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就是体验生活

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到了,家长朋友们有没有在愁买什么礼物呢?此文特为3-6岁儿童家长提供购书路上的一点参考性思路。

昨晚亲子阅读,孩子要求讲《人鱼公主》,很薄的小开本,不知道买什么书的时候附赠的,是个简版《海的女儿》。

故事有点悲伤,讲完后,快4岁的孩子沉默了一会儿。

她说:“我不喜欢这个故事。”

我问:“为什么不喜欢呢?”

她说:“人鱼公主变成泡沫飞走了。”

她说完后,我也沉默了。因为就在几天前,我们的晚安故事听的是凯叔的《坚定的锡兵》,刚开始孩子听得津津有味,等到最后听到锡兵被扔到火里后,就拒绝听了。

安徒生的童话,自来就喜欢以直露的方式表达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残酷。有些孩子可能被美丽的公主王子所吸引,有的孩子可能被锡兵极富戏剧性的剧情所折服,但也有情感敏锐的孩子被这种悲伤的氛围吓到。

记得去年有妈妈吐槽过《海的女儿》的三观问题,网上正反两方热闹了一阵子。当时觉得这问题见仁见智,如今身临其境,却也多了一些感慨。

正在读此文的家长朋友们,你们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困扰:我们如何在市面上五花八门的童书中,练就一双慧眼,挑选心仪的童书呢?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认为:“儿童文学要具备‘真’与‘永恒’的特质,注重情趣与诗意、亲和与平等。此外,作家们更需要把儿童文学写得更加朝向童真,对儿童情趣能够精妙把握,更巧妙地以儿童视角来表现繁复的人生。”

本文探索性地从构筑家庭三观、选购品质童书、慎选沉重话题三方面来为家长朋友们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思路与方向。

一、如何构筑家庭三观?

1、梳理家庭教育理念

1972年,以富尔为首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学会生存的口号”,1996年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的新世纪人才标准。社会发展到今天,在继承和发扬优秀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家长朋友们应该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这一点,国学启蒙就做得比国外的童书更成体系一些,比如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蒙学经典》系列。

蒙学立三观

2、构建家庭教育目标

简单来说,就是你希望家庭教育达到什么效果?孩子从小的素质教育做得好不好,全都体现在长大后或成为功成名就的人或成为危害社会的人——这是例数的极端表象。但其实影响孩子成为这样或那样的人,就是家庭教育中看不见的精神领域的教育——对内心的素炼。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一个内心脆弱的孩子即使拥有丰富的物质也惶惶难以终日。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挑选一些颂扬主旋律、传播积极健康三观的童书,比如布拉德·梅尔泽的《森林鱼童书·普通人改变世界》。

3、完善亲子陪伴计划

即便有了教育理念和目标,如若不付诸实践,也是枉然。我们把自己的理念和目标通过书籍、动画、电影等艺术表现形式与言传身教相结合,在与孩子的沟通互动中,在长久的陪伴下,才能浸润进孩子的心里,浇灌他们的心灵健康快乐成长。

阅读:打开心门的钥匙

二、如何选购好童书?

1、选择具有品质保障的正版图书

在书籍质量方面,正版书的选纸较好、印刷清晰、装订精美规整、容错率低,无论从色泽还是手感上能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体验。

在安全环保方面,儿童绘本一般采用大量的彩图,幼龄儿童可能会有撕书、咬书等行为,要特别注意书籍的安全环保。正版书对于油墨、印胶等用材的选择有一定标准,2010年9月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环保部签订了《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合作协议》、2011年10月新闻出版总署与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出《关于实施绿色印刷的公告》、2012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中小学教科书实施绿色印刷的通知》,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表明国家对书籍环保特别是儿童书籍的环保问题非常重视,我们在选购童书的时候,需留意油墨的重金属和挥发物是否超标,尽量选择环保油墨,尽可能放弃覆膜工艺的书籍。在印刷质量方面,童书界最有名最用心最舍得花钱的当属读库出品的书了吧。

2、精选靠谱内容的优质童书品牌和出版社

在成书体现方面,靠谱童书品牌和出版社的编辑在选书、校验等方面的要求较为严格,对儿童心理和故事内容设计上也有长足的经验,可为我们提供成书品质的保证。优秀的童书品牌包括:读小库、乐乐趣、信谊、蒲蒲兰绘本馆、启发童书馆、九神鹿绘本馆等,著名的出版社有:中华书局、明天出版社、接力出版社、新星出版社、DK、Frederick Warne、Viking Children’s Books等。

3、优选国内外优秀作者和获奖书籍

文史类童书:中华书局《中华蒙学经典》、《九神鹿绘本馆系列》、《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团圆》、《漫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国神话故事绘本》、《蔡志忠典藏国学漫画系列》、《荷花镇的早市》、《希利尔讲世界史、世界地理、艺术史》等

科普类童书:《神奇校车》、《从小爱科学·有趣的物理》、乐乐趣《我们的身体》、《DK幼儿百科全书-那些重要的事》、《你好,数学!》、克雷文《学会爱自己系列》等。

幻想类童书:大卫·维斯纳的凯迪克大奖绘本三部曲《海底的秘密》《疯狂星期二》《华夫先生》、宫西达也《恐龙系列》、彭懿《我用32个屁打败了睡魔怪》、葛瑞米·贝斯《来喝水吧》、熊亮《一园青菜成了精》、《蚯蚓的日记》、李瑾伦《子儿,吐吐》等。

剧情类童书:埃尔热《丁丁历险记》、《屁屁侦探》等。

散文诗童书:新美南吉绘本、《蝴蝶·豌豆花》、《中国童谣》等。

激励类童书:布拉德·梅尔泽《森林鱼童书·普通人改变世界》,通过名人故事,向孩子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选择童书的标准:一看三观,二看趣味,三看启发,四看美学,无一不成精。

三、如何对待童书中的敏感话题?

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

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从童书选购需要注意的方面来探讨,对于正在构建三观的小朋友要谨慎对待以下话题:

爱情。有些过于成人化的故事,我们可作精删或添上一些与孩子年龄适宜的情节。就像文章开篇说到的《海的女儿》,故事在公主化成美丽的泡沫中戛然而止,徒留悲伤,到这里,我们好像只能沉浸在公主为王子、为追求自己美好的爱情而牺牲的唏嘘中。但孩子不喜欢这个悲剧,我们就可以适当扩展:公主化成美丽的泡沫后,继续陪伴在家人和王子的身边。把一出爱情悲剧转为温情的结局,冲淡悲情色彩,孩子会更好奇公主是如何陪伴的,泡泡破碎了怎么办呢?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分散了。

代价。在成人的世界里,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价,它可能是时间、健康、甚至生命,但在孩子的世界里,过早谈论代价显得冷酷而噬爱。最重要的是,小朋友们明白代价是什么吗?他们所理解的代价可能就是,吃糖的代价是好好吃饭,买玩具的代价是必须听爸爸妈妈的话等等,文章开篇提的《坚定的锡兵》到了最后,孩子恐怕对“坚定”二字的感悟不及小主人随手把锡兵扔进火里、锡兵在火中无助彷徨的感同身受来得深刻。于小主人来说:把你扔火里就是你离开我的下场,我,不要你了!——多么残酷的现实!

因此,低龄儿童,真的不推荐阅读这类书籍,还是要主推默默温情和满满正能量的书,这些挫折教育还是留着等内心强大后再拜读推敲吧。最重要的是,小学1-3年级的推荐书目中也少有出现此类书的。

生死。其一,如何谈论生死,人的出生与死亡是我们不可避免的话题,但如何让3-6岁的孩子明白、接受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而不是需要人力干预的沉重,是家长们需要把握尺度的问题。在这方面,国外绘本就比较坦然,比如上面说到的《我们的身体》;其二,如何面对生死,国人自古比较忌讳谈论“生死”,但这是自然规律,何畏谈论? 生命教育不应该缺失在家庭素质教育中。《大鱼海棠》中人物命运的选择,何尝不是生死话题的深度诠释?《寻梦环游记》直面死亡这个主题,又把死亡描写得温情脉脉,何尝不是我们对孩子谈论这个话题的切入点?至于绘本,可以看看苏珊·华莱《獾的礼物》。此外,提高孩子的危险认知能力。比较出名的绘本当属克雷文的《学会爱自己》,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从对不喜欢的事物说“不”开始。

一本好童书,一部好电影,甚至我们路上遇到的人事物,都可与孩子架起三观构塑的桥梁、知识沟通的渠道。最重要的是,你的知识储备够你给孩子讲述你想阐述的道理吗?如果没有,放下手机,趁现在想一想,做一做计划,在读书这件事上,我们完全可以做到与孩子共勉。亲子阅读的路上,不仅是孩子可以收获知识与成长,家长们也能从中感悟新生。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