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十二年前汶川的那場地震,牽動了海內外華夏兒女的心,至今仍是許多人心中的傷痕。在這場災難之中,無數人紛紛獻出自己愛心,捐錢捐物,爲汶川的災後重建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在海峽對岸的臺灣,就有一位商人慷慨解囊,捐了一個億,他就是被被譽爲“臺灣的經營之神”王永慶。


王永慶出生於臺灣的一個茶農家庭,從小就在茶園裏給父親王長庚幫忙。茶農這項工作雖然能夠養活家人,但也只能勉強填飽肚子,算不得衣食無憂,因此王長庚在兒子很小的時候就告訴他要敢於出去打拼。然而在王永慶9歲的時候,父親王長庚一病不起,家庭的重擔一下子壓在身爲長子的王永慶身上,讓他爲了家庭而奔波辛勞,而少年時期的艱難生活也成爲了他人生路上的一筆財富。

15歲的時候,王永慶一個人去嘉義闖蕩,成爲一家米店的小學徒,在這期間,他努力學習米店的經營方法,受益良多,開始有了自己創業的想法。於是一年後,他帶着父親四處借來的200塊錢,開辦了自己的米店。不過王永慶畢竟是初次經營米店,開張之初生意慘淡,一方面要受到日本米店的競爭,一方面又要被本土其他大米店排擠,境況非常不好,很少有人來他那名不見經傳的新米店買米。


爲了打開銷路,王永慶挨家挨戶地去推銷自家的大米,一步步傳播自家米店的名聲。同時他還推出掏陳米、洗米缸等一系列優惠的服務措施,努力維繫和顧客之間的關係,終於留下了一批老顧客。但這僅僅只是讓他在米店這個行業站穩了腳跟,並不能讓他脫穎而出。在當時的米店裏,出售的大米往往含有米糠等雜質,甚至還有沙石,買米的人都已經見怪不怪了。

就在所有人都習以爲常的時候,王永慶卻在這方面下了苦功夫,專門把大米中的雜質清除乾淨。這種做法既讓顧客得到了實惠,又給自己帶來了實惠的名聲,喫過他家米的人,基本上都成了回頭客。於是王永慶很快就做大做強,進一步開了碾米廠,又敏銳地察覺了建築行業的商機,涉足木材加工行業,一躍成爲當地小有名氣的商人。

上世紀五十年代左右,塑料工業成爲臺灣化工行業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然而在經過一番考察之後,很多化工業的大企業家和專家都認爲臺灣沒有足夠的塑料業發展的土壤,塑料業成不了氣候。但作爲“門外漢”的王永慶卻和這些大企業家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結論。在他看來,臺灣作爲燒鹼的生產大戶,每年都會因爲生產燒鹼而產生大量氯氣,這些氯氣正是製造聚氯乙烯(PVC)的最佳原料。

於是他迎着無數人的冷眼和嘲笑,一意孤行地投錢進入了塑料業,開辦了臺灣第一家塑膠公司。在塑料廠開辦之初,王永慶確實陷入了困境。塑料廠第一批生產了100噸產品,然而最終只有不到20噸產品被賣了出去,根本找不到銷路。但王永慶沒有放棄,反而繼續擴大生產,這一舉動驚訝了不少人,連他的合作伙伴都被嚇到了,不敢再跟他胡鬧。


於是王永慶變賣家產,回收了公司所有股權,自己一個人幹。在王永慶的調查下,他發現市面上的PVC塑料離飽和還差得遠,真正影響他產品銷量的原因是價格過高,所以他才選擇增加產量、降低成本的方式,通過低廉的價格和大量的供貨達到薄利多銷的戰略方針。果不其然,市場證明了王永慶的選擇,他旗下臺塑公司和南亞公司生產的塑料迅速佔領市場。

利潤逐年上升,一步步推動他成爲了世界上最大的PVC塑料生產商,年產量已經達到了1200萬噸。王永慶也憑藉着塑料產業對上下游產業進行佈局,完成了從原油進口到加工冶煉的一系列產業,被列入世界化工業“50強”,王永慶也因此被稱爲“經營之神”。2008年,福布斯排行榜公佈他的身價達到68億美元,是臺灣第二富豪。不過即使身價數十億,王永慶在功成名就之後,並沒有沉迷於享受中。


相反他一直以“摳門”著稱,一條毛巾,一雙跑鞋都要用好多年不換。但是他的“摳門”只對自己,對公益事業卻一直很大方,在很多年前就開始慈善活動,在公益事業上拿出了不少錢財。王永慶一直堅持自己作爲社會的一份子,應該要對社會負起自己的責任,還希望自己的後人也像他一樣堅持公益事業。他花費了六億元資金,建立了臺灣最大的公益信託,並用自己父親的名字“長庚”命名。

另一方面,王永慶也沒有將公益的目光侷限在臺灣,他在中國大陸各地援建小學,初步計劃就要建一萬所,如今各地的“明德小學”基本都是他這一公益計劃的產物。到2014年已經建成的明德小學超過了四千所,捐贈金額達21億元,兩百多萬貧困小學生得到他的幫助。此外他還設立了“長庚獎學金”,資助有困難的學子,令無數莘莘學子因此受惠。


在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心知王永慶熱愛公益的下屬將此事彙報給他,並問他:“要不要捐錢?”當時王永慶沒有說話,下屬只好再次詢問:“那捐100萬行嗎?”他抬頭看着天花板,意味深長地說:“捐一個億吧,國家有困難!。”這個“摳門”的大富豪在汶川地震過後不到兩天就直接捐了一億人民幣用於災後重建,是臺灣地區捐款最多的企業家,充分體現了兩岸人民同根同種的手足情深。

結語

可惜的是,就在汶川地震的五個月後,92歲高齡的王永慶先生在美國視察工廠的時候,不幸突發心肌梗塞而去世,這樣一位富有愛心的愛國商人就此離開了人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