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收時節已到,收糧、賣糧忙得熱火朝天;農民們看着一粒粒金黃的糧食,臉上掛滿了喜悅!但細細地算一筆賬,卻又是有些發愁,嘆道,照這樣搞下去,何時才能發家致富呀,家裏還有兩個兒子等着買房呢!一位70歲的農民說道:種了一輩子地也沒富,咋們農民的出路在哪裏呀?

先來看看,農民富不起來的原因!

一、爲什麼農民富不起來

其實無論是工人,還是農民都有富的,窮的,只是農民中富起來的人更少罷了!爲何我國的農民難以發家致富呢?

首先、我國人多地少,耕地面積緊張,每戶可能就那麼兩畝地,除非種金子,否則又如何能夠發家致富呢?

地少、規模小是農民難以發家致富的硬傷!機械化強度低,人力有窮時,做不了太多,同樣也無法實現發家致富!農產品出山困難,種了水果等經濟作物卻買不上好價錢,又怎麼能夠掙錢呢?

於是,絕大部分規模小,無路子的農民想要靠農業掙錢,幾乎是不可能的!

二、農民的出路在哪裏

矛盾就在於規模,銷售,議價能力等等!那麼我們想要掙錢,就不能再按着傳統思維行事了,我們必須要想清楚自己的定位!

首先就要明確,只種那麼幾畝地的糧食肯定是富不起來的。我們要麼通過規模效應獲利、要麼通過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來從農業中掘金,要麼從農業的服務中入手,其實就是找一個有利潤空間的點去做!如果連利潤點都找不到,繼續幹那就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也沒必要堅持!

如果你說找到了很多有利可圖的事,結果發現自己都做不了!這兒就該一分爲二,有的是真做不了,有的是家做不了!有錢或者年輕,可以去試錯,積累經驗。啥也沒有的話,那就把土地包出去吧,自己先去外邊打工可能利益更多!

結語:

本文沒有給出什麼實質的建議,因爲成功的案例是照搬不了的,提供的僅僅爲一個思考方法!

想要從農業中掘金,那麼就必須要找準定位,找到自己獲利的抓手。

種植大戶們是靠規模農業、較高的農資議價能力,每年從每畝地中掙個幾百上千元,按1000元每畝的利潤來算,至少需要種個數百畝纔有較爲可觀的收入!

做家庭農場的,應當定位好收入是靠養殖還是遊客觀光,至少兩者中當有一個較爲穩定的收入,才能持續健康的發展!

也就是說,做之前,就要大概明白了,自己靠什麼賺錢!雖然不想承認,但是最簡單的提高收入的方法,還是出去打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