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更多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表现是内心成熟、理解和内向的体现,但他们不知道孩子的心理已经出现了问题。孩子能够把自己的东西大方让给别人,这是谦让,但是每次都畏畏缩缩,躲在最后面,这则是内心自卑的表现。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大脑和身体也在不断发育。伴随着认知能力的提升,孩子开始对这个世界和身边的事物开始产生主观意识。但是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往往比大脑认知要慢一点,这导致孩子的内心想法并不能完全表达出来。

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及时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并且学会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解决心中的疑惑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因为深受“孔融让梨”等故事的影响,部分家长觉得,孩子如果表现出谦让和内敛是好事,说明孩子懂礼貌、有内涵。

孩子跟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建立良好的互动和沟通,在这种前提下,孩子还能懂得基本礼仪,并且学会分享和感恩,这才是孩子有礼貌、懂得谦让的表现。但是以下几种行为被有些家长误解,这其实是孩子内心胆小自卑的表现,家长应该及时发现并且想办法帮助孩子改变。

1.集体生活中,拿东西总是排在最后一个

有位幼儿园老师说自己班上有个小女孩,长得非常可爱,但是每次学校让孩子排队领玩具和零食的时候,小女孩总是排在最后一个。跟孩子沟通过后,老师发现这位小女孩性格孤僻,非常胆小。而且因为爸妈不在身边,所以放学回家之后总是没人陪自己玩。

集体生活最容易暴露孩子的性格,乐观大胆的孩子往往做什么都起劲,但是性格内向的孩子往往随大流,而那些胆小自卑的孩子往往躲在最后面。孩子能够把自己的东西大方让给别人,这是谦让,但是每次都畏畏缩缩,躲在最后面,这则是内心自卑的表现。

2.跟大人说话时反应慢、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

问一个孩子简单的几个问题就能大概判断出孩子的心理和性格习惯。聪明活泼的孩子愿意跟大人交流,面对家长的提问时,孩子往往有很强的表达欲望,而且还能反问家长,进行很好的互动。同时这些孩子还愿意将心中千奇百怪的想法吐露出来,跟家长一起分享。

但是有些孩子面对长辈的提问却表现得畏畏缩缩,不仅反映迟钝,而且眼神出现闪躲。孩子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说明他对长辈的举动表示害怕,同时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别人。而眼睛作为内心最真实的反馈,也能体现出孩子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3.说话声音小,不喜欢和人沟通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性格开朗的孩子总是有着很强的表现欲望。在课堂里,这些孩子愿意积极回答问题,不怕错误;在家里,这些孩子总是拉着父母陪自己做一些亲子互动。这样的孩子不仅能享受到成长的快乐,还能享受到来自老师和父母的双重关怀。

但是有些孩子却表现得非常内向,不仅在学校没什么朋友,在家里也经常闷不做声,自己低头做着自己的事情。当和别人有少许交流的时候,孩子也总是声音低微,不敢大声讲话。孩子出现这种情况,说明他内心已经偷偷开始自卑,不愿意敞开心扉去接受这个世界。

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多半是缺少父母陪伴和关怀导致的

我们反复强调并坚信,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有很大影响。然而,很多家长以工作为借口,忽视了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甚至有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吃穿暖,正常上学,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自然规律。更多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表现是内心成熟、理解和内向的体现,但他们不知道孩子的心理已经出现了问题。

孩子的成长不仅是肉体的成长,更是心灵和思想的成长。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就像是照进孩子内心的一缕阳光。如果缺失了,孩子内心必然长时间被阴暗笼罩。只有让孩子长期沐浴在阳光下,他的内心深处才会充满光亮和温暖。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