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就是體驗生活

一年一度的六一兒童節到了,家長朋友們有沒有在愁買什麼禮物呢?此文特爲3-6歲兒童家長提供購書路上的一點參考性思路。

昨晚親子閱讀,孩子要求講《人魚公主》,很薄的小開本,不知道買什麼書的時候附贈的,是個簡版《海的女兒》。

故事有點悲傷,講完後,快4歲的孩子沉默了一會兒。

她說:“我不喜歡這個故事。”

我問:“爲什麼不喜歡呢?”

她說:“人魚公主變成泡沫飛走了。”

她說完後,我也沉默了。因爲就在幾天前,我們的晚安故事聽的是凱叔的《堅定的錫兵》,剛開始孩子聽得津津有味,等到最後聽到錫兵被扔到火裏後,就拒絕聽了。

安徒生的童話,自來就喜歡以直露的方式表達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殘酷。有些孩子可能被美麗的公主王子所吸引,有的孩子可能被錫兵極富戲劇性的劇情所折服,但也有情感敏銳的孩子被這種悲傷的氛圍嚇到。

記得去年有媽媽吐槽過《海的女兒》的三觀問題,網上正反兩方熱鬧了一陣子。當時覺得這問題見仁見智,如今身臨其境,卻也多了一些感慨。

正在讀此文的家長朋友們,你們是否也存在着這樣的困擾:我們如何在市面上五花八門的童書中,練就一雙慧眼,挑選心儀的童書呢?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殷健靈認爲:“兒童文學要具備‘真’與‘永恆’的特質,注重情趣與詩意、親和與平等。此外,作家們更需要把兒童文學寫得更加朝向童真,對兒童情趣能夠精妙把握,更巧妙地以兒童視角來表現繁複的人生。”

本文探索性地從構築家庭三觀、選購品質童書、慎選沉重話題三方面來爲家長朋友們提供一些可參考的思路與方向。

一、如何構築家庭三觀?

1、梳理家庭教育理念

1972年,以富爾爲首的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提出“學會生存的口號”,1996年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的新世紀人才標準。社會發展到今天,在繼承和發揚優秀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家長朋友們應該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這一點,國學啓蒙就做得比國外的童書更成體系一些,比如中華書局出版的《中華蒙學經典》系列。

蒙學立三觀

2、構建家庭教育目標

簡單來說,就是你希望家庭教育達到什麼效果?孩子從小的素質教育做得好不好,全都體現在長大後或成爲功成名就的人或成爲危害社會的人——這是例數的極端表象。但其實影響孩子成爲這樣或那樣的人,就是家庭教育中看不見的精神領域的教育——對內心的素煉。一個內心強大的孩子即使身處逆境也能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一個內心脆弱的孩子即使擁有豐富的物質也惶惶難以終日。在這方面,我們可以挑選一些頌揚主旋律、傳播積極健康三觀的童書,比如布拉德·梅爾澤的《森林魚童書·普通人改變世界》。

3、完善親子陪伴計劃

即便有了教育理念和目標,如若不付諸實踐,也是枉然。我們把自己的理念和目標通過書籍、動畫、電影等藝術表現形式與言傳身教相結合,在與孩子的溝通互動中,在長久的陪伴下,才能浸潤進孩子的心裏,澆灌他們的心靈健康快樂成長。

閱讀:打開心門的鑰匙

二、如何選購好童書?

1、選擇具有品質保障的正版圖書

在書籍質量方面,正版書的選紙較好、印刷清晰、裝訂精美規整、容錯率低,無論從色澤還是手感上能爲讀者提供舒適的閱讀體驗。

在安全環保方面,兒童繪本一般採用大量的彩圖,幼齡兒童可能會有撕書、咬書等行爲,要特別注意書籍的安全環保。正版書對於油墨、印膠等用材的選擇有一定標準,2010年9月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與環保部簽訂了《實施綠色印刷戰略合作協議》、2011年10月新聞出版總署與環境保護部聯合發出《關於實施綠色印刷的公告》、2012年4月新聞出版總署發佈《關於中小學教科書實施綠色印刷的通知》,這一系列政策的出臺,表明國家對書籍環保特別是兒童書籍的環保問題非常重視,我們在選購童書的時候,需留意油墨的重金屬和揮發物是否超標,儘量選擇環保油墨,儘可能放棄覆膜工藝的書籍。在印刷質量方面,童書界最有名最用心最捨得花錢的當屬讀庫出品的書了吧。

2、精選靠譜內容的優質童書品牌和出版社

在成書體現方面,靠譜童書品牌和出版社的編輯在選書、校驗等方面的要求較爲嚴格,對兒童心理和故事內容設計上也有長足的經驗,可爲我們提供成書品質的保證。優秀的童書品牌包括:讀小庫、樂樂趣、信誼、蒲蒲蘭繪本館、啓發童書館、九神鹿繪本館等,著名的出版社有:中華書局、明天出版社、接力出版社、新星出版社、DK、Frederick Warne、Viking Children’s Books等。

3、優選國內外優秀作者和獲獎書籍

文史類童書:中華書局《中華蒙學經典》、《九神鹿繪本館系列》、《這就是二十四節氣》、《中國國家博物館兒童歷史百科繪本》、《團圓》、《漫畫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中國神話故事繪本》、《蔡志忠典藏國學漫畫系列》、《荷花鎮的早市》、《希利爾講世界史、世界地理、藝術史》等

科普類童書:《神奇校車》、《從小愛科學·有趣的物理》、樂樂趣《我們的身體》、《DK幼兒百科全書-那些重要的事》、《你好,數學!》、克雷文《學會愛自己系列》等。

幻想類童書:大衛·維斯納的凱迪克大獎繪本三部曲《海底的祕密》《瘋狂星期二》《華夫先生》、宮西達也《恐龍系列》、彭懿《我用32個屁打敗了睡魔怪》、葛瑞米·貝斯《來喝水吧》、熊亮《一園青菜成了精》、《蚯蚓的日記》、李瑾倫《子兒,吐吐》等。

劇情類童書:埃爾熱《丁丁歷險記》、《屁屁偵探》等。

散文詩童書:新美南吉繪本、《蝴蝶·豌豆花》、《中國童謠》等。

激勵類童書:布拉德·梅爾澤《森林魚童書·普通人改變世界》,通過名人故事,向孩子傳達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選擇童書的標準:一看三觀,二看趣味,三看啓發,四看美學,無一不成精。

三、如何對待童書中的敏感話題?

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

一千個人的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從童書選購需要注意的方面來探討,對於正在構建三觀的小朋友要謹慎對待以下話題:

愛情。有些過於成人化的故事,我們可作精刪或添上一些與孩子年齡適宜的情節。就像文章開篇說到的《海的女兒》,故事在公主化成美麗的泡沫中戛然而止,徒留悲傷,到這裏,我們好像只能沉浸在公主爲王子、爲追求自己美好的愛情而犧牲的唏噓中。但孩子不喜歡這個悲劇,我們就可以適當擴展:公主化成美麗的泡沫後,繼續陪伴在家人和王子的身邊。把一出愛情悲劇轉爲溫情的結局,沖淡悲情色彩,孩子會更好奇公主是如何陪伴的,泡泡破碎了怎麼辦呢?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分散了。

代價。在成人的世界裏,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價,它可能是時間、健康、甚至生命,但在孩子的世界裏,過早談論代價顯得冷酷而噬愛。最重要的是,小朋友們明白代價是什麼嗎?他們所理解的代價可能就是,喫糖的代價是好好喫飯,買玩具的代價是必須聽爸爸媽媽的話等等,文章開篇提的《堅定的錫兵》到了最後,孩子恐怕對“堅定”二字的感悟不及小主人隨手把錫兵扔進火裏、錫兵在火中無助彷徨的感同身受來得深刻。於小主人來說:把你扔火裏就是你離開我的下場,我,不要你了!——多麼殘酷的現實!

因此,低齡兒童,真的不推薦閱讀這類書籍,還是要主推默默溫情和滿滿正能量的書,這些挫折教育還是留着等內心強大後再拜讀推敲吧。最重要的是,小學1-3年級的推薦書目中也少有出現此類書的。

生死。其一,如何談論生死,人的出生與死亡是我們不可避免的話題,但如何讓3-6歲的孩子明白、接受這是一種自然現象,而不是需要人力干預的沉重,是家長們需要把握尺度的問題。在這方面,國外繪本就比較坦然,比如上面說到的《我們的身體》;其二,如何面對生死,國人自古比較忌諱談論“生死”,但這是自然規律,何畏談論? 生命教育不應該缺失在家庭素質教育中。《大魚海棠》中人物命運的選擇,何嘗不是生死話題的深度詮釋?《尋夢環遊記》直面死亡這個主題,又把死亡描寫得溫情脈脈,何嘗不是我們對孩子談論這個話題的切入點?至於繪本,可以看看蘇珊·華萊《獾的禮物》。此外,提高孩子的危險認知能力。比較出名的繪本當屬克雷文的《學會愛自己》,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從對不喜歡的事物說“不”開始。

一本好童書,一部好電影,甚至我們路上遇到的人事物,都可與孩子架起三觀構塑的橋樑、知識溝通的渠道。最重要的是,你的知識儲備夠你給孩子講述你想闡述的道理嗎?如果沒有,放下手機,趁現在想一想,做一做計劃,在讀書這件事上,我們完全可以做到與孩子共勉。親子閱讀的路上,不僅是孩子可以收穫知識與成長,家長們也能從中感悟新生。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