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60多歲的周阿姨,突感下腹脹痛不適,但由於疫情原因,也一直沒去就診。忍了1個多月,疼痛開始不斷加重。她到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江北院區就診,經過腹部CT檢查,考慮卵巢癌可能,胃部並發現可疑病竈。但這是雙源性腫瘤?還是轉移病竈?只有明確診斷才能爲治療指明方向,爲此展開了一場腫瘤“偵破記”……

爲了排除雙源性腫瘤,中大醫院江北院區婦產科主任趙維英主任醫師經過團隊會診,連夜致電核醫學科徐玄飛技師,預約加做“PET/CT”進一步明確病因。

圖源 視覺中國

果然,PET-CT“火眼金睛”派上大用場。中大醫院核醫學科湯元翔醫生介紹說,通過PET圖像表現來看,更傾向於胃癌轉移卵巢。患者整個腹腔、盆腔、大網膜、腸繫膜可見種植轉移。特點爲攝取偏低,傾向於粘液成分較高的腫瘤,“印戒細胞癌”可能性大。這“火眼金睛”沒有看錯,審覈醫生謝彥博士介紹,患者隨後胃鏡病理證實了PET/CT診斷。

中大醫院核醫學科行政副主任劉加成博士說,PET/CT集代謝、分子、解剖成像於一身,不僅可以對全身腫瘤進行早期診斷、準確分期、精確的療效評估和隨訪監測,還能對心臟病人的心肌存活精準判斷,對腦部癲癇病竈精確定位,對阿爾海默症病程合理評估。

中大醫院院長助理、醫學影像部主任李澄主任醫師介紹,由於學科性質,普通民衆並不甚瞭解核醫學科,甚至談“核”色變,殊不知核醫學工作者們在治療、診斷、研究新型病毒等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通訊員 王強 劉敏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