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年是個特殊的年份,在歐洲拿破崙戰爭已經進入到高潮階段,而拿破崙帝國也由盛轉衰。但是英國並未因爲拿破崙帝國的衰落而有任何軍事壓力的緩解,當時除了歐洲,美洲也亂作一團。本文在拿破崙戰爭的背景下,重點展現美國獨立戰爭的後半段故事,使這段歷史更加完整。


在歐洲拿破崙於1812年六月發動了進攻俄國的戰爭,幾乎與此同時,美國國會已經發表了對英國宣戰的宣戰書,由此開啓了持續長達兩年的美英戰爭,這場戰爭被史學家認爲是北美大陸第二次獨立戰爭。

大陸封鎖政策下的美國利益

戰爭的起因很簡單,甚至第一次北美獨立戰爭有直接聯繫,美國爲了維護自己中立國的權益,反對強迫遭受英國服役,並希望向西擴張。在第一次獨立戰爭以後,雖然美國獲得了獨立,但是圍繞北美獨立戰爭的糾紛卻並未就此結束。在歐洲大陸,法國因幫助北美借貸大量戰爭款項,導致財政崩潰從而爆發法國大革命,影響整個歐洲,拿破崙登上歷史舞臺。


在這一期間,英國和法國對於世界殖民地以及歐洲霸權的爭奪也從來沒有停止,拿破崙在獲得戰場主動權以後,希望從經濟上扼殺英國,迫使其屈服,在1806年到1810年期間頒佈大陸封鎖政策,對英國實施經濟封鎖。針對法國的制裁,英國也展開反封鎖體系,所有法國港口都處於被封鎖狀態,雙方都爲此付出慘重的代價,對於這一場英國和法國之間的歐洲戰爭。

美國總統華盛頓一直堅持中立國的地位和態度,對雙方保持友好,甚至當時在1801年出任總統的傑斐遜在就職演說當中,宣佈美國的對外政策是和平貿易,對所有國家維持忠實的友誼並不進行任何結盟,對任何國家都保持中立貿易,這也體現了美國自身的國家政策,原本這一政策是爲了使美國擺脫歐洲戰爭維護自己在北美髮展的基本政策,但是這恰恰也導致了英國對美國的這一政策的敵視態度。

英美爭霸背景下與美貿易的英法殖民利益

在法國大革命爆發之前,法國是不允許其他國家同自己的殖民地進行貿易的,所有的貿易必須經由法國產生,爲了獲取其中的中間利潤。而在英法爭霸的大背景之下,法國出現政策上的鬆動,不僅同意美國與法國的殖民地進行直接貿易,甚至還希望通過自己的宣傳與美國擴大貿易範圍,並將曾經不願對外航運的物資也納入到兩國貿易體系中,雙方都從中獲取巨大利潤。

而且法國這麼做也可以進一步壓縮英國反大陸封鎖體系的籌碼,在整個拿破崙戰爭時期,英國一直處於法國的直接對手的地位。雖然15年前英國在北美大陸的政策宣告失敗,但由於英國和美國之間的妥協,使得法國並沒有在這場戰爭當中獲取任何想要的利益。花了錢,卻沒有辦成事,這一次擴大與美國的貿易,可以爲自己的大陸封鎖政策添磚加瓦。

但是美國的中立貿易卻嚴重阻礙了英國對法國的商業貿易反擊。爲此,英國也對美國採取敵視態度,規定中立國的船隻,只能同帝國殖民地進行非違禁品貿易,但是不得將產品運往敵國,否則英國將對其進行船隻攔截和財務沒收,這一政策實際上並不僅僅限於限制法國和美國之間的國際貿易,更要防止一切海外國家與法國之間的商業往來,而法國也效法英國不允許任何國家同英國以及英國殖民地進行相應貿易。


但是由於法國海上力量十分有限,所以在海上對英國的反制效果並不明顯,而且隨着英國進行反封鎖程度的加深,美國的很多船隻都被英國扣押,美國議會認爲這是侵犯作爲中立國的美國的權利,向英國提出抗議,但最終抗議無效。在1806年美國被迫頒佈不進口法案,禁止某些英國貨物,但同時沒有打消與英國和談的念頭,希望訂立一個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中立國條約,以取代1807年即將屆滿的條約。

英國也不願意將美國推向法國的一邊,在新條約當中也採取了妥協態度,做出巨大讓步,殖民產品到達到美國以後可以作爲中立國的貨物,在歐洲未被封鎖的港口進行自由貿易。但是英同讓也有所保留,美國認爲自己受到了欺騙和限制,英國的保留就是強迫服役,將那些沒收商船的水手和美國士兵作爲自己的補充後備隊,強制那些被扣留的美國公民到英國軍隊中服役。這在美國看來,嚴重侵犯自己的國家權利和公民人權。

英美戰爭前的戰略貿易摩擦

之後又爆發了一系列嚴重的商貿事件和軍艦摩擦,致使美國士兵多人受傷,而英國一直採取強硬態度對英國的逃兵和美國的水手進行逮捕,並強迫服役。這令當時成爲美國總統的威爾遜大感惱火,隨即要求英國軍艦撤出美國領海,並禁止了所有供給。在拿破崙戰爭的大環境下,美國對英國的這場貿易戰確實給英國帶來了一定困難,但當時美國剛剛作爲一個獨立的國家,更加離不開歐洲,離不開世界貿易。


這麼做,雖然給英國帶來困難,但帶給自己更多的困難,當初繁忙的美國港口,如今門庭若市。政府不得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允許走私活動的發展。更爲重要的是,英國並沒有因爲美國的貿易制裁和反制受到任何物資供應的影響。因爲美國雖然獨立,但是在北美大陸上依然有加拿大這一碩大的地區是英國的殖民地。

在進行一段時間的封鎖英國的制裁以後臨近卸任的傑斐遜宣佈英國,法國兩國外美國恢復同其他國家的商業往來,並禁止英法兩國船隻進入美國領海。而此時正值歐洲拿破崙戰爭的高潮時期,英國內部也有很多億元,希望緩解與美國的緊張關係,至少不將美國推入拿破崙的陣線中,於是派遣外交大臣喬治到美國商定商貿協議。


但是英國對美國的要求和貿易協議,屬於霸王條款的階段,美國難以接受。兩國因談判又陷入到更加緊張的局勢之中,而此時的拿破崙也採取了對美國商船的逮捕令,這令其他人很費解。當時美國的中立貿易對英國打擊很大,爲此,英國對其進行反制,雙方發生了長期的貿易戰,而當時法國爲了拉攏美國,不僅將路易斯安那州賣給了美國,而且還給美國大開綠燈,將曾經不允許殖民地貿易的條款因美國而廢除,那麼爲什麼此刻拿破崙要制裁美國?沒收美國商船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爲美國對英國,法國實施了不來往法案,就是同時禁止英國,法國船隻進入美國領海,這讓美國一下得罪了這兩大世界強國,那麼美國爲什麼要這麼做呢?


因爲在當時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已經處於白熱化階段,美國一直本着不參與歐洲戰爭的態度,而英法之間的爭霸不僅僅限於歐洲,所以美國害怕在海外,雙方對於世界霸權的爭奪和海洋權利的爭奪,會使美國捲入其中,深受其害。但是自己對英國的封鎖政策又失敗了,自己必須要打開市場與歐洲國家貿易,所以盡力避開英法這兩個爭霸中的國家而與其他國家進行海外貿易,這種將戰爭和糾紛束之高閣的態度,既打擊了英國,也限制了法國。

而在雙方爭霸的白熱化階段,這一政策無疑兩邊不討好。不僅如此,就是美國國內對於這一不來往法案也反對甚多,因爲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個海洋貿易國家就是英國和法國,其他國家或者戰敗,或者成爲兩國的屬國,而海外的殖民地也大部分都是這兩個國家的,美國想要開放市場,參與世界貿易,完全離不開這兩個國家。

美國的變通與被欺騙,法國的精明,英國的沒耐心

美國緩解自己的壓力和國內的不滿,在1810年通過了第二號梅肯法案。

對之前的一系列政策進行了相應變通,首先規定除遇難或者緊急信件的船隻之外,禁止英法兩國的武裝商船駛入美國水域,商船不屑。美國撤銷不來往法案,並恢復同世界各國的貿易。英法雙方應該撤銷或修改他們的法令,不希望雙方影響美國的中立貿易,美國希望以此緩解國內矛盾,同時說服英法兩國承認美國中立貿易的有效性。


英國在此刻保持沉默,實際上是默認,但是拿破崙並沒有承認或答應美國的要求,反而給當時的美國總統麥迪遜下了一個套子,拿破崙宣佈影響美國中立貿易的柏林敕令和米蘭敕令將在1810年停止生效,但必須保證英國立即撤銷其議會命令或者美國設法使其利益受到英國尊重。

實際上就是讓美國繼續對英國實施不來枉法案,而對法國貿易網開一面,美國答應了,也形成相應的法案。美國和英國剛剛有所緩和的關係,再一次惡化,同時法國也並沒有將扣押的美國士兵傷殘和貨物隨手釋放,反而繼續加大對美國製裁,英國雖然從一開始就知道拿破崙擺了美國一道,但是美國聽之信之,自己也無可奈何,而國內的激進者也並不打算在這一方面使美國警醒,因爲他們對美國本身就有很大的意見和不滿。


所以在對外政策上美國是失敗的,並沒有能夠真正利用英法兩國在戰爭中的霸權爭奪,真正維護自己的利益,同時也因爲失敗的外交兩邊不討好。而除此之外第一次美國獨立戰爭美國爲了達成對應妥協,防止法國西班牙重新進入北美,維護自己的國家獨立暫時放棄了向西部擴張的權利,但是這並不利於美國的日後發展。

在新誕生的美國國家內部,有很多人渴望通過征服加拿大和弗洛利達以及向西挺進,獲得更多的商業機會,這些人在美國國內被稱爲鷹派。在1811年這些鷹派進入到了衆議院的選舉當中,並獲得選舉勝利。這些人面對在英法爭霸戰爭當中,美國的外交失敗決定採取用戰爭的手段維護美國在國際上的中立權益。在他們看來,只有發動戰爭才能減小自己的損失。但是他們的力量過於弱小,而且英國的勢力又從來沒有撤出北美,反而在美國調整自身戰略的同時,慫恿當地印第安人襲擊美國地方政府。


雖然美國並沒有英國的把柄,但是這種煽風點火的態勢激怒了美國國會最終決定對英作戰。

而英國見自己慫恿印第安人對美髮動戰爭一事不成,美國又不願意低頭,於是也準備修改針對中立國家的政策,因爲在長達十年多的法國拿破崙戰爭當中,英國的商業貿易殖民地和製造業都受到沉重打擊,而且海外最爲富庶的北美殖民地又已經獨立英國人沒有了當初的耐心。

再加上英國在1811年糧食歉收,英國必須要改變之前的政策,但是英國又實在不想因爲此事而再一次爆發其他的戰爭,所以當英國國內正處於矛盾之機,一件不利於英國的事情發生了。美國國會通過了對英國的宣戰書,這是英國退無可退,但是美國並沒有準備好這一場戰爭。當時美國沒有盟國,戰爭的優勢也不在美國一方。但幸運的是,英國當時的主力部隊都在同拿破崙帝國作戰,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美國在戰場上的壓力。

美國軍隊也在加拿大擊敗英國和印第安人的聯軍,並且在1813年迫使英國軍艦投降,印第安人首領也被刺殺,這場戰爭由於處於拿破崙戰爭背景之下知名度並沒有太高,但是卻對美國未來的發展有極大助力,美國獲得了對西北部的控制。


戰爭並非一帆風順——火燒白宮

而就在此時,拿破崙戰敗被迫退位,英國得以將軍隊投入北美,並且扭轉戰局。攻入華盛頓,燒燬白宮和國會大廈,但是英國並未贏得這場戰爭的最終勝利,被迫撤回加拿大。可以說,雙方互有勝負,美國也希望歐洲國家能夠從中調解。但是這場戰爭,英國不願意接受調解,因爲英國到現在都認爲同美國的爭執是英國的內政,歐洲國家無權干涉。

同時指要求,美國與英國對戰爭的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和解談判,畢竟這時英國在歐洲大陸上是除了俄國之外的強國,而當時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將注意力都放在了針對法國的維也納會議上在當時包括後世的歷史研究當中,對於美國和英國的這場戰爭談判也關注度不夠,直到1814年八月,雙方簽署根特協定。


具體的內容是,雙方戰爭期間奪得對方的領土屬地歸還。

第二,任何一方在海上陸上抓住的全部俘虜相互交換。

第三,英美雙方組成委員會解決之前,美國與加拿大邊界劃分問題。

第四,美應雙方立即停止對一切印第安部落的敵對行動。

第五,美英兩國繼續努力促成完全廢除奴隸買賣的商定結果。

根特協定基本上維持了戰前英美兩國的基本狀態,對於美國一再堅持的中立貿易,雙方也進行了迴避。畢竟拿破崙戰爭已經結束,美國沒有必要在尋求中立角色,而英國在此次談判當中放棄了在美國西北部建立緩衝國的要求,割斷了英國與印第安人之間的聯繫。美國掃清了,向西北依據和發展的最終阻礙。在此次戰爭以後,美國才真正的被當做一個獨立的國家,被歐洲國家看待,這場戰爭纔是美國真正的獨立戰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