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西軍的石田等人,也並不完全是忠於豐臣家族的。雙方分別爲石田三成率領的包括小早家族、毛利家族等各諸侯聯盟也就是西軍,另一方則是有着“日本司馬懿”之稱的家康所率領的東軍。

“戰鬥進行的十分激烈,由於西軍的小早川秀秋反水,下午兩點左右,東軍大獲全勝”。關原合戰是自從應仁之亂以來,日本本土規模最大的戰役。同時,這也被譽爲“決定天下的戰爭”。德川家康從來都是以忍讓著稱的,而這次他卻一反常態的選擇了強勢。

日本電影《關原之戰》海報

雙方分別爲石田三成率領的包括小早家族、毛利家族等各諸侯聯盟也就是西軍,另一方則是有着“日本司馬懿”之稱的家康所率領的東軍。這場戰役來得突然,結束的也很快。

一、 心有餘,而力不足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如果最高權力者,處於弱勢的時候,往往是最容易被其他人架空的。織田信長死後,豐臣秀吉解決了矛盾,繼承了織田家的全部勢力。而且,還與其他諸侯形成了一種平衡的政治聯盟。

這其中有石川數正,也有德川家康。但是隻有他自己能夠維持這種情況,慶長三年,秀吉猝然長逝。繼承人是他六歲的兒子,豐臣秀賴。主少國疑這種事情在歷史上屢見不鮮,所有人都害怕“指鹿爲馬”的事情在日本上演。

1. 雙方皆以“忠臣”自居

“杜鵑若不啼,靜待莫需急”。德川家康看似人畜無害,其實一直在積攢自己的實力。豐臣秀吉在世時,其他家族就爲了制衡家康而走的非常親近。在其去世以後,更是如此。關原合戰是因爲《直江狀》事件,而發生的。

吾生五十七年閱狀無數,此爲當中最無禮放肆之書狀”。事情發生以後,家康籌集各路人馬準備征討上衫家族。而石田三成則早就想消滅家康,所以趁着這個機會就想讓其腹背受敵。其實,《直江狀》就是一個導火索。如果沒有這件事,各諸侯也是會開戰的。

值得注意的是,石田三成爲首的西軍,所有人都是豐臣秀賴的臣屬。而德川家康,也是歸屬於豐臣秀賴的。當他準備討伐上衫家族時,秀賴還曾親賜其黃金,以表祝願他凱旋之心。所以,大家都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

德川家康

2. 家臣之間的戰爭

此時的秀賴,所處的局面是非常尷尬的。因爲雙方分別都指責對方是不忠於豐臣家族之人,而且大家也都是股肱之臣。而豐臣秀吉死後,豐臣家的影響力就非常有限了。只是名義上的領袖,但是各路人馬的行動,並不會聽從其調遣。

東軍和西軍,都是豐臣家族的家臣。不論是加入任何一方,必定會引起對方的不滿。加入東軍,那有些不切實際。因爲德川家康曾經與豐臣秀吉開過戰,而且彼時他的聲望也已經近乎到達了頂峯。

加入西軍,也不可能。首先,石田三成的爲人有問題。他身邊的同事,幾乎全部被其得罪光了。從“神勇忠烈”的關原三神之表現,就能看出。他們本身的確有問題,但也是因爲石田三成的爲人實在太過差勁,所以大家不願意盡全力相助。就連自己的盟軍,都不願鼎力出手,豐臣家族就更不會願意蹚渾水。

二、處境尷尬,坐山觀虎

關原之戰爆發的那年,豐臣秀賴剛剛七歲。豐臣家族內部的勢力,也是盤根錯節的。無法真正的形成鐵板一塊,所以只能眼睜睜的看着雙方互鬥,連調解的能力都沒有。

豐臣秀吉的嫡系夫人,所撫育的清州武功派和秀賴的生母所聯合的近江奉行派之間矛盾重重。他們也想利用關原合戰,來觀望到底該利用哪方的勢力。

1. 雙方忠奸難辨

在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爲了扶持豐臣秀賴上位是做出過突出貢獻的。他將豐臣家族有危險之人,一一都幫秀賴清除掉了。比如呼聲最高的秀次,慘遭滅門。而秀秋,則被送到了小早川家族。這就意味着,他永遠不可能同秀賴爭高下

當時豐臣秀賴年僅七歲,所有的主張都是澱夫人和她身邊的大藏卿。但是兩人都不是善於籌謀之輩,無論是在策略上還是膽識上,都處於下風。以他們的水平,是無法確定家康到底是否忠於自己。

因爲家康畢竟立主有功,而且也從未表現出任何反叛之意。這也就是忠奸難辨。而西軍的石田等人,也並不完全是忠於豐臣家族的。單論毛利家族,他們在織田信長時代,就不與自己一心。反而是德川家康,曾經是織田家族最忠實的盟友。

其實,豐臣秀賴和他的智囊團應該想盡一切辦法阻止這場破壞平衡的不義之戰。當然,這是站在豐臣家族的角度而言的。因爲秀賴尚未成年,身邊之人能力也不強。這種情況,無論哪方獲勝,失敗者都是秀賴無疑。

2. 一時之間,難以取捨

德川家康攻打上衫家族是以五大老之一的上杉景勝,厲兵秣馬,企圖謀反爲由。而這個出兵目的,是得到了豐臣家族認可的。此時的石田三成,等於是趁人之危。他發表的出兵宣言,是說家康有謀反之心。

這樣一來,東軍和西軍都是豐臣家族的忠臣。而且,東軍出兵,還得到了認可。此時,豐臣秀賴或者他的母親,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幫助西軍的。否則,就等於自己打自己的臉面。雙方的旗號,都是效忠,而且陣營中也都有舉足輕重之人是豐臣家族的親信。

不論是幫哪一方,自己都會受到影響。出面調停,其實是最好的辦法。奈何,澱夫人的智商無法判斷誰忠誰奸,她的實力也不允許其制止這場戰爭。因爲誰也沒有前後眼,她和自己七歲的兒子也不知道德川家康日後將是自己的掘墓人。

關原合戰,最終以東軍的勝利而告終。如果是毛利輝元和石田三成等人贏得了戰爭,他們也未必不會走上家康滅亡豐臣的道路。因爲這其實是一個平衡之策,關原合戰打破了這種平衡。導致家康從此肆無忌憚。

三、孤兒寡母,難以爲繼

在豐臣家族之人的眼中,這場戰爭就是雙方爲了更好的效忠於己的戰爭。就好比李傕和郭汜,獻帝劉協又能幫着誰呢?石田三成雖然有意爲豐臣效力,但也不能說他是完全出於忠心。而澱夫人,也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拒絕出大阪資助西軍。

並且,也採取了與其撇清關係的態度。公開表面,這是石田三成自己尋釁滋事,和豐臣家族毫無關係。說白了,澱夫人也是怕得罪家康。

1. 盤根錯節的勢力

豐臣秀吉在去世的時候,留下了一個難以解開的死局。攻打朝鮮失利以後,他畫的大餅也隨之破滅。各路諸侯,對此非常不滿。而自己家族內部,兩個夫人爭鬥,親戚們死的死,傷的傷。留下的子嗣,除了年幼,就是能力不夠。

而且,他生前爲了結束織田信長時期引起的各路攻伐,所以締造了一個平衡的同盟。不論是毛利還是上衫或者是石川亦或者德川,他們都是暫時的臣服,而不是徹底的歸屬。豐臣家族的軍隊雖然很多,但是全部不歸於秀賴管轄。

再加上各種勢力在秀吉死後,矛盾愈發加深,就在關原合戰時爆發了。家康是一個極爲聰明之人,他一方面緊密的聯繫澱夫人,而另一方面又主動的利用主少國疑,無法大規模動用軍隊的弱勢,一舉將西軍擊潰。

即使是豐臣家想要參與,想要支持西軍,當時的情況也不允許。豐臣內部的情況是五大老執政,五奉行執行。這種五大老之間的鬥爭,直接將豐臣家的實力給架空了。他們本身並不知道,該幫誰,不該幫誰。或者也會認爲,這就是大家爲了爭奪給自己效忠的地位,而發起的戰爭。

2. 貿然出手,不知禍福

石田三成是五大奉行的行政能力之代表,而豐臣家的軍事權力則掌握在加藤清正以及福島正則等人之手。大家本來就是相互鉗制,相互制約的。如果大阪方面公然表態,要支持西軍,就等於自己放棄了武功派的保護。

加藤等人會以爲,豐臣家這是要投靠外部勢力,不重視自己,那麼自然也不會再爲其效力。若是支持家康,也是這種道理。因爲在此等情況下,關係的處理是十分微妙的。大家都在等着大阪方面表態,礙於種種原因,它只能選擇不表態。

支持任何一方,都等於自斷雙臂。因爲武功派,是豐臣家的根本。失去了他們的保護,某種程度上豐臣秀賴可以說是個傀儡。他的母親澱夫人,儘管對家康沒什麼好感。但以其心智,也無法判斷孰是孰非,誰能打贏。

爲了自保,只能選擇龜縮,採取不表態的形式。這樣一來,無論哪方勝利,自己都能安穩無憂。但是這種心態,最後也是害慘了她和豐臣秀賴。豐臣家是想要漁翁得利的,不成想,代價是犧牲自己。

結語:

關原合戰是各方勢力的角鬥場,所有人都想把豐臣家裹挾進來。如果他支持了西軍,那麼石田三成有可能獲勝。但是勝利以後,結果也極有可能與原先相同。歸根結底,還是豐臣秀賴年紀太輕,沒有影響力。否則,調停戰爭就能避免開戰。

參考文獻:

《日本史》

《德川家康的等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