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9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线上座谈会顺利召开。

 

会议邀请了十余位全国著名经济学家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结合两会最新精神展开相关解读与研讨,为新时代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献计献策。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谢富胜教授主持了会议。

 

出席会议并进行座谈的专家有: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刘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南京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洪银兴,南开大学原副校长、南开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逄锦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胡乐明;

 

以及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多位研究员,包括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一级教授杨瑞龙,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主编邱海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享光等。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刘伟指出,《意见》为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了坚定指引。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在发言中指出,此次《意见》发布事关重大,尤其是在如下三个方面指明了改革方向:第一,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第二,要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第三,要强化法治保障。

 

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南京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洪银兴认为,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包括产权、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同时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

 

如何理解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具体来看包括:第一,资源配置以竞争为基础;第二,结构性改革提出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任务。这些任务的实现途径最终还是要靠公平的、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

 

第三,在垄断和竞争的关系上,市场上存在着垄断结构、垄断行为,竞争是否有效,关键在于竞争是否有序;第四,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关键的问题需要建立市场秩序。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胡乐明认为,《意见》紧扣制度建设这一主线,在加快完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制度方面做出了很多具体部署,在关键性、基础性的重大经济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创新。

 

《意见》强调要完善适应新科技革命要求的制度安排,做出了许多鼓励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制度改革部署,在产权保护、要素配置方面尤为明显。《意见》强调要完善适应国内经济治理要求的制度安排,提出优化经济治理方式,提高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对政府的作用、市场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做出了更加明确的界定,特别是突出强调要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意见》还强调要完善适应全球治理要求的制度安排,既要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体系,同时也要通过开放来促进自身的制度创新,积极参与全球市场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更高水平的国际经贸规则,提出更多关于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理论、中国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一级教授杨瑞龙认为,《意见》体现了让市场机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思想。

 

首先,《意见》体现了以分类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思想,明确提出国有经济更多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和关系国家命脉的科技国防安全等领域,而对于充分竞争领域的国有经济要通过资本化、证券化等方式,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提高国有资本收益。

 

其次,《意见》体现了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想,强调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改革要强化收益权,淡化控股权,强调在混改企业当中应该实行股权激励,提出要探索建立有别于国有独资、全资公司的治理机制和监管制度。

 

再次,《意见》强调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垄断行业的改革。《意见》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是在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处理上面更大程度上强调市场,最大限度发挥市场作用,实现各类所有制主体的公平竞争。引入竞争机制不仅有利于处于自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提高效率,而且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以《坚持权利更大开放的改革方向,建成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题展开主题发言。刘守英教授从中国改革的本质出发,指出改革开放的本质是实现权利的有序开放,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实现进一步的权利开放。

 

在此基础上,刘守英教授从如何实现进一步的权利开放角度对文件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包括,第一是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第二是保持权利开放秩序的制度安排,第三是真正保证权利开放制度中的平等,并集中围绕制度安排问题,讨论了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问题。

 

在产权制度方面,刘守英教授着重阐述了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农村产权制度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在要素市场化方面,刘守英教授从要素市场的完善、要素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三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刘守英教授对制度性的权利开放作了阐述。

 

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主编、经济学院教授邱海平指出,对于从事理论经济学研究,特别是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学者,需要用一种创新的理论思维对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的逻辑和最终目标的内在系统性、学理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从而为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从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出发来理解新时代的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和发展问题,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指出,《意见》是对我国过去实践的再认识。李义平教授强调了《意见》中的两个侧重点。

 

首先,李义平教授认为市场经济已经在历史实践中体现出其具有多样性的特征,不同国家因历史文化和制度的区别,会衍生出不同的市场经济模式,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体制特征演化出的符合我国实践的具体市场经济模式。

 

其次,李义平教授指出收入分配问题依然是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除了充分发挥市场的在要素分配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外,政府也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

 

政府需要保证劳动者收入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加强按劳分配,并且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样才能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优化的收入分配结构能够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与消费的积极性,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享光指出,《意见》中的一些新表述则表明了市场经济不仅应该在经济制度方面发挥作用,还应该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与这些新形势新要求相比,我国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还存在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等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不少体制机制障碍。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加大,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转型与治理难题在疫情后进一步加大。

 

要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突围,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不断在经济体制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创新,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改革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编辑:李碧莹   

投稿、合作、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