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幫助他們培養處理問題,以及人際關係的能力會加強孩子們的安全感。假如,孩子與家人之間的關係並不和諧,或者父母很少關心和陪伴孩子,那麼他們就很有可能缺乏安全感,而出現一些行爲偏差的問題。

不知你的孩子是否曾碰到過這樣的情況。比如有的孩子情緒很不穩定,稍不如意就會發脾氣。

還有的孩子,總是看起來沉默不語,很少跟他人交流,明明感到很害怕或者焦慮等,卻不願表現出來。

又比如有些孩子沉迷於追星、穿衣打扮等某些興趣愛好中,或者迷戀網絡遊戲等,成績下滑很厲害,但父母怎麼相勸都不聽。

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其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

世界權威的兒童情緒發展專家格林絲潘博士在在培養孩子的安全感一書中指出:安全感指的是一種狀態和感受,它不僅反映在孩子內心,也顯現在孩子同母親,父親以及兄弟姐妹或者更多家人之間的關係上。

假如,孩子與家人之間的關係並不和諧,或者父母很少關心和陪伴孩子,那麼他們就很有可能缺乏安全感,而出現一些行爲偏差的問題。

在書中,格林絲潘博士還指出安全感就好比是孩子內心的一種力量,能夠帶領着孩子勇往直前,所向披靡。即便是面對逆境,也能不屈不撓,迅速調整自己,重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安全感與我們平日裏所說的“韌性”非常相似,它從本質上而言,是我們自身所具備的一種能力,能夠讓我們變得自信,樂觀,積極向上,擁有很良好的人際關係,從而獲得更幸福的生活和事業。

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呢?

從孩子生長發育的角度來說,安全感從孩子的嬰幼兒時期就開始形成,在學齡期和青春期得到不斷的發展和鞏固。因此,對孩子而言,每個階段安全感的建立都尤爲重要。我們將分三個時期來重點闡述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一、嬰幼兒時期該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這個時期的孩子還缺乏獨立性,需要父母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照顧。一個擁有安全感的孩子能夠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與他人進行簡單的交流,具備一定的邏輯思考能力。那麼出現什麼樣的徵兆預示着孩子會缺乏安全感呢?

比如容易跟他人產生衝突。有的孩子本身性情就比較衝動,行事魯莽,但很多時候,他們這種行爲的產生是因爲壓力所致。他們有可能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內心的負面情緒無法釋放,從而通過身體衝突這樣的途徑來緩解內心的壓抑。

又比如焦慮,害怕,或者不願表達。有的孩子父母長期不在身邊,性格又比較內向,他們無法獲得情感上的理解和關愛,因此孩子們很有可能默默承受着一切,從而產生各種心理問題。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改變這種情況呢?

有一種非常好的方法是利用空餘時間與孩子相處,從而發現孩子身上的問題,並尋找解決方法。這種方法也可以稱之爲“地板時間”。

比如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畫畫或者堆積木的遊戲。但是,在遊戲中,孩子處於主導地位,家長只需在一旁觀看即可。在遊戲中,你可以多觀察孩子,他對什麼樣的活動更感興趣?他爲什麼不喜歡這個積木?爲什麼不願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等等。

通過發現孩子身上的問題,然後積極引導,鼓勵孩子表達內心的想法和情感,尤其是負面的情緒,一個能合理表達並掌控自我情緒的孩子更容易獲得足夠的安全感,並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獲得更多的機會和挑戰。

二、學齡期的孩子該如何建立安全感呢?

這個時期的孩子能力開始提升,他們開始使用多角度的觀點看待周圍人的關係。比如孩子做錯事,母親打了他,他感覺自己受了委屈,他就會去告訴父親,從而企圖尋求幫助和保護。

另外,孩子們到了七八歲以後,會尤其關注自己在羣體中的表現。比如誰更好相處,更受歡迎?誰數學最好,擅長演講等。他們會衡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分量和地位,並且在他們的世界中已不再僅僅是父母,還有朋友,老師等。因此,幫助他們培養處理問題,以及人際關係的能力會加強孩子們的安全感。

那麼應該怎麼做呢?

我們還是可以巧妙利用“地板時間”。這個年齡的孩子,相對嬰幼兒來說,不再那麼黏人和需要陪伴,因此我們在一天中只需留出一定的時間,跟孩子進行深入的交流即可。

比如,喫過晚飯以後,大家圍坐在一起看看書,心。然後啓發孩子聊一聊他感興趣的問題。比方說喜歡看的書籍,爲什麼喜歡,哪個人物讓你感觸最深?也可以聊一聊學校中發生的事情。哪個同學讓你感覺最討厭,你最喜歡哪個老師的課,你對哪些活動最感興趣等等。

一方面,通過這樣的互動交流,我們可以增進與孩子的親密感,瞭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發現他身上的問題。例如,孩子們可能因爲和同學吵架而不高興。我們可以試着問他們爲什麼和同學吵架?那麼你認爲你做得不好嗎?你認爲怎樣才能改善你們的關係?這種啓發性的問題可以幫助孩子們傳播思想,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適應社會和人際交往。

三、青春期的孩子該如何培養他們的安全感?

青春期的孩子相較而言,具備了更強的自我認知和判斷力。在他們的心中會形成兩個世界,一個是內心的世界,另一個是外在環境的世界。

他們既渴望想要急切地融入這個世界,又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懷與照顧。因此他們的內心矛盾又激進。正如心理學家彼得·布洛斯所說,青少年要想證明自己堅強和獨立,他們必須得認真面對所有嚮往的東西。所以說,如果他們沒有得到良好的引導和教育,就很容易引發心理問題。

比如有些孩子因爲自制力較差,以及內心的煩惱無法排解,會染上一些不良的習性,比方說抽菸、喝酒,甚至吸食毒品。這些行爲需要家長們引起高度的重視,並及時制止。

那麼我們平時可以怎麼做,來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從而幫助孩子更健康成長呢?

第一、學會表達對孩子的愛和尊重。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了很強的自我意識,他們很渴望能夠得到父母的鼓勵和認可。比如孩子要不要參加輔導班,選擇什麼的專業等等,家長可以跟孩子商量,聽取他們的意見,再合理規劃,讓孩子學會爲自己做主,自己爲自己負責。

第二、教孩子認識自己的侷限性,並學會反省。

即便他們即將成人,但也免不了犯錯。當然了,犯錯是一個很好的成長機會。幫助孩子分析現狀,以及爲何失敗的原因,有助於他們更清楚的認知自我,從而避免再次陷入困境中。

第三、鼓勵孩子們多讀書,讀好書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然而現實生活的學習和工作卻往往限制着我們的行動,我們沒有辦法帶孩子行萬里路,卻可以帶孩子讀萬卷書。讓孩子從書中開闊眼界,增加人生閱歷,從而擁有更遠大的抱負和志向。

作爲父母,我們應該以身作則,循循誘導,給予孩子愛和溫暖,教會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遵守社會的各項規章制度。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成長,在失敗中進步,不畏挫折,不怕困難,擁有更自信和更美好的人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