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東山精密就是這樣一家公司,雖然二級市場投資暴風損失慘重,但是整體上通過一系列併購整合,使得自己從一家精密製造廠商搖身變成營收超200億的線路板龍頭,並且隨着分拆上市相關規則落地開始了資本運作“新玩法”。過去,東山精密的玩法主要是併購產業鏈相關公司從而實現業務協同。

投稿來源:英才雜誌

細數那些A股熱衷炒股的上市公司,在今年一季度都虧的比較慘,比如華茂股份(000850.SH)由於參股廣發證券(000776.SH)、拓維信息(002261.SH)、網達軟件(603189.SH)而導致公司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減少1.68億元;遠望谷(002161.SH)因參股思維列控(603508.SH)導致公允價值變動損失1.26億元。

過度依賴於“炒股”的公司,往往只會風光一時,一步走錯便會損失掉大部分之前的盈利。因此這些公司最終結局大多數會像雅戈爾、環旭電子那樣“金盆洗手”。

實際上通過炒股來玩轉資本只是一種低端玩法,真正“會玩”的公司往往通過資本與產業結合實現一、二級市場的聯動。

比如東山精密就是這樣一家公司,雖然二級市場投資暴風損失慘重,但是整體上通過一系列併購整合,使得自己從一家精密製造廠商搖身變成營收超200億的線路板龍頭,並且隨着分拆上市相關規則落地開始了資本運作“新玩法”。那麼東山精密外延併購歷程究竟做對了什麼?

玩轉資本也需“隨潮流”?

從1.715億增值到22.6億,若艾福電子能成功分拆上市,東山精密這次併購“賺翻了天”。

過去,東山精密的玩法主要是併購產業鏈相關公司從而實現業務協同。

始於精密鈑金件和精密鑄造件業務,到營收超200億的線路板龍頭,東山精密的擴張史也是一部外延併購史。

2016年東山精密通過收購Mflex進軍柔性電路板行業;2017年公司收購艾福電子,佈局陶瓷介質濾波器行業;2018年公司收購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偉創力旗下的PCB製造業務(合稱爲Multek),使業務鏈得以延伸。

從併購結果來看,東山精密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從2015年0.32億增至2019年7.03億,可以說是碩果累累。

按照常理,資本運作的故事講到這裏應該結束了。上市公司通常的做法是併購幾年後將盈利能力一般的業務剝離,等遇到業績增長的瓶頸時再尋求新的優質標的。

但是資本的玩法也是隨着時代而變化的。去年12月份分拆上市相關規則出臺後,只要滿足相關條件,上市公司相關業務或者其控制的子公司便可在境內上市。對於上市公司來講一方面拆分的業務能獨立得到市場的估值,對於提升其自身的估值水平也有幫助;另一方面分拆業務上市之後,公司可以擇機將其以市場的估值進行部分減持,迴流現金。

因此東山精密有了新的玩法,將之前收購的公司拆分上市,若其盈利能力相對於收購時有提升,那麼就可以按照更高的估值賣出,幹了一波私募股權基金所做的事情。

果不其然,擅長玩資本的袁老闆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3月2日晚間公告,東山精密宣佈將拆分子公司艾福電子至科創板上市。

那麼問題來了,分拆艾福電子究竟能賺多少錢呢?

根據公告,東山精密2017年收購了艾福電子70%股權,對應價格爲1.715億元,而後由於融入了新的投資者,東山精密的股權逐步稀釋至56.25%。

由於目前市場上沒有陶瓷介質濾波器業務相關估值,不過參考近似企業估值:長城集團(主營藝術陶瓷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目前估值145倍PE;國睿科技(主營業務日用陶瓷、工業用陶瓷、其他陶瓷產品及相關產品的製造與銷售)目前估值411倍PE,艾福電子憑藉自身5G相關概念以及科創板的估值體系,100倍市盈率應該是可以達到的。

那麼按照去年艾福電子4022萬歸母淨利潤來看,若以100倍估值對應56.25%股權,東山精密手裏的艾福電子股權價值約爲22.6億元。從投入成本1.715億增值到22.6億,若艾福電子能成功分拆上市,東山精密這次併購“賺翻了天”。

前車之鑑

東山精密與暴風集團都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投資於自己所不熟悉的領域。

雖然在併購擴張的路上玩的風生水起,但是在股票投資方面,東山精密水平實在堪憂,其中一大敗筆是投資暴風。

2017年12月,東山精密對暴風智能增資4億元,持有其11.02%股權。

暴風影音曾經風靡一時,是年輕人的“裝機必備”,承載了無數人的青春記憶,要知道那個時候,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等各大視頻應用都還沒有創立。

隨着暴風神話的破滅,這筆投資也打了水漂。根據東山精密2019年年報披露:由於暴風智能處於停產狀態,並進行了人員清算,且未有改善跡象,經公司審慎評估,確認持有暴風智能11.02%股權的公允價值爲0元。

不光如此,東山精密還與暴風集團產生了5.73億的應收賬款,並於2018、2019年全部計提了壞賬準備。

其實,無論是東山精密還是暴風集團,他們都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投資於自己所不熟悉的領域。

暴風集團毀於收購兩個意大利人創辦的體育傳媒公司MPS,這家公司相當於傳播權中介公司,負責把意甲俱樂部的轉播權,在全球賣給電視臺和網絡平臺,從而賺取差價。

MPS最盛時,業務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90多個全球賽事產權,30多家賽事權利機構合作伙伴,每年超過一萬小時的播放時長。

看上去完美的生意,背後往往有很多“坑”。比如MPS的“坑”在於其業務核心競爭力是核心人物對資源的把控,在覈心人物離開之後,其自身經營模式很難維繫。

隨着MPS創始人的離開,公司逐漸失去英超、蘇超、美州杯等足球版權,並且欠了衆多聯賽大筆未支付費用。在兩位意大利創始人離開後,其中一人甚至繼續幹起了“老本行”,又拿下了西甲、意甲在英國和愛爾蘭的播出權,如此重大的併購連競業協議都沒有,不由令人懷疑暴風集團投資業務的專業程度。

東山精密投資暴風也是如此,主營業務風馬牛不相及,原本可以在自己更爲熟悉的產業領域加大投資,提高市場競爭力,卻把資金浪費在自己所不熟悉的領域。暴風毀於併購MPS,東山精密錯在投資暴風,二者均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那麼擅長玩資本的袁老闆,能否吸取教訓,在公司所在的產業鏈中抓住下一次機會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