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个说法,

我们家小侄女从出生到现在,睡觉的时候都是五指轻触手心。其实,这个是有道理可循的,新生儿肝气足,“握固”的力气天生很大,不是硬掰的话是掰不开它们的拳头的。

小孩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物种?▼

我们都是从小婴儿一天天长大,但是很多道理说不清楚。

《黄帝内经》: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月事以时下。丈夫二八而肾气盛,阴阳和。

孩子,就是男女两精相搏,与父母双方的精、气、神状态相应,化育生出的一颗嫩芽。

初生小儿是稚阳、小纯阳, 如同春天初至、草木始萌,一团阳气,木气生发,为上升中的小阴阳。

初生小儿,体稚嫩而含天地。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足月生产的胎儿五脏已然俱足,但是它们毕竟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一团稚阴嫩阳,跟大人是不同的,有着生长>收藏的时运特点:

小儿禀肝木生发之气,生长势头旺盛,易动肝风,心火旺盛,故它们脾气大而胆子小。

小儿阳气盛壮,像一个热乎乎小火炉,故不怕冷而怕热,特别容易发烧。

小儿旺盛的木气来自于先天肾气,而肾气又是娘胎里带来的,属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它们后天肾气总不太足,容易遗尿、尿床。

初生小儿先吃奶,脾土缺少了后天的谷气,故小儿脾气常不足,容易积食。

小儿心神怯弱,易见异物和鬼神,听到雷声、看到生人、见到大的不熟悉的宠物,它们易受惊、夜啼、发热。

“凡小儿嬉戏,不可妄指他物作虫作蛇;小儿啼哭,不可令装扮欺诈以止其啼,使神志昏乱,心小胆怯成客忤也。不可不慎。”——《小儿初生护养门》

小儿生来三虚,脾胃虚弱,肺气亦弱,易咳嗽、感冒,给孩子重点健脾就=养肺。

道家特别崇拜婴儿、童子,认为它们元气纯和、一脉天真,

代表了生命最好的境界▼

小儿“精从足底生”。

我们经常会觉得小孩子过于淘气,一刻都不能安静。其实,小儿“精从足底生”讲的就是,婴儿会躺在床上蹬脚玩耍,小孩满地奔跑,憨嘻跳跃。

就像老人说的,如果小孩子能静坐,就只有一种可能,孩子生病了。如果我们强行让小孩子静坐,还会有损他们的天性,还会伤到脊骨。

我们成年人喜欢静坐,习惯翘腿,其实是“人老先老腿”,气血、阳气不够的表现。同时,我们经常会有手脚冰凉的体征,说到底是身体以牺牲手脚的末梢,来照顾心脑脏腑气血的需要。

小儿“号而不嘎”。

一个成年人说多了话就会感觉嗓子干燥,心情不好时会胸闷。但小孩子不会,经常大哭不止也很少出现嗓子沙哑之症,因为它们哀乐不入于心。这一点,也给我们这些整日忧思的所谓大人很大的启发。

小孩,离天生的“厚德”最近

我家以前有一只小狗,脾气特别不好。但是,我小侄子不管怎么欺负他,他都很顺从。大约这就是动物和人类的幼崽们小时候德厚,能够以德相交。

而这些年,我们身边养宠物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其实,与其说是一种陪伴,倒不如说是我们潜意识里寻找这种天然的厚德来治愈自己。

婴儿和老人是人生的两端,我们来做一个对比▼

婴儿:筋骨柔软、经脉通畅,手脚温暖,精从足底生,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摔不坏。

老人:筋骨僵硬、经脉淤滞、手足冰凉、寒从足底生、容易骨折、骨质疏松。

我曾是你,你终是我。一个轮回的注视,打动了我们所有人。人生如此而已,希望我们能哀乐不入于心。

一些亘古不变的育儿法则▼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育儿观念也在逐步更新。但是老祖宗千年积淀下来的养儿经,还是值得我们斟酌的。

“要背暖,肚暖,足暖,要头凉, 心胸凉。”——《婴儿百问》

《曲礼》云∶童子不衣裘裳,《说》云∶裘大温,消阴气。

小孩穿衣原则:后背、小肚子和小脚丫这三个部位一定要保暖,头部和胸口要透气。

总体上要“忍三分寒,穿七分暖”,因为小儿纯阳之体,易生热,穿得过暖,筋骨会变得柔软,不利于生长发育。

孩子在十六岁以前气血旺,阴却有所不足,尤其是小男孩,如果过于温暖会暗耗阴气。

小儿于天气和暖,宜抱出日中嬉戏,频见风日,则血肉因之紧固,可耐风寒,不致生痰。——《鬻婴提要说》

小朋友一定要抱出去玩,见风日,接地气,能令筋力常健。

赤子无知,一脉纯阳。元气奔动,欢天喜地。体纯阳,至洁净,心无杂,最无邪。上帝让我们知道长大的艰,而后才委以父母之任。这是对生命轮回莫大的尊重!惟愿全天下所以的宝贝能平安长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