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時應該還會兼顧送服役之人、囚犯,比如說史書記載劉邦送服役之人去咸陽時,曾見過秦始皇,感慨說大丈夫就應該如此。後來他還以亭長的身份押送徒役去驪山,結果徒役都跑了,乾脆劉邦自己帶着人跑去芒碭山躲着,一直到陳勝吳廣起義。

諸葛亮曰:漢高祖起身亭長,而終有天下;織蓆販屨,又何足爲辱乎?這是諸葛亮跟劉備說的一段話,意思是,劉備從亭長得到了天下,你織蓆販屨又有什麼好屈辱的。沒錯,劉邦在造反前還是秦朝的官員,擔任的位置正是亭長。不過秦朝的亭長是現代的什麼位置呢/?有人曾說算是一個村長,真是這樣嗎?

劉邦,西漢的開國皇帝,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出生年月在沛縣。他跟盧綰同年同月同日生,從小就一起玩,十分玩得來。劉邦的性格十分的好,也很擅長處理人際關係,但他比較懶。年紀稍微大些,依然不喜歡勞動,所以他時常被父親罵。劉邦統一天下後,還經常跟父親討論這個問題,開玩笑說,我跟二哥到底誰創下的基業大?

在當時,許多人都認爲 劉邦沒有大志向,簡單來說就是認爲他不務正業。但是劉邦依然是自己幹自己的,後來他仰慕信陵君,前去拜訪。沒想到的是信陵君身亡,由於他門下的張耳還招收門客,劉邦便去了張耳哪裏。然而不久後魏國滅亡,劉邦只好回到沛縣,在秦朝建立後,他就成了沛縣泗水亭的的亭長。

他這位亭長其實官位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少,但絕不是村長能比的。秦國的政治體制早在戰國時期便已形成,秦始皇建立後,這制度顯然不適用。於是將其改良爲郡縣制,其中的監察制度與九卿制度一直被延續到清朝滅亡。這種制度使得君權無比的崇高,說得上是至高無上,所以皇帝是站在首位的。往下便是公、卿、郡、縣/道、鄉、亭、裏、什伍、綜合,劉邦的亭長便是屬於其中的亭。

在卿前面的基本上都是高官,比如說丞相、御史大夫、九卿,從上往下,官位便是越來越低。從縣開始,便是以宗族爲核心的人民自治組織,這裏的鄉人口往往都是上千的,而亭以下大多是徭役的一種。亭長這個職位源於亭,《漢儀》有記載:謂洛陽二十四街,每街一亭,十二城門,每門一亭。就是說,每十里便會設置一個亭,管理亭的便被稱之爲亭長。

這個職位需要幹什麼呢?管理治安,防禦,同時還要兼顧一下停留在你亭裏的旅客。百姓有什麼事就可以找亭長,比如說有什麼人家裏被偷了,就得負責把盜賊找到。《史記·高祖本紀》記載:高祖爲亭長,用以竹皮爲冠,令求盜之薛治之。同時應該還會兼顧送服役之人、囚犯,比如說史書記載劉邦送服役之人去咸陽時,曾見過秦始皇,感慨說大丈夫就應該如此

後來他還以亭長的身份押送徒役去驪山,結果徒役都跑了,乾脆劉邦自己帶着人跑去芒碭山躲着,一直到陳勝吳廣起義。一般這個職位會找服兵役,已滿期的人來擔任。這個職位換成現代來說其實就是派出所所長,權力其實還真不大不小。比如說劉邦在他自己的亭裏權力算是大的,但一旦出了亭,那權力便不算大的。

顯然,它並不能跟今天的村長比,遠比村長要高。其實跟朱元璋比,劉邦還真不算是布衣出身,老朱那是窮得連飯都喫不上。起碼劉邦還曾是秦朝的官員,不比普通百姓,不過秦末起義之人也大多不是真正的農民。比如陳勝吳廣甚至可以說是軍人出身,而項羽則是楚國貴族。

參考資料:《史記·高祖本紀》、《漢儀》、《漢書·高帝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