北人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羣體。清軍入關後,對東北實行了柳條邊制度,不準任何漢人移民東北,除非是發配寧古塔的罪犯。

爲什麼黑龍江口音與遼東口音差距那麼大,且更類似北京話。主要原因是黑龍江還是少量原生東北漢族。

因爲清朝在黑龍江駐紮有八旗漢軍、水師漢軍、驛站站丁、官莊莊丁和家奴。《黑龍江志稿》在記錄漢軍姓氏時,將漢軍分爲土著及從孔有德來歸者、水師營駐防者、雲南站丁從吳三桂謫戍者、官屯丁乾隆道光等年來江者等類。

現代東北人絕大部分則是1904年以後,特別是30年代以後,因爲尋找工作,土地等等原因,從山東,河北等內地各省開始大規模移民過去的。

這些新移民聚集在一起創造出了現代東北話,當然,趙本山所說的撫順話,不代表就是東北話。黑龍江口音,哪怕是同屬遼寧的大連口音就與撫順話,差異很大。

所以,17世紀的康熙怎麼可能說20世紀的東北口音?康熙接觸到的清初東北漢人和現代東北漢人基本上完全是兩個羣體,沒有任何的傳承性。

04

康熙接觸到的清初東北漢人,現在大部分已經變成了北京人。況且撫順話,也缺乏滿蒙語言轉學漢語,所特有的兒化音。

更何況再往前推,明朝戍邊東北的部隊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山西,陝西,河南和河北北部等省份,和後來闖關東的漢人大體上也不是一個地方來的。

如果康熙等清朝皇帝貴族都是說撫順話,那麼也根本不會有清代北京官話。下面的官員市民就都會跟着學撫順話。

京官話也不是清朝才形成的。起碼在明徐孝《重訂司馬溫公等韻圖經》中所記的音系可能代表了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的北京話,已經和現代的北京話十分接近了。

而明朝北京話則是繼承自元朝, 從元雜劇的用韻分析,此時的元大都話已很接近現代北京話。

所謂元大都話,主要是遼金兩代居住在北京地區的漢族人和契丹、女真等族經過幾百年的密切交往逐漸形成的。女真族是什麼?女真族就是滿族的祖先,女真族早就可以熟練掌握漢語,更何況後來的滿族。

《康熙王朝》劇照

我們知道康熙是他的奶奶帶大的,他的奶奶是蒙古族,而且滿蒙語言相似度很高。可以想象康熙的漢語口音,應該是類似於在民族學院剛剛學會漢語的蒙古族學生的口音或者說,更類似黑龍江口音。

康熙說着趙本山一樣口音的現代東北撫順話,只是想象而已,根本不可能會發生這種事情。

明末清初的東北漢人與現代東北漢人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羣體,明末清初的東北漢人早就在17世紀隨同清軍入關大部分都變成了北京人。現代東北人則是20世紀以後,才移民過去的。

東北話VS臺灣腔,誰纔是最魔性的方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