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過程中,家長不能用蠻橫的方式要求孩子順應自己,家長最應該做的就是利用暗示效應,用語言動作以及自身榜樣的力量引導孩子向好的方向發展。在教育的過程中,一味向孩子灌輸自己的想法只會讓孩子產生反抗的情緒,所以家長在教育過程中所要利用的第1個暗示教育就是用語言暗示去引導孩子往好的方向發展。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可能或多或少的都會遇到自己的瓶頸期,在這段時期,孩子幾乎屬於完全叛逆的狀況,家長說什麼都聽不進去。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而家長也不能夠一直用直白的方式將自己的思維灌輸到孩子的腦子裏,這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反感。

所以,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往往要通過迂迴的方式去實現自己的目的。那麼我們要如何迂迴的達到自己教育孩子的目的呢?下面這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故事能夠給我們一點啓示。

在《三國演義》當中,曹操是一個政治與謀略都非常厲害的領導者。據說。曹操有一次帶領自己的士兵長途跋涉,在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步行之後,曹操和士兵都沒有發現任何水源的痕跡。這讓又渴又餓的士兵們絕望不已,大家越走越慢,人心也逐漸渙散。

爲了讓大家打起精神來,曹操假意讓人去前方查看,等到查看的人回來的時候,曹操十分欣喜地告訴自己的士兵們,斥候探查出前方有一片非常大的梅林。梅子生津止渴,那一片梅林又極大,絕對能夠讓所有的士兵都大飽口福。

不要說喫到梅子了,就是想一想梅子的口感,士兵們都覺得牙關酸澀起來,不自覺的分泌出許多唾液。爲了儘快趕到梅林,大家更是打起精神來,雄赳赳氣昂昂的往前趕路,速度甚至比之前還快了不少。

前方自然是沒有梅林的,但曹操卻讓士兵們看到了梅林的希望,分泌出的唾液也能夠讓大家暫時解渴。

1、這種做法是典型的暗示效應

如果將孩子們想象成曹操手下的士兵,家長們試想一下,當孩子駐足不前,甚至不願意聽家長的話的時候,自己通常是用什麼樣的做法去對付他們的。是不是總是滿腔怒火,覺得音量壓過孩子就能夠讓他們聽話?是不是總用武力和威脅逼迫孩子,讓他們在壓迫中反抗的更加厲害。

但其實,這些做法都是錯誤的,家長在這個時候最應該做的,

就是學習曹操的精神,用暗示的方式引導孩子自己向前,這也就是暗示效應。

2、暗示效應的闡述和作用

所謂暗示效應,就是指在沒有起任何爭執的情況下,一方有意識地用含蓄潛在的方法引導另一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某些事情,或者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接受自己的思想。

曹操在士兵們疲於奔命,駐足不前的時候,並沒有用砍頭、罰款甚至是軍法來威脅他們。而是告訴他們,

前方有一片梅林,暗示他們只要加以努力,就能夠抵達那裏,緩解自己的口渴。這種做法不僅省時省力,還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達成自己的目的。

試想一下,如果曹操沒有用這樣的方法,士兵們要麼會因爲逐漸失去希望而軍心渙散,甚至渴死在路上。要麼會因爲資源的匱乏對長官和自身的未來失去希望,甚至彼此之間爲了爭奪一點小小的資源大打出手,導致軍隊血流成河。

家長在教育過程中也是一樣的,

一味壓抑和逼迫只會適得其反,讓孩子變成蹬鷹的那隻兔子,拼盡全力也要掙脫家長的牢籠。但合理利用暗示效應就不一樣了,暗示能夠讓孩子們潛移默化地接受家長的思想,但他們內心還是覺得,自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既然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措施,那就不存在反抗與壓迫一說,他們做起來就會更加順心,完成任務的效率也會比較高。

3、家長如何在教育中運用暗示效應

1、用語言暗示引導孩子往好的方向發展

在教育的過程中,一味向孩子灌輸自己的想法只會讓孩子產生反抗的情緒,所以家長在教育過程中所要利用的第1個暗示教育就是用語言暗示去引導孩子往好的方向發展。

這一點其實很多家長都做得很好,比如說,有的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去誇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這就是特別典型的暗示效應,因爲家長的誇讚,孩子在心裏覺得這樣做是對的,他們在下次面對同樣的事情時還是會做出對的選擇。

2、用合適的電影和文學作品,引導孩子學會做人的道理

現在的孩子們生活離不開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尤其是他們所喜歡的動畫片或者是動畫電影。這也正是爲什麼,在幾年之前,許多父母聯合起來,反抗《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播出,就是因爲在這部動畫當中,暴力的因素隨處可見,這在無形當中引導着孩子也學會了用暴力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所以,家長就可以反利用這個暗示效應,選擇合適的動畫產品或者文學作品去向孩子傳導正確的觀念和爲人處事的道理。

3、家長以身作則,用榜樣的力量暗示孩子

家長是孩子的鏡子,家長怎麼做,孩子就會跟着怎麼學,所以最好的暗示效應就是家長以身作則,用自己榜樣的力量去暗示孩子正確的處事方式。

比如說,當家長在遇到危急的事情遇事不慌的時候,孩子也會向家長學習,當他們遇到問題的時候,第一時間不是想着如何去慌亂,而是想着怎樣去解決問題,這就是榜樣的作用。再比如說,一個家族擁有家族的特徵。醫學世家更容易出較多的醫學生,而在高知家庭出生的孩子,對於知識的接納程度就會更高。所以家長想要孩子成爲什麼樣的人,自己就率先成爲什麼樣的人,這種暗示效應的作用是極大的。

在教育過程中,家長不能用蠻橫的方式要求孩子順應自己,家長最應該做的就是利用暗示效應,用語言動作以及自身榜樣的力量引導孩子向好的方向發展。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夠成長的越來越好。

你認爲暗示效應對孩子有什麼樣的作用?你覺得家長應該如何利用暗示效應培養孩子?歡迎在下面留下你的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