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最佳的减肥方式是“管住嘴迈开腿”,但由于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加快或是缺少持之以恒的毅力等诸多原因,很多体重超标及肥胖的人很难做到用正确的方式保持良好的身材,更多的人则是剑走偏锋,选择“饿瘦”,他们认为“胃越饿越小,越撑越大”。这是真的吗?

觉得吃饱时,胃已经被撑

胃组织是由黏膜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和浆膜层组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因此胃的确能够自由伸缩。当人进食后,食物通过食道 进人 胃,胃壁有伸缩性,食物会使胃膨胀,胃的体积就慢慢变大,胃壁渐渐变薄,当胃扩充到一定的程度时,会反馈给大脑,大脑就会发出“饱腹感”的指令。

需要强调的是,胃不管是“胀大”还是“缩小”,其容量的变化是有一定范围的。按成人胃容量大小,男性约1500毫升,女性约1400毫升。人在完全空腹时,胃容量约有50毫升-100毫升左右,正常吃饱饭之后,胃容量则可以达到1200毫升-1600毫升。而胃扩张最大可达3000毫升,若是超过了3500毫升,就会有一定的危险。

很多时候,胃把“进食量已经足够”这个信息反馈给大脑,而大脑再发出“饱腹感”的信息时,这个过程会有一定的时间迟滞性。也就是说,当人们接收到大脑提醒自己的信息说已经“吃饱”了时,实际上胃已经比“饱”的状态容纳了更多的食物,也就是已经“撑”着了,因此每餐进食七八分饱正好。

节食会“拉低”基础代谢率

很多人发现,当控制进食量一段时间后,不仅食欲会降低,而且吃得也比之前少了,吃一点就会觉得已经饱了,因此误以为自己的胃是“饿小”了。其实,这只是心理、生理等各方面因素所导致的错觉。

这是因为饥饿感和饱腹感都是由大脑发出的信号,胃只是作为接收器。如果长期节食,一方面,大脑会认为身体本身开启了“饥饿模式”,在还没有吃到足量的食物时就发出命令来抑制饥饿感,降低食欲。另一方面,长期节食会带来人体基础代谢率的下降,所以每天需要的能量就会减少,相应的,自身需要的能量就会受到抑制。

因而当机体摄入一定量的食物后,大脑就会发出“饱腹感”信号,人们就会误以为长期节食取得了效果,吃上一点点东西就“饱腹”了,实现了“缩胃”的梦想。事实上,人的胃容量仍一如既往,没有任何变动,只是整个机体的基础代谢率“滑坡”了。

“大胃王”并不是撑出来的

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身边有些人的胃容量似乎天生大于常人,也就是常说的“大胃王”。他们真的是胃容量要比我们大出许多吗?

其实,这些人的胃容量与我们常人并无二致。他们之所以吃得比一般人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他们胃的弹性天生就比较好,每次都能吃进2400毫升-3200毫升体积的食物,很容易就能达到胃的极限;二是长期进食大量的食物,致使胃壁增厚,胃肠蠕动加快,胃排空加速;三是长期暴饮暴食会使胃一直处于扩张状态,由此会降低胃壁的弹性,而这并非是因为“胃被撑大了”,而是胃壁的弹性被破坏了。

无论哪一种原因,长期“填鸭式”的饮食习惯都不利健康,严重时甚至会引发“三高”和胃穿孔等疾病。同时,因暴食而急剧扩张的胃还会对周围的重要器官,如心脏、肺等产生压迫,导致意外。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人的饮食量和饮食结构是经年累月养成的,但也并非一成不变;通过一段时间的合理控制,是能做到少食、减餐、缩减摄入量的,进而形成更加健康的饮食习惯。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宋吉涛)

人们常说,最佳的减肥方式是“管住嘴迈开腿”,但由于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加快或是缺少持之以恒的毅力等诸多原因,很多体重超标及肥胖的人很难做到用正确的方式保持良好的身材,更多的人则是剑走偏锋,选择“饿瘦”,他们认为“胃越饿越小,越撑越大”。这是真的吗?

觉得吃饱时,胃已经被撑

胃组织是由黏膜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和浆膜层组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因此胃的确能够自由伸缩。当人进食后,食物通过食道 进人 胃,胃壁有伸缩性,食物会使胃膨胀,胃的体积就慢慢变大,胃壁渐渐变薄,当胃扩充到一定的程度时,会反馈给大脑,大脑就会发出“饱腹感”的指令。

需要强调的是,胃不管是“胀大”还是“缩小”,其容量的变化是有一定范围的。按成人胃容量大小,男性约1500毫升,女性约1400毫升。人在完全空腹时,胃容量约有50毫升-100毫升左右,正常吃饱饭之后,胃容量则可以达到1200毫升-1600毫升。而胃扩张最大可达3000毫升,若是超过了3500毫升,就会有一定的危险。

很多时候,胃把“进食量已经足够”这个信息反馈给大脑,而大脑再发出“饱腹感”的信息时,这个过程会有一定的时间迟滞性。也就是说,当人们接收到大脑提醒自己的信息说已经“吃饱”了时,实际上胃已经比“饱”的状态容纳了更多的食物,也就是已经“撑”着了,因此每餐进食七八分饱正好。

节食会“拉低”基础代谢率

很多人发现,当控制进食量一段时间后,不仅食欲会降低,而且吃得也比之前少了,吃一点就会觉得已经饱了,因此误以为自己的胃是“饿小”了。其实,这只是心理、生理等各方面因素所导致的错觉。

这是因为饥饿感和饱腹感都是由大脑发出的信号,胃只是作为接收器。如果长期节食,一方面,大脑会认为身体本身开启了“饥饿模式”,在还没有吃到足量的食物时就发出命令来抑制饥饿感,降低食欲。另一方面,长期节食会带来人体基础代谢率的下降,所以每天需要的能量就会减少,相应的,自身需要的能量就会受到抑制。

因而当机体摄入一定量的食物后,大脑就会发出“饱腹感”信号,人们就会误以为长期节食取得了效果,吃上一点点东西就“饱腹”了,实现了“缩胃”的梦想。事实上,人的胃容量仍一如既往,没有任何变动,只是整个机体的基础代谢率“滑坡”了。

“大胃王”并不是撑出来的

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身边有些人的胃容量似乎天生大于常人,也就是常说的“大胃王”。他们真的是胃容量要比我们大出许多吗?

其实,这些人的胃容量与我们常人并无二致。他们之所以吃得比一般人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他们胃的弹性天生就比较好,每次都能吃进2400毫升-3200毫升体积的食物,很容易就能达到胃的极限;二是长期进食大量的食物,致使胃壁增厚,胃肠蠕动加快,胃排空加速;三是长期暴饮暴食会使胃一直处于扩张状态,由此会降低胃壁的弹性,而这并非是因为“胃被撑大了”,而是胃壁的弹性被破坏了。

无论哪一种原因,长期“填鸭式”的饮食习惯都不利健康,严重时甚至会引发“三高”和胃穿孔等疾病。同时,因暴食而急剧扩张的胃还会对周围的重要器官,如心脏、肺等产生压迫,导致意外。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人的饮食量和饮食结构是经年累月养成的,但也并非一成不变;通过一段时间的合理控制,是能做到少食、减餐、缩减摄入量的,进而形成更加健康的饮食习惯。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宋吉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