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大奎

在熱劇《清平樂》第一集中,宋仁宗去梁家鋪子喫蜜餞時,碰上一個爲梁家鋪子打抱不平與惡霸對峙的年青人。宋仁宗對他頗有好感,便建議他報官,由官府來處理。誰知,這個年青人不領情,還說官比惡霸還狠,又把大宋皇帝罵了一頓。弄得仁宗皇帝十分不快,悻悻而歸。

這個年青人,就是後來有名的北宋"十大名相"之一的韓琦。

他可不簡單,出生於世宦之家,祖父輩身居要職,兒孫輩更顯赫,自己亦"相三朝、立二帝",爲大宋立下汗馬功勞,榮列"大宋功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配享宋英宗廟庭。

一、進士出身

韓琦,字稚圭,自號贛叟,公元1008年出生於相州安陽(今河南)世宦之家。其祖父韓構曾任太子中允,知康州;父親韓國華歷任太常少卿、泉州刺史、右諫議大夫等職。

在起點就是多數人終點下成長的韓琦,兼之自身努力,刻苦唸書,自是學富五車,才華出衆,不僅有《安陽集》、《諫垣存稿》等詞作文選問世,其書法亦有所成,所攻"正書"讓時人點贊不已。

更爲突出的是,"學霸"韓琦不僅在致仕生涯燦爛輝煌,在治軍打仗戎馬生涯中也是一把好手,可謂出相爲將,樣樣了得,與寫下名篇《岳陽樓記》的范仲淹同爲北宋同一時期最了不起的文武全才。

仁宗天聖五年,即1027年,20歲不到的韓琦即通過科舉考試,以第二名的好成績"進士及第"。

不久,韓琦得授將作監丞、通判淄州(今山東),由此步入仕途。

第一份工作有近三年的時間,因母親胡氏在天聖八年去世。按制,韓琦去職回家"丁憂",守孝三年。

期滿,朝廷召令韓琦回京,歷任太子中允、太常丞(直集賢院)、監大藏庫等職務。

因韓琦工作認真負責,於景佑元年(1034年)9月即提任爲五品職務"開封府推官"。時年,韓琦僅27歲。

在這個職位幹了二年多時間,韓琦又遷升四品大員度支判官,授太常博士。次年,轉任右司諫,知諫院,當了一名權力很大的諫官。

二、片紙落去四宰執

在擔任諫官的三年時間,剛直忠正的韓琦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尤以"敢於直諫"著稱。史載其:"凡事有便,未嘗不言,每以明得失,正紀綱,親忠直,遠邪佞爲念,前後七十餘疏。"

也就是說,韓琦在三年時間累計上呈了七十多道彈劾官員的奏疏。

最有名的便是那道史稱"片紙落去四宰執"的經典彈劾,即1038年北宋時逢天下大旱,災民流離失所,災異又頻繁不斷,而當朝宰輔王隨、陳堯佐及參知政事韓億、石中立四人置若罔聞,尸位素餐。而立之年的韓琦非常氣憤,便上了一道《丞弼之任未得其人奏》的諫書。宋仁宗看罷,很欣賞韓琦爲民着想的諍言,當即將王隨等四名宰執罷免,另啓用能臣賑災濟民。

韓琦不畏權貴、剛正直言的名聲不脛而走,深得百姓愛戴。

三、入川賑災,抵禦西夏

1039年,因四川出現嚴重的旱災,宋仁宗便改任韓琦爲益、利兩路體量安撫使赴川處置災情,同時看看朝野上下擁護的"諍臣"韓琦是不是隻會"紙上談兵",有無真才實學。

韓琦入川后,先減免災區賦稅,着手處理冗員,又將常平倉中的糧食分發災民,同時在各地添設稠粥及時賑災濟民……

一系列果斷清晰的舉措讓四川旱災迅速得到有效治理,不利影響逐漸消除。蜀民曾不無感激地稱他"使者之來,更生我也。"

由此,韓琦又博得"能臣"之稱,遂得到宋仁宗十分看重。

康定元年,即1040年正月,西夏大舉進犯延州(今陝西西安)。宋仁宗便傳有軍事才能的韓琦去歷練歷練,令他與范仲淹二人同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配合統帥夏竦抵禦西夏,共守西陲。

經三年艱苦卓絕的抗擊,韓琦與范仲淹在軍中的名聲大振,西夏兵也深懼之。"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由此傳開,時稱"韓範"。

慶曆三年(1043年)4月,宋夏轉入"慶曆議和"階段,邊關形勢緩和後,宋仁宗便召令韓琦、范仲淹二人回京,同任樞密副使,會商政治改革。

四、支持"慶曆新政"

范仲淹即向仁宗皇帝上呈"答手詔條陳十事"的主張,韓琦也早有這些想法,期望以此革除朝政諸多時弊,使大宋早日"強兵富民"。

韓範兩人不謀而合,又聯合富弼等重臣組建改革班底,迎得仁宗皇帝許可後,便着手實施歷史上有名的"慶曆新政"。

側重於軍事改革的韓琦,在當年8月奉詔宣撫陝西處置饑民起事後,又上陳"西北邊防攻守四策",擬以"今當以和好爲權宜,戰守爲實務,請繕甲厲兵,營修都城,密定討伐大計。"

就在韓琦等人大刀闊斧地實施朝政改革時,既得利益集團又一紙"朋黨"的政治誣陷飛落在他們身上。這正是宋仁宗擔心之處,在寧可信其有的誤導下,宋仁宗讓步妥協,便將改革派一一貶到地方。韓琦無奈之下,自請以資政殿學士出知揚州。

轟轟烈烈的"慶曆新政"不到兩年,就這樣以失敗告終。不過,堅韌的韓琦並沒有灰心喪氣,反而得以在地方歷練,積蓄能量,厚積薄發,後來東山再起。

五、三下基層,首次任相

韓琦在揚州兢兢兢業業工作兩年後,轉爲京西路安撫使,知鄆州(今山東東平),不久改知真定府(今河北正定)。

這次韓琦下基層,主要接手的是軍事方面的職務。韓琦也樂在其中,坦然面對,歷練時間竟長達十一年。

慶曆八年,韓琦轉知定州(今河北)後,進級爲資政殿大學士,加觀文殿學士。在定州幹了五年時間,即着力操練"定州軍",大力整頓軍隊,很有效果,譽之"精勁冠河朔",後來成爲一支重要的軍事防禦力量。

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朝廷又改任韓琦爲武康軍節度使知幷州(今山西太原)。在幷州,韓琦收回了被契丹冒佔的天地廟、陽武寨等地,還向朝廷建議開懇河東沿邊之地以種糧備邊事之需。得到許可後,韓琦開墾田地近萬頃,爲儲備糧草夯實了不可或缺的基礎。

至和二年(1055年),韓琦因病自請回家鄉相州療養。期間,自建精美堂舍"晝錦堂",1702年更名爲晝錦書院,後來成爲"安陽五中"的前身。

嘉祐元年(1056年)7月,宋仁宗召令下地方歷練已有十一年的韓琦馬上回京,委以重任,先授樞密使主管軍政要務。次年6月,升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後領刑部尚書、昭文館大學士,封爵儀國公。

時年51歲的韓琦,由此位極人臣,開啓十年的爲相生涯。

六、擁立英宗、神宗

韓琦拜相後,已知立儲一事成爲宋仁宗最糾心的事,又不希望大臣們摻和。但事關"國本",韓琦甘冒極大的政治風險,仍苦勸宋仁宗早日酌定:

"皇嗣者,天下安危之所繫。自昔禍亂之起,皆由策不早定。"

在韓琦耿耿忠心泣血勸說下,宋仁宗終於下定決心,確定堂兄趙允讓之子趙宗實(後賜名趙曙)爲皇太子。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仁宗病逝後,趙曙即位,這就是歷史上的宋英宗。

宋英宗執政後,韓琦並未以功臣自居,自請出任仁宗山陵使,盡心盡力地操辦仁宗的後事,還編修《仁宗實錄》。

宋英宗由此對韓琦信任有加,再度拜之爲相,進封魏國公。韓琦仍兢兢業業履職,尤以邊事爲重,多次就邊防問題陳說方略。還在河北、河東、陝西等路"籍民爲兵",以爲"義勇":農閒時練兵,戰時防禦,極大地鞏衛的國防力量。

1066年9月,西夏王李諒祚舉兵侵犯大順城(今甘肅華池)時,韓琦得以強大的軍事力量爲後盾,提議大宋可霸氣地問罪西夏:"停歲賜,絕和市。"

李諒祚見此,只好收兵回師,上表謝罪。

當年冬,宋英宗病重,韓琦再次剛正直言:"陛下久不視朝,願早建儲,以安社稷。"建議速立潁王趙頊爲皇太子。

宋英宗原本視韓琦爲股肱之臣,爲他的忠心所動,幾番權衡後,認可其提議。

次年正月,英宗病逝,皇太子趙頊順利繼位,這就是宋神宗。

七、反對"王安石變法",告老還鄉

宋神宗也器重韓琦,仍拜爲相,領淮南節度使,判相州;又令他出任英宗山陵使,全權料理英宗的後事。還擢升其子韓忠彥爲祕閣校理。

在守邊大將種諤向西夏進兵時,委派韓琦督陣,知永興軍(今西安)兼陝西四路經略使。

熙寧元年(1068年)七月,時逢旱災,黃河決口。宋神宗又派韓琦去"救火",改遷判大名府(今河北),充任河北四路安撫使,可"便宜行事"。在韓琦全權處置下,這次災情也得到有效防控,黃河決口得以妥善解決。

可以說,韓琦就是一名風風火火的"救火"隊員,凡是急難險重之時,他一出馬,問題便迎刃而解。堪稱"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的"福星"。

熙寧二年,宋神宗啓用王安石變法。韓琦對青苗法、免疫法等諸多措施持不同意見,尤其主張在邊防上去除新法以保"邊境安寧"。

但渴望儘快"富國強兵"的宋神宗對王安石的激進想法不約而同,很是欣賞,便沒有認可韓琦已顯"保守"的主張。年邁的韓琦見此,便主動辭職以"告老還鄉"。

《清平樂》中的北宋名相韓琦有多牛?

不同意韓琦辭職的宋神宗,便於1073年2月,令韓琦回鄉"判相州"。2年後,又改任韓琦知永興軍。

不幸的是,韓琦還未啓程赴任,便於1075年6月24日在家鄉相州與世長辭,卒年68歲。

韓琦病亡的消息傳到朝廷,宋神宗慟哀不已,下令輟朝三日悼念,爲之御撰墓碑:兩朝顧命定策元勳,追贈爲尚書令,諡號"忠獻"。

韓琦過世後,其五個兒子後來都圓滿步入仕途,長子韓忠彥還官居左僕射,孫子韓治亦"知相州",曾孫韓侂冑還是南宋最後一位有名的鐵血宰相,抗戰派首領,曾啓用辛棄疾抗金,爲含冤而死的名將岳飛平反。

說韓琦是北宋執牛耳的大咖牛人,毫不爲過。他這樣"大神"級的文武全才,在星光燦爛的北宋也找不到幾人與之比肩。他,完全稱得上"文能安邦,武能治國"最了不起的能臣、諍臣,當之無愧的大宋"十大名相"之一。

是爲記。

作者:李大奎,七0後,法學學士,貴州湄潭人,文學愛好者。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