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較於百度地圖和騰訊地圖提供的10多個搜索結果,高德地圖僅提供5個範圍供用戶選擇。高德和百度地圖在搜索結果中可以提供火車站相關地點,並導航至該地點,而騰訊地圖的搜索結果僅僅提供了火車站的大致地點路線規劃。

本文從行業背景出發,選取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和騰訊地圖作競品分析,基於用戶體驗的5個維度分析三者之間的差異性,對比它們的基礎結構和功能特點。

01 行業背景

1.1 行業現狀

隨着出行需求的不斷增加,用戶對手機地圖APP的依賴程度也逐漸加深,手機地圖逐漸成爲了大衆生活的剛需工具。據調查,2019年第三季度手機地圖APP市場整體活躍用戶規模爲7.84億。環比下降1.9%,同比上漲3.9%。行業APP活躍用戶規模較上一年整體仍保持穩速增長。

當前中國手機地圖市場格局趨於穩定,基本形成高德地圖與百度地圖雙雄爭霸,騰訊爲首的第二梯隊迅猛直追的格局。根據數據顯示,在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手機地圖應用市場上,百度地圖的滲透率爲71.3%,活躍用戶量以5.59億的成績位居榜首;高德地圖以5.57億活躍用戶數排名第二,其行業滲透率爲67.2%;而騰訊地圖位居行業第三,用戶規模同比增長50.2%。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擾亂了國內交通出行市場的節奏。雖然疫情期間,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有所上升,今年3月更是達到了10.25億人,增長0.3%,單日人均使用時長達到6.8小時,環比激增10.56%。但是爲了加強新冠病毒傳染的防空工作,各地政府出臺的在家防護政策以及延遲復工等通知,打亂了國人的出遊規劃和步調,對地圖服務類應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日活走勢逐步下降。

其中高德地圖今年2月活躍人數3.9億,環比減少5.56%;百度地圖月活3.6億,環比減少5.83%;騰訊地圖月活0.23億,環比下降5.47%。雖然在此期間,高德,百度和騰訊也都做出積極反應,快速上線疫情相關新模塊,實時跟蹤報道疫情情況,對於在疫情期間出行的人來說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但是,整體而言在2020年第一季度出行服務類應用軟件還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衝擊。不過疫情的影響都是暫時的,隨着企業陸續的復工復產,出行服務可能會迎來新一輪的高峯。

未來隨着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人們將會越來越多的使用地理地圖和基於地理位置相關的服務。一方面,手機地圖場景化應用將面向以在線旅遊、移動出行等基於LBS地理位置信息爲基礎的日常生活消費生態;另一方面,無人駕駛、車聯網等新型產業也爲地圖提供了增量空間。

1.2 盈利模式

目前地圖APP主要盈利模式有以下幾點:

(1)與地圖相關商家的增值服務。

  • 爲本地生活服務商家提供基於位置服務,獲取服務費用。如:高德與百度的“打車”業務,與滴滴等網約車公司同時合作,獲得服務費用及分成。
  • 通過搜索項目獲得廣告費用。如:高德地圖效仿百度搜索引擎的商業模式,採用關鍵字搜索競價排名的方式,使競價高的商家獲得更多的關注。也可以在手機某些項目中劃出一部分作爲廣告區域,由商家競價獲得投放權以獲得服務費。還可以建立大數據庫對搜索數據進行深度挖掘,爲商家進行廣告定點投放、精準市場營銷提供數據支持,獲得相應諮詢費。
  • 面向地圖標示點商家的增值服務。在海量用戶基數下爲商家提供不同層次的特殊標示服務,打開某地區地圖時,該商家將會有突出的展示,依據地圖展示層次收取相應費用,爲商家獲取更多關注。

(2)手機預裝軟件。公司與手機終端廠商合作,爲其提供手機預裝導航數據和軟件。

(3)流量變現和app下載流量分發。

(4)互聯網位置服務。將處理好的測繪數據或基於位置的定位導航技術提供給其它與位置相結合的企業。如:騰訊地圖與京東等公司合作,百度地圖與鏈家等公司合作,爲第三方開發者提供地圖API服務。

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已經開始實現從流量產品到利益相關者,再到盈利產品的轉化,其所開展的一系列附加服務在增加盈利的同時彌補了單純的地圖和導航沒辦法直接變現的缺點,而騰訊地圖目前仍是一個流量產品。未來還需藉助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更多的變現方式。

02 競品選擇

數據來源於艾瑞指數

根據艾瑞指數顯示,用戶使用導航地圖行業app排名前三的分別是高德、百度和騰訊。在移動地圖市場,這三家佔大頭。

此次競品分析主要從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和騰訊地圖展開。

03 競品分析

競品體驗環境:

3.1 戰略層

3.1.1 產品定位:

從產品定位角度來看三者。高德地圖藉助人工智能技術,進一步深化“互聯網+出行”,拓展出行內容;深化“出行+”,全力打造出行生態。百度地圖,也是高度應用AI人工智能技術,深化發展服務產品。再看騰訊地圖,圍繞海量數據和精準導航開展其功能,增加街景地圖,特色語音導航(如王者榮耀語音包)等特色功能吸引年輕用戶羣,同時還逐步探索出行服務內容。

3.1.2 用戶羣分析:

數據來源於百度指數

從用戶年齡維度來看。三個地圖類APP的用戶都主要集中在20~39年齡層,其中20~29用戶羣佔比最多——百度,高德和騰訊在該年齡層各自的佔比分別爲60.79%,52.71%,56.65%。

再橫向對比各家app的用戶屬性,發現百度與騰訊的用戶在29以下的佔比尤爲明顯,用戶偏年輕化。而高德地圖則是在中年人這塊相較於前兩者尤爲突出,推測可能是由於不同的產品特色與定位導致——主打精準,以出行爲核心,在品牌營銷方面採取成熟穩健的策略,符合中老年人對於出行的需求;

而百度地圖雖和高德地圖一樣有采取成熟穩健的策略,但是仍然注重品牌年輕化,與衆多當紅流量合作語音導航(如:銀河計劃等)。騰訊地圖作爲後來者,啓用90後的張藝興爲代言人,直指年輕用戶羣體,專注於“未來營銷”。

性別分析:整體來看,使用地圖APP的男女比例大約爲7:3,男性用戶佔比明顯高於女性用戶。推測可能是男性開車的更多一些,但隨着社會的進步,未來男女差異將會不再明顯。

區域維度分析:使用手機地圖的區域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該地區普遍具有經濟發達,地理位置優越,人們出行需求較多的特點。橫向比較各家,百度地圖在各地域的搜索指數明顯多於其他兩家,其適用範圍更爲寬廣。而騰訊地圖相對處於弱勢地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3.1.3 用戶需求分析:

用戶需求可以分爲兩類:

  1. 帶有明確目的,即定位、導航、路線規劃,也是用戶的剛需,定位的準確性及導航線路的合理性將直接影響用戶體驗,進而影響手機地圖的市場份額;
  2. 無明確目的,僅僅是基於當前位置區進行探索,即周邊功能。

根據上圖可知,用戶使用地圖APP的核心需求是定位和導航。未來這種核心需求仍然不會改變,甚至會對這種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更準確的定位、更合理的路線規劃。

但是隨着科技的進步和娛樂活動的豐富,人們也不再只滿足於出行路線規劃。他們一方面追求更高質量的出行服務;另一方面渴望解決更多的出行需求;而單純的導航、定位功能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需求。

因此功能朝着服務的多元化發展,同時在人工智能下爲用戶推薦更合適的出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用戶的操作步驟和決策成本。

3.2 範圍層

3.2.1 產品功能對比:

第一張表爲手機地圖常用功能,騰訊相對另外兩家缺少了叫車服務。而在路線查詢上,高德和百度都提供了十種出行方式供用戶選擇,考慮非常全面。同時,高德與百度還分別推出了“易行”和“智行”平臺,藉助大數據以及智能推薦算法,幫助用戶決策,爲用戶推薦更爲合理的出行方式。而騰訊地圖在這模塊相對處於弱勢地位,提供的出行方式相對單一。

在AI、AR技術與地圖結合上,百度地圖是做的比較好的,提供瞭如智能旅遊、AR導航、自動駕駛等特色產品功能。這是目前高德和騰訊都比較欠缺的。

在生活服務方面,百度地圖圍繞用戶行程展開的行程助手,智能旅遊,便民地圖,以及爲司機提供便利的停車助手等,可以充分體現其基於地圖的生活服務平臺的定位。而高德地圖在內容與服務方面做的比較豐富,如便民商家地圖,環境地圖,充電樁地圖,色盲模式等,功能齊全,非常的人性化。騰訊地圖目前在功能服務的多樣性上競爭力較弱,但是它獨有一個乘車碼功能,無需購票帶卡,路線規劃中無需切換app,使用更爲便捷。

總的來說,目前百度地圖的功能是最全的,高德地圖緊隨其後,而騰訊地圖較弱。

3.2.2 主要功能對比

(1)定位

三者都可以2D/3D旋轉定位。它們的定位準確度差不多,但是精細程度爲:高德 > 騰訊地圖 > 百度地圖

(2)地點搜索對比

文字搜索:

高德地圖

百度地圖

騰訊地圖

高德只在搜索結果列表中細分了搜索地址,而百度和騰訊在推薦搜索和搜索結果列表中都劃分了更細的推薦搜索地點,並提供了距離等數據。同時百度地圖還直接在搜索中提供了人流量、周邊等以及車票預定服務等功能,更爲人性化。

在搜索結果詳情中,百度和高德地圖都提供了較爲詳細的內容,包括地點概況,人流量,周邊交通設施等;高德還提供了附近美食、酒店、景點的推薦。而騰訊地圖相對簡單。

語音搜索:

高德地圖使用的是小德語音助手,百度爲小度語音助手,騰訊爲叮噹語音助手。

1)高德地圖:

  • 語音搜索步驟:a. 點擊語音圖標或是直接語音喚醒小德進入圖1;b. 說出指令“去火車站”,展示搜索結果如圖2所示,一共有5個搜索結果;c. 手動點擊或是語音選擇目的地進入圖3,選擇出行方式和是否開始導航。
  • 相較於百度地圖和騰訊地圖提供的10多個搜索結果,高德地圖僅提供5個範圍供用戶選擇。更加的簡潔。

2) 百度地圖

  • 語音搜索步驟:a. 點擊語音圖標或是直接語音喚醒小度進入圖1;b. 說出指令“去火車站”,展示搜索結果如圖2所示,一共有13個搜索結果;c. 手動點擊或是語音選擇目的地進入圖3,選擇出行方式和是否開始導航。
  • 在路線方案選擇中,百度地圖還提供了是否去停車場,東出站口和售票處等這樣的目的地細分選擇項,相對於高德地圖僅僅提供了停車場一個選擇,百度地圖考慮更爲全面。

3)騰訊地圖

  • 語音搜索步驟:a. 點擊語音圖標或是直接語音喚醒叮噹進入圖1;b. 說出指令“去火車站”,展示搜索結果如圖2所示,一共有10個搜索結果;c. 手動點擊或是語音選擇目的地進入圖3,選擇出行方式和是否開始導航。
  • 騰訊地圖僅提供了一種出行方案,明顯少於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所提供的3種。在線路規劃的多樣性上有所欠缺。同時,在競品體驗分析中,騰訊的叮噹語音助手在語音識別的準確度和反應速度上都明顯弱於前兩者。

綜合語音準確度識別和反應速度來看,三家競品之間的關係爲:小度 > 小德 > 叮噹。

三家語音助手都可以根據喚醒+指令的方式查天氣、查限號、報平安、查路況、規避堵車路線等。雖然三家語音助手都可以在說出喚醒詞後給出反饋,但相較而言,小度的識別更快更準。

高德和百度地圖在搜索結果中可以提供火車站相關地點,並導航至該地點,而騰訊地圖的搜索結果僅僅提供了火車站的大致地點路線規劃。

(3)路線規劃

高德和百度地圖都支持路徑規劃細分爲如下十類:打車、駕車、公交、步行、騎行、火車、飛機、客車、摩托車、貨車。其中百度還支持“智行”規劃線路,根據人工智能技術爲用戶推薦更爲合理的路線。而騰訊地圖僅支持駕車、公交、步行、騎行這四種出行路徑規劃方式。

1)駕車路線規劃

三者在駕車路線規劃頁面上,對於有車輛限行的城市,會提示設置車牌,避開限行。值得注意的是,它們都具有實時探測路線交通變化情況的功能,隨時指導更合理的路線。

高德地圖提供了實時路況、報錯、組隊、ETC對賬,查看路線詳情、信息提示、沿途搜和未來用時的功能,比百度地圖少了“未來出發預測”功能;高德地圖也提供了下載途經城市地圖+導航數據功能,爲用戶節省了導航時的數據流量。在路線偏好方面,高德支持智能推薦,提供躲避擁堵、避免收費、不走高速、高速優先四種選擇。

百度地圖提供了實時路況、路線收藏、組隊出行、沿途搜、報錯、未來出發預測等功能,同時還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提供路況預測功能。在路線偏好設置上也支持智能推薦,提供了時間優先、少收費、躲避擁堵、不走高速、高速優先等選擇。比高德地圖多提供了時間優先的選擇。

騰訊地圖提供實時路況、查看路線、沿途搜等功能。相比於前兩者少了些功能,如:組隊出行、未來用時預測等。在路線偏好上提供了躲避擁堵、避開收費、不走高速和高速優先四種選擇。

經過對三者的推薦路線比較,騰訊地圖傾向於距離短、拐彎少的;而高德和百度傾向於時間較短的,但他們對於時間的判斷是不一樣的,同樣的路線,高德認爲需要6分鐘,而百度認爲只需要5分鐘。

2)公交路線規劃

高德地圖:

百度地圖:

騰訊地圖:

三家都有預定出發時間、推薦路線偏好設置、到站提醒、路線截圖等基礎功能。關於路線偏好設置,百度地圖與高德地圖的選擇內容一樣,分別是:推薦路線、地鐵優先、步行少、換乘少、時間短、不坐地鐵;而騰訊地圖將“不坐地鐵”替換爲了“公交優先”。

在公交推薦線路列表中,百度與高德地圖都展示了具體數據,如行程費用、途徑站點數等。更爲詳細,方便用戶比較選擇。同時在詳細線路展示中,高德和百度地圖還添加了分享、收藏、報錯、實時路況等功能;考慮非常周全,方便用戶使用。而騰訊地圖相較而言相對單一,僅提供到站提醒和截圖功能。

經過三者推薦公交線路的比較發現高德地圖傾向於時間優先,百度地圖傾向於換乘少優先,騰訊地圖則傾向於地鐵優先。

3)打車功能對比

騰訊地圖目前沒有推出打車功能,因此在該模塊主要對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進行比對。

高德地圖與百度地圖在打車模塊上都提供了即時打車,預約打車和接送機服務。但是百度地圖比高德地圖多了租車和自動駕駛服務。其中自動駕駛是百度在無人駕駛技術上的一個進步,符合百度地圖的產品定位,響應了百度地圖的slogan——科技讓出行更簡單。

高德地圖劃分車輛等級爲出租車、經濟,舒適、商務和豪華六種類型,分別與陽光出行、T3出行、妥妥E行、AA出行、玖玖約車、旅程約車、安安用車、昭昭出行、攜華出行、365約車、滴滴快車、曹操出行、神州專車、首汽約車等十多家網約車公司合作。

百度地圖劃分車輛等級爲最便宜、不開免密、快車、出租、專車和七座車六種類型,分別與陽光出行、夠譜出行、滴滴快車、曹操出行、首汽暢享、攜程用車、滴滴優享、首約出租等網約車公司合作。與高德地圖相比,百度地圖合作的公司較少。同時在優惠力度上,高德更勝一籌;對於價格敏感型用戶而言,高德地圖將會更具有優勢。

在打車模塊中,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都提供了行程安全保護。高德地圖將該功能直接放在打車頁面左邊,可以快速找到,更爲人性化;與此同時,高德還設置了行程分享、110報警、行程錄音、安全知識課題、緊急聯繫人等功能。百度地圖的行程安全路徑較深,且僅提供了緊急聯繫人功能。在網約車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的情況下,相較於高德,百度地圖在此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改善。

4)騎行路線規劃

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都支持自行車和電動車兩種交通方式的路線規劃。而騰訊地圖僅提供自行車一種路線規劃。

百度地圖更注重細節,提供了騎行消耗卡路里、節約的碳排放量和打車費用等信息。

3.3 結構層

3.3.1 信息架構圖:

1)高德地圖

2)百度地圖

3)騰訊地圖

就信息架構而言,相比於騰訊地圖,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的架構更復雜,內容更全面。

在用戶中心這一模塊,百度地圖內容構建最爲豐富。提供了諸多的快捷入口和功能服務。如3D地球,世界地圖,車主服務等,同時將地圖APP與百度百科等相關業務進行融合,豐富內容信息。而高德地圖與騰訊地圖在這一模塊設置相對簡單。

百度地圖將出行服務以一種相對獨立和簡單的方式展現,專門提供了出行助手和智能旅遊快捷鍵,專注於爲用戶帶來更好的基於LBS的服務。而高德地圖和騰訊地圖的出行服務都在某一模塊內部。相較而言,可以看出百度地圖更加註重用戶服務。

3.3.2 交互設計

1)高德地圖

路線規劃任務流程:

頁面流程:

2)百度地圖

路線規劃任務流程:

頁面流程:

3)騰訊地圖

路線規劃任務流程:

頁面流程:

除了百度地圖與高德地圖提供了多個路線快捷入口,其它方面三者的路線規劃任務流程基本一致。

3.4 框架層

3.4.1 高德地圖首頁信息設計:

3.4.2 百度地圖首頁信息設計:

3.4.3 騰訊地圖首頁信息設計:

從首頁上看,三者既有不同之處,也有類似的設計。例如:騰訊和高德都將路線規劃設置在右側邊欄;百度與騰訊則是將搜索框、用戶中心和語音助手放置在了首頁頂部,用戶視線由上及下,很容易找到想要的功能。

高德地圖在側邊放置信息較少,主要將視線集中在底部——搜索欄和語音助手以及另外兩個頁面(“附近”和“我的”),更多的信息可以通過上滑拉出卡片,可以通過多個入口進入路線規劃查找。

百度地圖右邊依次爲圖層、旅遊、上報、打車、語音包、放大縮小。底部放置最爲重要的三大功能:發現周邊、路線、出行助手;這也是用戶的核心需求,設置非常醒目,方便用戶使用。

3.5 表現層

對比地圖首頁,三者在風格上都是以藍綠調爲主。高德地圖在設計上呈現大氣、嚴謹的風格;將道路的寬度按一定比例呈現出來,給用戶更爲直觀的感受。百度地圖注重細節把控,支持經典地圖、公交地鐵地圖、旅遊玩樂地圖的任意切換,滿足不同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騰訊地圖在設計上以簡潔爲主,用戶視線由上及下,很容易找到想要的功能。

對比搜周邊頁面,三者都大量採用扁平風格的icon。騰訊地圖將所有的icon進行色塊填充,視覺上顯得厚重壓抑。而百度地圖與高德地圖則採用了很多留白,僅將第一排的快捷入口進行了色塊填充,同時留白區域能夠很好的指引用戶,營造視覺焦點,避免元素過多造成用戶的注意力分散。百度地圖還在頂部做了7個分頁,保持層次感,能夠讓用戶儘快找到所需信息,提高用戶體驗。

04 總結

對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和騰訊地圖做宏觀優劣勢分析。

4.1 高德地圖

優勢:

(1)注重導航功能,覆蓋全國364個城市的352萬公里的路況,提供詳細準確的地圖數據;

(2)提供豐富的LBS服務,致力打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

缺點:

(1)在某些地方缺失對細節考慮,如在搜索推薦欄目中,搜索某地點時,僅展示地點名,評分、評論數。缺乏對大地點下的具體位置細分;

(2)較小施工路段地圖更新信息緩慢;

(3)離線地圖包不全。

優化建議:

(1)注重用戶細節體驗,豐富顯示數據內容;

(2)豐富路段信息收集來源,利用大數據實時計算,對道路擁塞提供預判。

4.2 百度地圖

優勢:

(1)在人工智能技術與地圖服務結合上開發了特色功能,如AR實景導航徹底解決了路癡問題等,提高了產品的用戶體驗和可玩性;

(2)注重細節開發,在搜索、詳情頁面展示等方面顯示信息內容豐富,考慮全面。

(3)提供多樣化的LBS服務。

缺點:

(1)較小施工路段地圖更新信息緩慢,不能及時反應道路情況;

(2)離線地圖主要以省、直轄爲單位進行下載、佔用相對較大,使用存在問題;

優化建議:

(1)結合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深耕百度地圖的基礎數據,增強基礎數據採集效率和審覈效率;

(2)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實時判斷道路、路口實際情況。

4.3 騰訊地圖

優勢:

(1)頁面簡潔,方便用戶找到需要的功能;

(2)與自家旗下的多款產品結合,實現用戶引流;如:與王者榮耀合作,推出王者英雄相關語音以吸引年輕用戶羣與微信合作,推出公交乘車碼,方便使用。

缺點:

(1)出行方式過於簡單,針對無車和有車兩類型用戶提供的服務相對單一;

(2)在探索附近模塊當前僅支持根據系統定位當前地點的服務搜索,在用戶想要進一步搜索某個具體位置時,不能根據自身需求切換地點。

優化建議:

(1)雖然已經提供了探索附近的服務,但是可以考慮增加用戶隨意切換地點的附近搜索服務;

(2)可以考慮增加出行方式的多樣性,如與第三方打車服務平臺合作,提供叫車服務等。

(3)增加細節優化,如在公交路線圖截圖時,可以增加分享功能,而不是隻提供將截圖保存至相冊。

通過前面的競品分析,三家在覈心功能上的差異不明顯,都能滿足用戶的對於導航地圖服務的基本需求。高德地圖注重基礎功能的開發,百度地圖注重基於人工智能的特色功能服務。但隨着手機地圖產品功能的完善,智能技術加持下,個性化、樂趣性需求逐漸凸顯,且將成爲廠商間爭奪用戶忠誠度的手段之一,讓用戶在充滿樂趣的過程中享受地圖服務是未來的重點改進方向。

與此同時,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進行聯合營銷是地圖平臺節源增效的明智之舉。未來,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騰訊地圖三者之中,誰能借助人工智能的大潮,奪得頭籌,可以拭目以待。

本文由 @Shawshaw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