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裏有曰:“佛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講的是佛在靈山,衆人問法,佛不說話,只拿起一朵花,示之。衆弟子不解,唯釋葉尊者破顏微笑。只有他悟出道來了。

  宇宙間的奧祕,不過在一朵尋常的花中。道,就在日常生活,尋常事物中。

  《立秋》(左河水)

  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裏話豐收。

  雖非盛夏還伏虎,更有寒蟬唱不休。

  “琥珀釉色”猶如犀毗漆器一般,始於晚唐,興盛於宋,宋代文人的審美情趣是追求的是大自然的美感,淳樸而自然;嫺靜而優雅,古樸而誠實。

  宋代建窯琥珀釉釉曜變天目盞

  宋代建窯琥珀釉釉曜變天目盞

  傳至外國的琥珀釉瓷器

  經SAC和MM遺址的塔霍河南岸,燒製時間從十五世紀末到十六世紀中期,距離里斯本中心20km。殘片於1981年和1997年由考古學家發掘

  SAC窯爐碎片,A1是琥珀釉,A2是綠釉,A3是不施釉。

  清雍正 琥珀斑釉簋式爐

  尋求古老釉色起源的臺灣大華嚴寺導師,海雲繼夢法師:何以一片葉子一生而多變,是故將植物死後的灰,加以灰化還原,衍化爲原來大自然的顏色。

  潘軍根老師琥珀釉茶器系列之《琨玉秋霜》

  《易經》有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如果說青瓷是遠離煙火,獨樹一幟的姿態,是道之所表,那麼由ta衍生出來的生活實用品便是器之所現,具體清晰,在嫋嫋茶香中氤氳出人間煙火色。

  潘軍根老師琥珀釉茶器系列之《秋霞》

  自西漢起,茶具的出現已愈二千餘年,茶器也隨之而生,從燒成到使用,都是莫大的機緣和福氣。

  潘軍根老師琥珀釉茶器系列之《秋霞》

  青瓷的燒製工藝難度有目共睹,柴燒效果更是不可預知,致使每一件器物都是獨一無二,舉世無雙。

  潘軍根老師琥珀釉茶器系列之《秋霞》

  潘軍根老師琥珀釉茶器系列賞析

  如《華嚴經》裏面所講,這個世界無所缺陷,即使有缺陷,也是完美的,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萬法自如,處處成佛,時時成道。潘軍老師每一件作品都有獨特的一面,一切順其自然,不可複製,是一件件活生生的【生命體】帶領我們走入青瓷的[意境世界]

  潘軍老師工作照

  潘軍的藝術人生

  潘軍(原名:潘軍根)1968年出生於青瓷世家,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高級工藝美術師,師承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徐定昌老師,1986年進入龍泉瓷廠跟隨老一輩青瓷藝人們學習青瓷燒製工藝,從事龍泉青瓷研發和製作超30年,經過長年不懈的努力、刻苦專研,製作出來的作品獨樹一幟,並以古爲師專注釉水恢復和研發,以自己的獨特的釉水和手藝創作了許多作品,並且獲得了多項國家級金獎和省級獎項等,作品深受廣大藏友的愛好。

  潘軍根老師琥珀釉茶器系列賞析

  青瓷世家,子承父業。

  那時候,潘軍的父母一輩就職於上垟老國營瓷廠,他生在上垟,長在上垟,學在上垟

  對青瓷的那份熱愛就從此埋下。

  由於父母一輩都在國瓷廠上班,於是國瓷廠也就成了他們小時候的玩樂的地方。

  潘軍根老師琥珀釉茶器系列賞析

  18歲進入國營瓷廠卻遭遇國營改制,於是開始走南闖北。

  帶着對青瓷特殊的血緣關係,帶着着青瓷的情懷

  一個默默無聞的制瓷人開始了勇闖天下。

  制瓷之路在於學習在於深耕。

  潘老師不善於言語,一心撲在作品的研究上,跑遍了博物館,翻爛了青瓷古籍。只爲心中的那一份色彩。他每一種配釉都要花費很多時間去研究,少則一個多小時,多則幾天幾夜

  每一塊碎片也就代表了他的一份心血

  這種碎片,在潘軍老師的家裏有着好幾大框。

  試釉的青瓷碎片

  名師指點,釘子般的精神。

  爲了專研青瓷釉水,多次受教於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朝興老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毛正聰老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徐定昌老師等諸多前輩老師。有時候爲了專研青瓷釉水,連飯都顧不上喫,就是潘軍老師這樣的釘子般的精神,30多年來專注產品的研發和創造

  讓潘軍老師的青瓷作品越來越有神韻。

  潘軍根老師琥珀釉茶器系列賞析

  世家的文化傳承,堅持手工,癡迷執着,這就是潘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