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的童年都会对一个零食欲罢不能,它就是“辣条”,辣条对孩子的身体危害很大,家长们要需要找到突破口,帮助孩子戒掉“辣条”。

前几天傍晚,我在车站遇到两个小学生,他们手上正拿着一包辣条。

其中一个孩子说:“我妈不让我吃,我就偏要吃。”

另外一个孩子说:“没错,我妈也是不让我吃,我吃完这包再回家,可别让她发现了。”

不仅如此,我侄女今年小学三年级,对辣条也是欲罢不能,并且家人越不让她吃,她就背着我们,在外面吃完了再回家。

其实孩子对辣条“上瘾”是有原因的,家长们要了解孩子为什么对“辣条”欲罢不能。

一、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对“辣条”欲罢不能?

1、禁果效应

这个效应就是指,当孩子们被禁止一件事时,他们往往会产生一种更强烈的欲望,就会更想要产生这个不被允许的行为。

很多孩子都被禁止吃辣条,不光是家长不允许,学校的老师也禁止。这个时候禁果效应就产生作用了,孩子就会强化吃辣条的行为,最后产生一种习惯。

2、味蕾刺激

辣条是由油脂、盐、糖、辣、味精等多种调味品组合成的食品,并且还会添加很多食品添加剂,吃起来会刺激我们的味蕾。

当孩子们品尝时会受到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不仅能够激发孩子大脑产生进食的行为,还会让孩子感到一种“美味”的错觉,所以就会对辣条欲罢不能。

3、模仿行为

一个孩子吃辣条,身边的孩子就会开始模仿,所以就会开始一群孩子吃辣条。很多孩子是跟风,看到其他的小伙伴在吃,自己就跟着一起吃,最后就吃“上瘾”了。

辣条对孩子身体上的危害非常大,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味觉系统,一旦孩子对辣条“上瘾”,后果不堪设想,家长们要找到正确方法,帮助孩子戒掉。

二、孩子辣条“上瘾”了,家长这么办

1、灌输理念,影响行为动机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需要让孩子们自己了解辣条的坏处,辣条对人体的危害很大,我们需要平时多灌输一些辣条的负面消息,让孩子们充分地认识,吃辣条对孩子的消极影响。

当孩子们能够自己认识到辣条的缺点,就会自主产生不吃辣条的想法,随后产生相应的行为,这是在不断影响孩子的内在行为动机。

可以从辣条的制作方式让孩子了解辣条,很多辣条都是一些三无产品,给孩子看一些辣条加工厂的制作视频,让孩子对辣条直接产生抵触情绪。或者给孩子看一些辣条的配料表,介绍一下这些配料对身体的害处。

2、延迟享受,利用其他替代品

平时当孩子想要辣条的时候,我们可以和孩子做一个约定,让孩子不吃辣条从而获得吃其他零食或者玩游戏的机会。

比如孩子平时很想去公园玩,但这个时候突然产生吃辣条的欲望。我们可以和孩子说:“宝宝,这次我们不吃辣条,下一个星期妈妈就带你去公园玩。”

家长们要记住,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即刻满足孩子的需求,反而要让孩子对这个需求减弱,当孩子能够减弱对辣条的反应,从而弱化自己对辣条的注意力和欲望。

当孩子能够克制住自己,并且忍住了一时间的欲望,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开始对辣条不再上瘾。

3、制作家庭辣条

我们可以给孩子制作一个家庭版辣条,家里的调味品尤其是食用油,比外面卖的要更健康,所以从制作方法上就能够让“辣条”更健康,所以孩子们在能保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还能够满足自己想吃辣条的欲望。

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家长们不再禁止孩子吃“辣条”,反而是跟着孩子一起吃,当孩子的行为和欲望不再被强烈禁止时,就不产生禁果效应了。

在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让孩子动手制作的零食也能够更有参与感,从而弱化对辣条好奇程度,也不会因为盲目跟风而吃三无辣条。

孩子们喜欢吃辣条所带来的刺激,这种刺激会严重危害孩子的身体健康,家长们要学会找到正确的引导方式,让孩子摆脱对辣条的好奇和依赖,用更健康的零食替代品代替辣条,让孩子变得更健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