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在东方卫视热播的刑侦剧《燃烧》可谓自带光环,它的编剧和导演陈育新是爆款剧《破冰行动》的编剧,从《9 · 18 大案侦破纪实》《红蜘蛛》《命案十三宗》《征服》,到《湄公河大案》,陈育新创作的涉案剧堪称精品。《破冰行动》加《湄公河大案》,两部爆款剧才铺垫出了《燃烧》,而之所以这部刑侦剧的创作需要跨越数年,是因为很难写。

ZAKER 哈尔滨记者 高云

山洞里发现的一具十几年前的女尸,牵出了当年的 " 情杀案 ",豪门恩怨和情感纠葛错综复杂,一个警察世家也被卷入了舆论的旋涡 ……

正在东方卫视热播的刑侦剧《燃烧》可谓自带光环,它的编剧和导演陈育新是爆款剧《破冰行动》的编剧,从《9 · 18 大案侦破纪实》《红蜘蛛》《命案十三宗》《征服》,到《湄公河大案》,陈育新创作的涉案剧堪称精品。

6 月 2 日,这位涉案剧的大神级人物接受了 ZAKER 哈尔滨记者的专访,畅聊当今涉案剧的创作 " 套路 " 和尺度。关于部分观众对这部戏开局节奏慢,不像 " 破冰 " 一样悬念迭起的吐槽,他也给出了回应。

《燃烧》的创作比《破冰行动》更难

用 30 年的时间、三代警察接力追寻真相是《燃烧》的故事内核。这部剧最初是个 " 命题作文 ",2013 年,公安部新闻宣传局邀请陈育新创作一个警察世家的故事。要写三代警察,又没有真实的案子做依托,陈育新一时无从下手,后来又接了《湄公河大案》和《破冰行动》两个项目。在创作这两个剧本的过程中,他采访了许多公安干警,听他们讲述破案经历,《燃烧》的人物在心中慢慢成型。

《破冰行动》加《湄公河大案》,两部爆款剧才铺垫出了《燃烧》,而之所以这部刑侦剧的创作需要跨越数年,是因为很难写。陈育新告诉记者,刑侦剧只是涉案剧的一个分支,涉案剧还有缉毒、经侦、网侦、反恐、反黑等很多类型,这些类型都是有团伙的。有组织犯罪比较好写,有分工协作,有卧底,有线人,而刑侦剧主要是个体犯罪,它只能把镜头对准人物,刻画人性。

在陈育新看来," 动机和真相,是刑侦剧里面最关键的两个词。而在别的类型剧里面,可能并不是很重要。缉毒剧、反黑剧、金融犯罪这些剧,犯罪动机就是利益,反恐剧里动机就是仇恨。刑侦剧里的刑警就要研究死者,研究凶手的心理。" 像《燃烧》这样的刑侦剧的创作技术含量是非常高的,即使在英剧美剧中,像《真探》这样对准人物的罪案剧,也比《国土安全》《毒枭》《绝命毒师》这类题材更加小众。

没有为了收视率 启用流量明星

奚美娟、刘敏涛、谭凯、张志坚、邬君梅、杜志国、冯雷等众多老戏骨,搭配领衔主演经超和张佳宁,《燃烧》中没有一个流量明星。陈育新相当耿直," 不会为了收视率,找一个特别火的来演。" 这些演员的选择都源于他 " 刻画人性 " 的要求,要细腻传达 " 波澜不兴下暗潮涌动的人物内心 "。

很多老戏骨的戏份并不多,比如 " 高育良书记 " 张志坚,他看了剧本很受感动,认为戏虽不多,但这个人物有充分的发挥空间,立刻就答应了。

《燃烧》中的法医一亮相,观众就发现,这不是《破冰行动》里的 " 辉叔 " 嘛!公磊扮演的法医各种专业术语经常连珠炮似的脱口而出,做派相当专业,从这个人物身上就能看出陈育新在细节上的 " 强迫症 "。开拍前他不仅积累了大量采访素材,查阅了很多专业知识,拍摄现场还请来专业的法医和刑警指导,就连戏里上世纪的警察制服都是专门找厂子定做的。

涉案剧重回黄金档 尺度问题受关注

《破冰行动》热播时,好多观众都感慨 " 也太敢拍了 ",尺度很大,看着过瘾。这次时隔多年,涉案剧重回电视荧屏黄金档,尺度自然是焦点。陈育新承认,刑侦剧涉及到大量的社会问题,会不可避免的展现血腥和暴力。但只要创作的价值观是正面向上的,尺度的问题他认为是可以解决的。

关于一些观众吐槽《燃烧》开篇节奏比较缓慢,大反派现身太早,悬念和反转不够多。陈育新回应,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 关于悬念的铺排,这次跟以往有所区别。传统涉案剧为了反转,可能会把大 boss 藏着,《燃烧》暴露他们的身份,就是想让观众提前去认识这个人物,观察他在每个人生岔路口的选择,以及做决定时的艰难。"

对于有些刑侦剧为了吸引观众,追求环环相扣的反转套路和悬疑烈度,陈育新有不同看法:" 我觉得这个烈度是有止境的。为反转而反转,为悬疑而悬疑,最后往往放弃了人物,只有事件,但我觉得人性的表达才是无止境的 ……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燃烧》要讲的是人应该如何面对欲望。"

编辑 高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