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月2日,三門峽市社科聯邀請社科界專家來到沿黃百里生態廊道建設“主戰場”——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考察調研,爲把黃河打造成爲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出謀劃策。經過一下午的考察調研,社科專家們在感嘆沿黃百里生態廊道建設領異標新的同時,紛紛給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爲把黃河打造成爲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6月2日,三門峽市社科聯邀請社科界專家來到沿黃百里生態廊道建設“主戰場”——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考察調研,爲把黃河打造成爲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出謀劃策。

當天下午,社科專家先後來到百里生態廊道高新驛站、好陽河溼地遊覽區、老城渡口、職教園進行實地考察調研並聽取相關負責人彙報。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百里生態廊道建設依山勢、順河勢而建。依託黃河沿岸的溝壑、臺地、灘塗和原有植物等自然形成的地形地貌,在不破壞原有生態環境的情況下進行修繕改造。

其中,道路全部由農民種地的生產便道拓寬而成,好陽河溼地遊覽區的幸福島,依靠自然地形帶來的便利,打造成爲自然的觀景臺,在這裏可以一覽好陽河溼地遊覽區全貌。如意湖基於場地現狀水系自然條件,以自然的手法整合現有水系、植被等資源形成碧波盪漾、萬鳥齊飛的美景。

百畝荷塘進行了完整的保留,到了盛夏時節,碧葉連天、翠盤滾珠,滿湖荷花田田。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充分體現了廊道建設始終堅持保護優先、科學修復、合理利用的原則。

在老城渡口採摘園,果農李鐵錘正在忙着把今年的杏子出售給前來收購的客商。李鐵錘說,以前路沒有通的時候,杏的銷量並不好,價格也賣不上去,只有幾毛錢。現在路通了就不一樣了,來往的人多了,前來採摘的人自然也多了,客商也能直達杏林,即省了部分運費,杏也賣的上價格了,現在大概能買到一塊五左右,給我們的生活可以說是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經過一下午的考察調研,社科專家們在感嘆沿黃百里生態廊道建設領異標新的同時,紛紛給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爲把黃河打造成爲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特約社科專家尚柏仁表示,三門峽黃河生態廊道的貫通,在綠化黃河、治理黃河、保護黃河的基礎上,極大地方便了人民羣衆。這條生態道路拉近了人與黃河的距離,彰顯了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極大地方便了人民羣衆的出行;打通了農產品銷售運輸的渠道,增加了農民收入;加快了沿黃羣衆與外界的聯繫和信息溝通;讓人民羣衆享受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帶來的實惠。這條廊道的建成,建設者的臉被曬黑了,人民羣衆卻笑了。

三門峽市委黨校陳芳芳副教授說:“行走在嶄新的沿黃道路上,從如意湖到幸福島,從千畝荷塘到老城渡口,從特色景觀林帶到採摘園,從蓮花路到職教園區,一條長長的廊道如串珍珠般把它們連接在一起。可謂是,一路美麗風景,一路黃河故事,令人震撼。”

三門峽市委黨校副教授王福東說:“親臨現場調研黃河百里廊道,飽覽黃河岸邊美麗的風景,我深深感到這不僅是一個生態廊道,也是一個文化廊道。焦國文化、夸父文化、曹魏文化在此交相輝映。生態廊道的貫通,使我們能更加親近黃河文化、更加了解黃河文化、更加熱愛黃河文化。”

據悉,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沿黃生態廊道,東接陝州區段,西臨靈寶段,佔地面積596畝,道路全長25.5公里,自3月份復工復產以來,項目實現了40天全線貫通,50天完成灰土層鋪設,60天完成水穩鋪設,80天完成瀝青鋪設,如期實現了5月底前全線通車的工程節點目標。目前,橋樑和支線道路也正在緊鑼密鼓的加快推進中。(三門峽市社科聯供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