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於黃賭毒這三樣東西是最深惡痛絕的,人一旦沾上這些東西,這輩子差不多就毀了,尤其是毒品,更是嚴重摧殘着人們的身心健康,所以我國一直在嚴厲打擊任何吸毒販毒的行爲。

毒品的危害,我們都非常地清楚,畢竟早在一百多年前,我國百姓就已經深受毒品的摧殘了,晚清時期,鴉片大量流入中國,致使我國百姓深受鴉片摧殘,國家更是岌岌可危,若非林則徐在虎門銷煙,百姓將更加飽受摧殘。

其實,在起初道光皇帝提出要派林則徐前去禁菸的時候,林則徐是拒絕的,但這是爲什麼呢?我們把時間倒回清朝時期。

其實鴉片在唐朝的時候就已經傳入中國了,但當時只是作爲一種藥材來使用的,到了明朝中期,南洋發明了吸食鴉片的方法,徹底將原本只是藥材的鴉片變成了喫人的魔鬼,並開始在中國肆虐。

起初,鴉片在中國並不流行,只有一些王孫貴族會吸食鴉片,可是到了康熙年間,隨着海禁政策的放鬆,鴉片開始在中國流行起來。於是雍正帝實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禁菸行動,隨後的幾任皇帝也都一直在實行禁菸政策,所以當時鴉片在中國確實得到了遏制。直到晚清時期,英國開始向清朝大量販賣鴉片,此時從皇親貴族到平民百姓都開始吸食鴉片,並逐漸在全國蔓延開來,尤其廣東的銷售量更是位居全國榜首。

英國人將鴉片運到清朝,販賣出去,再將獲得的白銀整船整船地運走,而隨着鴉片貿易的泛濫,清朝的白銀也在急劇外流,導致銀價飛速上漲。這樣一來,不僅百姓的負擔更重,生活更加艱難,朝廷的國庫也嚴重空虛,整個國家不堪重負,國力逐漸衰弱下去。見此情況,清政府非常着急,於是有些官員便向道光皇帝提出了一些意見。

當時的太常寺少卿許乃濟建議朝廷徹底放開鴉片貿易,但鴉片貿易要以貨換貨,不能使用白銀購買,這樣就不會導致白銀外流了,同時朝廷應該允許百姓種植鴉片和吸食鴉片。這種建議就是“弛禁論”,也是英國人最希望看到的,但它和清朝實行的禁菸政策卻完全相反。而當道光皇帝收到這個建議以後,其實也覺得這個建議是不錯的,爲此他還專門詢問了兩廣總督鄧廷楨的意見,並得到了他的支持。

可是就在道光皇帝準備下達這個命令時,朝廷中的其他官員卻強烈反對,還將許乃濟大罵了一頓,道光皇帝見這麼多大臣都反對,便打消了這個想法,並立刻下旨讓鄧廷楨繼續嚴查鴉片。鄧廷楨見道光皇帝改變了態度,他也立刻改變態度,明確表示反對“弛禁”,並表示自己一定嚴格執行皇帝的指令,嚴查鴉片。

這時,有些官員見道光皇帝嚴禁鴉片的態度越來越堅決,便開始投其所好地提出了一些建議。比如鴻臚寺卿黃爵滋就建議朝廷以一年爲期,如果一年以後,吸食鴉片的人還沒有戒菸的話,就把他們全部處死,這樣一來,國內沒人吸食鴉片,自然也就不會販賣鴉片了,這就是“嚴禁論”。可是當黃爵滋的建議提出來後,朝廷官員依然強烈反對,並大罵了黃爵滋一頓。

那麼爲何這兩個建議都遭到官員的反對呢?其根本原因就是傷害到了他們的利益。如果“弛禁”建議一旦被採納,官員就沒辦法靠着禁菸來撈錢了,所以這些官員肯定堅決反對。而一旦皇帝同意嚴禁鴉片,那就意味着那些吸食鴉片的官員也不得不戒菸,如果一年以內沒有戒掉,他們就會掉腦袋,這樣的建議,官員們自然也是萬分反對的。

要說真正支持黃爵滋建議的也不過幾個官員,其中一個就是林則徐,他是真心支持禁菸的。而隨後道光皇帝也主張嚴禁鴉片,所以他決定派一個精明能幹的大臣前去廣東實行禁菸政策,但到底該派誰去呢?經過考慮,道光皇帝最終選擇讓林則徐前去廣東禁菸。

可沒想到的是,當道光皇帝提出這個計劃時,卻被林則徐拒絕了,因爲林則徐摸不準皇帝是不是堅決禁菸,這也是他的聰明之處,直到他看到道光皇帝禁菸的決心,才答應前往廣東禁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