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說的好,沒有不能喫的食物,只不過是沒有遇到一種合適的烹飪方法,而對於食物的烹飪研究上,如果中國人稱第二,那恐怕沒有其他的人敢稱第一,中國人的智慧放在美食研究上,可謂是鑽研透徹,創造出了無數種精美的小喫,不管是中國的八大菜系,還是存在於街頭巷尾的各種小食品,都是中華美食文化的象徵。但是由於口味不同,中國的食品有一些不能爲外人所接受,那麼在我國就有這麼4種食品,只能存在於當地,到了其他地區卻無人問津。

第一種,炒肝兒

炒肝兒是北京地區著名的特色傳統小喫之一,清末由前門外鮮魚口"會仙居"的"白水雜碎"改進而成。名炒肝兒,其實以豬肥腸爲主,豬肝只佔1/3。製作方法是先將豬腸用鹼、鹽浸泡揉搓,用清水加醋洗淨後再煮。開鍋後改用文火燉,鍋蓋蓋好使腸子熟透而不跑油。爛熟後切成5分長的小段,俗稱"頂針段",再將鮮豬肝洗淨,用刀斜片成柳葉形的條。

第二種,豆汁兒

豆汁是老北京獨具特色的傳統小喫,根據文字記載有300年的歷史。豆汁是以綠豆爲原料,將澱粉濾出製作粉條等食品後的剩餘殘渣進行發酵產生的。豆汁兒歷史悠久,據說早在遼宋時期就已在北京地區盛行,而豆汁成爲宮廷飲料是清朝乾隆年間的事情。

第三種,牛癟火鍋

要不是去了貴州旅遊,根本不會知道我們國家還有這種食物。牛癟火鍋是貴州地區非常有特色的一種食物,食用牛胃中尚未完全消化的中草藥擠出來的汁和牛膽汁,還有其它一些食材作料一起慢慢熬煮做出來的湯底,再在煮開的湯裏涮牛肉牛雜這類食材,蘸料汁喫。看這原料選材就知道,這個火鍋的味道有多麼的"與衆不同",青草味、牛糞味、苦味相互交織,要是在你們當地開了這麼一家火鍋店,你會去嘗試喫嗎?

第四種,紅膏熗蟹

紅膏熗蟹是寧波的一種特色美食,挑選有膏的活梭子蟹洗乾淨,按比例配置好鹽水,把處理好的梭子蟹放進去,生醃之後幾個小時後就可以喫的一種食物。對於喫習慣了的海邊城市居民來說,這是很常見的宴客冷菜,有名氣有排場還好喫。但對於內陸城市的人們來說,就會懷疑這個食物是否真的安全能喫,就更不會說想要在自己城市做它來賣了。

如果這些食物來到你的身邊,你覺得你會有勇氣嘗試一下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