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開心又一次和您見面,探究歷史,悟出道理。讓我們一起打開歷史的卷軸,我將帶您一起探究這段歷史。

中國古代以農業爲本,統治者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商人社會地位一直較低。可到了宋元時期,坊市界限被打破,統治者對商業較爲開明,商人階層開始展露頭角。到了明代,商業已發展到了一個繁榮的時期,許多經商者經過長期的經商貿易,成爲了平民中最富有的那羣人,即一些富商大賈。

"富商大賈"這個詞出在《史記·貨殖列傳》:

"漢興,海內爲一,開關梁,弛山澤之禁,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徒豪傑諸侯於京師。"

大家所熟知的商人沈萬三便是這一時期的鉅商之一,但對其記錄大多爲野史,關於他的具體史實我們不予考究。

《史記·貨殖列傳》

一、富商大賈產生的時代背景——爲何這一階級得以發展壯大

明代社會經濟的主要特徵之一,就是商業在社會經濟中的地位顯著提高。在當時的中國,農業手工業迅速發展,生產力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再加上當時國家較爲穩定,爲商業的發展提供了穩定的社會條件。

在當時,交通路線得到很大的完善,國家開鑿運河,修路,爲商業貿易提供了交通的便利,是城與城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了。

除了這些社會條件之外,政治因素影響也十分重要。明代當時具有一副完整的並且較爲完善的商業制度,這種商業制度保證了市場的穩定和商人的利益。這種商業制度主要是承襲以往宋元時期的商業制度,並且統治者分析了當時的社會經濟條件,並做出一些相應的改變,使這項商業制度可以有效地運轉。

《明史·食貨志》記載:

"關市之徵,宋元頗煩雜,明初務簡約,其後增置漸多。行齎居鬻,所過所止各有稅"

這些都說明了明朝商業制度的轉變與發展,簡要概括了明代承襲宋元商業制度並且做出改變的過程。

爲了穩定商業運行的秩序,便利政府的管理,統治者也會頒佈一些經濟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一些不利的商業行爲。

明朝富商大賈的宴飲場景

明代經濟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城鎮經濟在這一時間迅速繁榮壯大。運河的開鑿致使城鎮之間來往便利,沿河的一些城市經濟貿易十分繁榮,如揚州,淮安等城市。在全國尤其是東南地區,經濟十分繁榮,成了全國的經濟中心。

由於城鎮經濟的繁榮,開始出現了一些按籍貫來區分的商人集團,簡稱"商幫"。他們在各地建立會館和公所,擴大商幫的影響力。

當然,這些商人們不僅僅只是靠着自己才積攢瞭如此巨大的財富。可以說有些商人是靠強取豪奪,甚至是官商勾結,壓榨平民來積攢財富的。最爲典型的就是高利貸者,當小生產者急缺資金時,他們就會放高利貸,四五個月便要償還一倍的金錢。

明仇英《清明上河圖》(局部)中的繁華街景

另外一種方法便是榨取僱工和奴僕,《明神宗實錄》記載:"工匠們得業則生,失業則死。"便是當時真實的寫照。爲了生存,他們不得不工作,就算商人們壓榨他們,他們這些平民也不會去反抗這些有官僚背景的商人。

正是以上的這些原因,促使商業貿易不斷繁榮發展,商業得到了極大的機遇,商人們也抓住時機,大規模進行商業活動,隨着一步一步的積攢,一些成功的商人賺取了鉅額利潤,富商大賈的這一階層擴大。

二、富商大賈離不開官僚的支持——富商的官僚化趨勢

商人發展自身商業勢力,光靠自身,是難以保證工作的正常運行的。另一方面,官僚們也樂於與富商合作,以獲得巨大經濟收益。漸漸的,商人開始融入政治管理中,甚至進入國家中央政府中。

商人之所以官僚化,其一是思想上的影響,其二便是權力的慾望。在各個時期,商人這一身份地位是較低下的,商人們也很崇敬爲官者,所以大多數商人多希望自己有儒雅之風。在官商勾結中,商人的角色也是需要卑躬屈膝的。當他們獲得大量金錢後,他們便想擁有權力,這是每個富人在家財萬貫後的理想。

明代官員畫像

受重農抑商的影響,商人生意多不易,受各種條款的限制,但家族中若有一個人爲官,手握重權,商人便可以掙脫條條款款的鎖鏈,整個家族的商人都會獲得巨大的收益,而爲官者在家族中的地位自然極高,符合中國傳統中光宗耀祖的觀念。

當一個商人子弟有機會不如仕途,這個商人家族都會大力支持,因爲家族的命運將在他步入仕途後徹底的改變,得到政治的庇護是商人最渴望的。如王瑤,他本想通過科舉進入仕途,可惜落榜,只好回家經商,當他的兒子王崇古出生後,便將仕途的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後來王崇古考取進士,家族由此繁盛。

而商人官僚化的主要途徑就是捐官。

《紅樓夢》第十回:

"馮紫英 因説他有一個幼時從學的先生,姓張名友士……今年是上京給他兒子捐官。"

捐官主要是富人納錢納稅達到一定金額,便可獲得官位。這樣的官位更像是一種榮譽稱號,沒什麼實權。可隨着政治腐敗,捐官者投錢越多,官位越大,捐出來的官也擁有者不小的實權。

明代捐官文件

另一種方式便是讀書,以科舉入朝爲官。古代教育的陳成本很高,很多人負擔不起教育的費用,才難以參加科舉。隨着科舉制的完善,部分商賈有機會參加科舉,而政府對此並不明文反對。

上文也說了,商人家族中,商人本身和對於子女都注重文學教育,希望有機會步入仕途,故多督促子弟讀寫詩書,有經濟支持,教育資源充足,便離仕途更進一步。商人也會進行"投資",資助一些有潛力的貧苦書生,待有朝一日能官居高位,商人受益也十分豐厚。

商人的官僚化其實本質是商人想借助政治力量爲後盾,來達成商業活動的目的。商人力量滲透如朝政政治中,是商業的發展,也是國家發展到中後期政權衰弱的表現。

三、財富擁有者,政治參與者——富商大賈對社會的重大影響

一、他們促進了經濟發展。隨着國家政治經濟的發展,商業貿易的發展成了必然的要求。而大部分的商運都需要由這些經驗豐富,人脈廣闊,並且擁有一定資本的富商大賈們纔可以承擔。

他們販賣各種產品,又引入各種產品,促進了文化的交流,也爲國家購置了許多資源。在屈大均的《廣東新語》卷十四中寫到:

"西洋之人,往來中國者,向以香山澳中爲蟻舟之所,入市畢則驅之以去,日久法弛,其人漸蟻聚蜂結,巢穴澳中矣。"

寫的就是海外的貿易交流,在明代商業發展中,中國與葡萄牙,澳門即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十分發達,經濟得到迅速發展。

明仇英《清明上河圖》(局部)中的商船

二、改變了工商業者的地位。在重農抑商的中國古代社會,工商業者的地位低下,就算是農民也經常瞧不起工商業者。但隨着商品經濟的發展,工商業者們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他們依靠這些財富漸漸地改變了自己的社會地位。

並且工商業者們經常會與官員聯繫,大部分都是上文所說的官商勾結。這種官商勾結,實際上也是工商業者地位提升的表現,官員們願意幫助商人羣體,是肯定了它們的價值和社會影響力。

之所以如此,與貨幣有巨大的關係。商品經濟的發展勾起了人們的消費慾望,而大量的貨幣掌握在富商的手中,官員雖權力較大,但佔有的金錢卻不及富人,所以爲了獲得更多的金錢,官商勾結成了財富的快速來源,這些是士大夫階層也會選擇與商人"合作"。

不僅如此,民間還興起了一些新的思想,如"商農並重","商利則農亦利"等思想。他們促進了社會思潮的湧動,打破了部分人對工商業者的偏見,國家也開始重視這些工商業者的作用。

三、衝擊了封建統治,動搖了封建政權。隨着經濟的迅速發展,商業貿易日益繁榮,生產資料走向高度集中。富商大規模的土地兼併使部分勞動者喪失土地,社會秩序開始動搖,而維繫封建統治的小農經濟也受到商業衝擊。

商人大量開放高利貸,搜刮百姓,和官員勾結。明朝後期,皇帝不理朝政,地方官員無人管理,貪污腐敗現象極其嚴重。富商們捐官,貪污,剝削,導致地區貧富差距擴大,社會不穩定因素日益增多,這個王朝統治已岌岌可危。

商人階層與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商人依靠政治庇護來進行商業活動,而政治官員也依靠商人來搜刮利益,這是商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因爲在那個重農抑商的社會,商業沒有政府關係,是難以壯大的,而富人大賈階層,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並對社會和歷史有着巨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明史》

《明神宗實錄》

《廣東新語》

《史記》

《明憲宗實錄》

品酒、酌茶、讀史、看天下,我們伴您做有智慧、有品位、懂生活的人。我們嚴肅,但不乏味;我們客觀,但不迂腐。歷史大事、名人生卒、深度分析、多角度解讀,我們一直在這兒望眼欲穿的等着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