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於54式手槍的槍距短,準星和缺口距離只有15cm左右,瞄準的難度相當大,再加上身體和手臂的晃動以及虛光和呼吸的影響,所以每打一發子彈都要觀察彈着點,思考體會總結一下,每天訓練結束都要寫小結和體會,第二天再繼續訓練,教練和班長會檢查我們的小結。轉業後我到國有企業工作,有次保衛處長聽說我在部隊訓練過,進行手槍射擊時,非叫我給大家講要領,做示範。

  圖文/平常心(陳蘇平)

  又有六七年沒有摸槍了,最近的一次是在2012年,那天有機會到湯山實彈射擊場嘚瑟了一把,54式手槍,10發子彈,全在8環以上,靶場工作人員驚歎:又遇到了“老槍”!我的槍法說不上精,自己覺得還行,其實這都是在部隊練出來的。如今老了,倒喜歡別人喊我“老槍”。

  記得1976年6月初,有天教導員突然通知我去滁縣進行手槍射擊選拔,這次從來沒有摸過手槍的我居然鬼使神差的打出了好成績。幾天後教導員通知我到南京參加軍區射擊專業訓練,並幫我在後勤倉庫借好了一支54式手槍。

  那年六月中旬到十月中旬,我是在南京軍區教練場度過的。我們射擊訓練隊有男女手槍班、步槍班。女兵手槍班八個人中,有5位是1968年到1971年入伍的老兵,我們1976年2月入伍的新兵就3人。

  訓練是艱苦枯燥的,前兩個月進行基本功的訓練,每天練舉槍、瞄準,練臂力、穩定性,練食指單獨用力無意識擊發和呼吸調整等等。兩個月後開始實彈訓練,數量從少到多逐天遞增。

  因爲訓練靶場是半開放式的,所以實彈射擊時,很懼怕那震耳欲聾的響聲,我們就用手槍子彈殼塞着耳朵,這樣可以減少響聲,也可以降低旁邊靶位射擊時對自己的影響。到後來我們每人每天發六十發子彈,打不完可以留着第二天用。

  實彈訓練射擊一開始是很興奮的,幾天下來就煩了,因爲每天重複一樣的動作。訓練時,每人配一個炮臺鏡,打一槍觀察一下彈着點,找出偏差,予以糾正。由於54式手槍的槍距短,準星和缺口距離只有15cm左右,瞄準的難度相當大,再加上身體和手臂的晃動以及虛光和呼吸的影響,所以每打一發子彈都要觀察彈着點,思考體會總結一下,每天訓練結束都要寫小結和體會,第二天再繼續訓練,教練和班長會檢查我們的小結。

  訓練50米慢射是胸環靶,九月開始練習手槍速射,5個半身靶,5發子彈,10秒鐘內擊發完畢。這是最考驗射手功夫的,必須瞄準、射擊、移動,一氣呵成。我們每天訓練很累,再累訓練完第一件事必須擦槍。要把槍卸下來一個部件一個部件的用油布擦拭乾淨,上好油再裝好。子彈打得多了,槍會出現偏差,就要叫槍械師校正。

  射擊訓練隊的伙食標準高一點,喫得較好較滿意。全班八個女兵住兩個大房間,內務要求不太嚴,熄燈號後還可以聊聊天。班裏麗麗姐、小宋我們仨相處的比較好,麗麗姐比我大兩歲,卻是個比我早當六年的老兵,她原是前線歌舞團的。小宋跟我是同年兵,來自上海。教練場裏還住有體工大隊,我們閒暇時也會看他們訓練。

  平時我們訓練一天半學習半天,學習完了會到教練場的田徑跑道上跑步,鍛鍊身體,增強體質。每次都要跑1500米以上,跑完還要做一些拉伸運動。射擊運動相對靜止,如果沒有好的身體,到了賽場上,心理會輸給身體,臨場發揮難保最佳。

  1976年因特殊情況,到10月中旬,射擊訓練隊接到命令解散,隊員各自歸建。不過這四個月的訓練,爲我們打下了軍用手槍射擊的堅實基礎,以後10年、20年甚至再長的時間沒有摸過手槍,一旦摸起手槍,照樣端得穩,打得上。

  轉業後我到國有企業工作,有次保衛處長聽說我在部隊訓練過,進行手槍射擊時,非叫我給大家講要領,做示範。我也不怯場,講解完先打5槍,25米胸環靶,5發打出了兩個10環,兩個9環,一個8環,這時我已經是十年不摸槍了,大家看後都驚呆了。他們每人打了5發,大部分脫靶,只有保衛科裏當過兵的人上了幾發。後來處長和保衛科的人看到我就先豎起大拇指,喊我“老槍”,當然,我也願意聽,每次聽到心裏都美滋滋的。

  2020年4月22日初稿

  作者簡介:平常心(陳蘇平),山東牟平人,1976年入伍,畢業於南京軍區軍醫學校,轉業後在廣州海運集團工作,現已退休。愛好文學、音樂和讀書,有多篇作品在報刊和網絡平臺發表。

  《青煙威文學創作苑》編輯/李勳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