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圖10】1945年,美國第101空降師E連的戰士們在攻佔了希特勒的“鷹巢”後,在山頂上自在地休息。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尾聲之際,E連的戰士們被派往德國執行一項特別的任務——佔領貝希特斯加登,奪取希特勒的“鷹巢”。

2003年,一部美劇被引入中國,並一炮而紅,它就是美國HBO公司於2001年製作的《兄弟連》(Band of Brothers》。這部戰爭題材的電視劇,描述的是美國第101空降師第506傘降步兵團第二營E連的戰士們,在二戰期間的傳奇經歷。該劇改編自歷史學家斯蒂芬·安布羅斯的同名小說。

【圖1】美劇《兄弟連》英文版海報。
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尾聲之際,E連的戰士們被派往德國執行一項特別的任務——佔領貝希特斯加登,奪取希特勒的“鷹巢”。

【圖2】貝希特斯加登地處阿爾卑斯山腳下,四面羣山環繞。
貝希特斯加登位於德國東南部阿爾卑斯山腳下,是巴伐利亞的一個小鎮。那裏四面環山,地勢險要。在貝希特斯加登附近的薩爾茨堡山的頂峯有一座度假處所,早在1923年,希特勒就在那裏完成了他的反猶太人著作《我的奮鬥》第二卷。

【圖3】從山腳下仰望希特勒的“鷹巢”,地處海拔1834米的山巔。
看到希特勒非常迷戀那裏的優美風光,1938年,納粹黨祕書長馬丁·鮑曼投其所好,將那裏建成了一座私人別墅,作爲第二年獻給希特勒50歲生日的賀禮,盟軍後來稱之爲“鷹巢”。

【圖4】這是山腳下的電梯隧道,乘坐其中的電梯只需41秒即可直達山頂。
在建造過程中,馬丁·鮑曼招募了來自意大利的6000餘名工程師和建築工人,他們都是在阿爾卑斯山上築路建房的專家,擁有着豐富的經驗。即便如此,由於山嶺環境險峻,施工期間還是有12名工人不幸因意外喪生。整個工程耗時13個月,耗資3000萬馬克。

【圖5】這便是通往電梯的地下隧道,寬敞而又堅固。

【圖6】如果不乘電梯,也可沿着步道攀至山頂,“鷹巢”便會赫然呈現在眼前。
雖然這座奢華的禮物來之不易,但是實際上希特勒並不是十分喜歡。據有文獻記載,此後他只來過14次,而大多數時候只是做短暫停留。有傳言稱,希特勒不僅患有慢性幽閉恐懼症,還患有眩暈症,所以並不喜歡居住在山頂潮溼風大的環境中。相比之下,他更願意待在山腳下的伯格霍夫豪華別墅裏。

【圖7】“鷹巢”的接待室中有一座大理石壁爐,是意大利總理墨索里尼贈送的。盟軍佔領“鷹巢”之後,士兵們紛紛上前,從上面敲下了些許碎片,帶回家當紀念品去了。

【圖8】從山頂遙望山腳,風景這邊獨好。
“鷹巢”的房屋雖然從外觀上看比較簡樸,但是裏面的裝修非常豪華。雖然希特勒自己很少去“鷹巢”中享受休閒時光,但他會在那裏接見重要的外國領導人。1944年6月3日,希特勒的情婦愛娃·布勞恩的妹妹格蕾特結婚後,在他的允許下,還在那裏舉行了一場婚宴。

【圖9】1945年,美國第101空降師E連的一名戰士正懶洋洋地坐在“鷹巢”的露臺上,一邊欣賞着美景,一邊喝着白蘭地。
1945年,當二戰進入尾聲階段,盟軍開始將目標瞄準了貝希特斯加登。不論它在希特勒心目中的地位如何,它在盟軍的心目中具有別樣的意義。該地區附近的盟軍,無論是法軍,還是美軍,都迫切地想第一個攻下貝希特斯加登。他們認爲,奪取了貝希特斯加登,特別是攻佔了“鷹巢”之後,就相當於摘取了納粹德國皇冠上的寶石,會使自己青史留名。

【圖10】1945年,美國第101空降師E連的戰士們在攻佔了希特勒的“鷹巢”後,在山頂上自在地休息。這或許是他們在整個二戰期間最愜意,也是最感榮耀的時刻。(照片爲後期上色)
最終,山腳下的貝希特斯加登被盟軍的飛機炸成了一片廢墟,但是山頂的“鷹巢”卻倖存下來,或許這也是盟軍有意爲之。1945年5月4日,盟軍的先頭部隊攻克了貝希特斯加登。混亂之中,究竟是哪支部隊最先登上了山頂的“鷹巢”已不可考。法國的第二裝甲師,還有美國第101空降師的E連,都想將這份榮耀據爲己有。

【圖11】如今的貝希特斯加登,已成爲了一個旅遊勝地。
如今,二戰的硝煙早已散盡,希特勒的“鷹巢”也已修繕一新,成爲當地的旅遊勝地。不管E連的戰士們是否第一個登上了“鷹巢”,他們在那裏所拍攝的這張照片,已經成爲了二戰攝影作品中的經典之作,默默見證着那個偉大的歷史瞬間。(文/世界歷史那點兒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