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晚清時期的鉅商,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三代一品紅頂商人”,王熾主要是投資開錢莊,以昆明“同慶豐”錢莊爲源頭,在全國乃至世界設立分行。孔子的弟子,子貢雖然是儒家子弟,卻對經商很感興趣,加上子貢也喜歡周遊列國,攢了不少財富,曾自費乘高大的馬車奔走於列國。

王熾


晚清時期的鉅商,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三代一品紅頂商人”,王熾主要是投資開錢莊,以昆明“同慶豐”錢莊爲源頭,在全國乃至世界設立分行。連大臣李鴻章都稱他是大清朝的國庫。

范蠡

春秋末期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實業家,被後人尊稱爲“商聖”。范蠡堪稱歷史上棄政從商的鼻祖。

《史記》中載“累十九年三致金,財聚鉅萬。

和珅


乾隆皇帝的寵臣,和珅是中國史上有名的貪官,正是引文有乾隆的庇護,和珅斂起財方便又不手軟,賣官賣爵,門下客衆多。最後和珅被乾隆抄家產時,金銀珠寶無數,總資產超過當時老百姓一年的賦稅。

子貢


孔子的弟子,子貢雖然是儒家子弟,卻對經商很感興趣,加上子貢也喜歡周遊列國,攢了不少財富,曾自費乘高大的馬車奔走於列國。因子貢姓端木,民間喜用“端木遺風”來形容經商之人。

白圭


最早的經商理論大師,連范蠡都曾向她請教過致富祕訣。 “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即是他首創的經商名言。曾有經商哲學理論著作問世,可惜失傳。

呂不韋

戰國時期的政治家,同時也是一名商人,史載“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筆大買賣卻是:結識秦流亡公子贏異人並資助其回國即位,從而成功實現個人由商從政的歷史性轉變。

沈萬三


元末明初的大富豪,本名沈富,字仲榮,俗稱萬三。沈萬三的確是一個“富可敵國”的人物,究竟“富”到什麼程度?據據此,今人或許能夠明白,沈萬三爲何能號稱“江南首富”。《明史》記載,說沈萬三獎勵他的私塾教師:“每文成,酬白金以鎰計。”白金即白銀,一“鎰”即二十兩,僅一篇文章就付如此高的報酬,沈萬三的家底可見一斑。央視紀錄片《沈萬三的財富傳奇》中提到他的財富摺合白銀有20多億兩,按照當時兌換比率計算一兩白銀摺合人民幣300元,這樣說他的財富相當於現在6000多億人民幣,比中國現在的富豪王健林馬雲的財富還要多。

伍秉鑑


商名伍浩官。清代廣東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他憑與英國東印度公司走私鴉pian迅成鉅富。1834年已宣稱有資產2600萬元(一說爲2600萬兩)。西方學者稱其爲“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資財,天下第一大富翁”。

1843年,清朝令行商償還《南京條約》規定的300萬元外商債務,他獨自承擔100萬。同年在廣州病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