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在東方衛視熱播的刑偵劇《燃燒》可謂自帶光環,它的編劇和導演陳育新是爆款劇《破冰行動》的編劇,從《9 · 18 大案偵破紀實》《紅蜘蛛》《命案十三宗》《征服》,到《湄公河大案》,陳育新創作的涉案劇堪稱精品。《破冰行動》加《湄公河大案》,兩部爆款劇才鋪墊出了《燃燒》,而之所以這部刑偵劇的創作需要跨越數年,是因爲很難寫。

ZAKER 哈爾濱記者 高雲

山洞裏發現的一具十幾年前的女屍,牽出了當年的 " 情殺案 ",豪門恩怨和情感糾葛錯綜複雜,一個警察世家也被捲入了輿論的旋渦 ……

正在東方衛視熱播的刑偵劇《燃燒》可謂自帶光環,它的編劇和導演陳育新是爆款劇《破冰行動》的編劇,從《9 · 18 大案偵破紀實》《紅蜘蛛》《命案十三宗》《征服》,到《湄公河大案》,陳育新創作的涉案劇堪稱精品。

6 月 2 日,這位涉案劇的大神級人物接受了 ZAKER 哈爾濱記者的專訪,暢聊當今涉案劇的創作 " 套路 " 和尺度。關於部分觀衆對這部戲開局節奏慢,不像 " 破冰 " 一樣懸念迭起的吐槽,他也給出了回應。

《燃燒》的創作比《破冰行動》更難

用 30 年的時間、三代警察接力追尋真相是《燃燒》的故事內核。這部劇最初是個 " 命題作文 ",2013 年,公安部新聞宣傳局邀請陳育新創作一個警察世家的故事。要寫三代警察,又沒有真實的案子做依託,陳育新一時無從下手,後來又接了《湄公河大案》和《破冰行動》兩個項目。在創作這兩個劇本的過程中,他採訪了許多公安幹警,聽他們講述破案經歷,《燃燒》的人物在心中慢慢成型。

《破冰行動》加《湄公河大案》,兩部爆款劇才鋪墊出了《燃燒》,而之所以這部刑偵劇的創作需要跨越數年,是因爲很難寫。陳育新告訴記者,刑偵劇只是涉案劇的一個分支,涉案劇還有緝毒、經偵、網偵、反恐、反黑等很多類型,這些類型都是有團伙的。有組織犯罪比較好寫,有分工協作,有臥底,有線人,而刑偵劇主要是個體犯罪,它只能把鏡頭對準人物,刻畫人性。

在陳育新看來," 動機和真相,是刑偵劇裏面最關鍵的兩個詞。而在別的類型劇裏面,可能並不是很重要。緝毒劇、反黑劇、金融犯罪這些劇,犯罪動機就是利益,反恐劇裏動機就是仇恨。刑偵劇裏的刑警就要研究死者,研究兇手的心理。" 像《燃燒》這樣的刑偵劇的創作技術含量是非常高的,即使在英劇美劇中,像《真探》這樣對準人物的罪案劇,也比《國土安全》《毒梟》《絕命毒師》這類題材更加小衆。

沒有爲了收視率 啓用流量明星

奚美娟、劉敏濤、譚凱、張志堅、鄔君梅、杜志國、馮雷等衆多老戲骨,搭配領銜主演經超和張佳寧,《燃燒》中沒有一個流量明星。陳育新相當耿直," 不會爲了收視率,找一個特別火的來演。" 這些演員的選擇都源於他 " 刻畫人性 " 的要求,要細膩傳達 " 波瀾不興下暗潮湧動的人物內心 "。

很多老戲骨的戲份並不多,比如 " 高育良書記 " 張志堅,他看了劇本很受感動,認爲戲雖不多,但這個人物有充分的發揮空間,立刻就答應了。

《燃燒》中的法醫一亮相,觀衆就發現,這不是《破冰行動》裏的 " 輝叔 " 嘛!公磊扮演的法醫各種專業術語經常連珠炮似的脫口而出,做派相當專業,從這個人物身上就能看出陳育新在細節上的 " 強迫症 "。開拍前他不僅積累了大量採訪素材,查閱了很多專業知識,拍攝現場還請來專業的法醫和刑警指導,就連戲裏上世紀的警察制服都是專門找廠子定做的。

涉案劇重回黃金檔 尺度問題受關注

《破冰行動》熱播時,好多觀衆都感慨 " 也太敢拍了 ",尺度很大,看着過癮。這次時隔多年,涉案劇重回電視熒屏黃金檔,尺度自然是焦點。陳育新承認,刑偵劇涉及到大量的社會問題,會不可避免的展現血腥和暴力。但只要創作的價值觀是正面向上的,尺度的問題他認爲是可以解決的。

關於一些觀衆吐槽《燃燒》開篇節奏比較緩慢,大反派現身太早,懸念和反轉不夠多。陳育新回應,是爲了更好地刻畫人物," 關於懸念的鋪排,這次跟以往有所區別。傳統涉案劇爲了反轉,可能會把大 boss 藏着,《燃燒》暴露他們的身份,就是想讓觀衆提前去認識這個人物,觀察他在每個人生岔路口的選擇,以及做決定時的艱難。"

對於有些刑偵劇爲了吸引觀衆,追求環環相扣的反轉套路和懸疑烈度,陳育新有不同看法:" 我覺得這個烈度是有止境的。爲反轉而反轉,爲懸疑而懸疑,最後往往放棄了人物,只有事件,但我覺得人性的表達纔是無止境的 …… 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着你。《燃燒》要講的是人應該如何面對慾望。"

編輯 高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