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爸喝了點酒,斜躺在沙發上,像個復讀機一樣笑嘻嘻地說:“沒事兒。“沒啥事就行,有事跟爸說。

1999年的春晚上,一首《常回家看看》唱遍大江南北,其中有一句歌詞是這樣唱的:“生活的煩惱跟媽媽說說,工作的事情和爸爸談談。”

爲什麼生活的煩惱就不能和爸爸說說了?工作的事情就不能和媽媽談談了?

前幾天和幾個朋友聊天,談起和父母的關係。幾個男生紛紛表示,跟親爹平均一個月打一次電話,平均通話時長20秒,平均談話內容如下:

“都挺好的唄?”

“挺好,沒啥事。”

“沒啥事就行,有事跟爸說。”

“放心吧。”

在座的一位女生表示極爲不理解,她每天都要跟她媽媽打一個來小時的電話,談話內容從中午喫了什麼到同事家的貓洗了澡。“你們跟父親的關係不健康!”她憤然宣稱。

沒想到,幾個男生肅然反對。不,我們的關係很健康,我們很想念他們,他們也很想念我們。他們聽到我們的聲音,我們也聽到他們的聲音。他們知道我們無事,我們知道他們健康,這就足夠了。

記得小時候,我媽加班。我肚子疼,躺在牀上打滾,覺得天都要塌了。我爸喝了點酒,斜躺在沙發上,像個復讀機一樣笑嘻嘻地說:“沒事兒!沒事兒!沒事兒!”我當時特別的憤怒,覺得我爸根本不愛我。

時至今日,我仍然時常在精神瀕臨崩潰時給我媽打電話,痛痛快快地哭一嗓子,然後用通所有可用的髒話伴隨着哀嚎詛咒那些讓我痛苦的東西。

我並不希望她解決問題,只是希望她說,媽能理解,那些都不重要,大不了咱都不要了。這能成爲我活下去的全部力量。

哭泣一小時後,我掛掉電話,好像獲得了面對這一切的力量。轉頭撥通我爸的手機,仍舊是一個三分鐘的電話。

誰能告訴我,哪個電話是多餘的。一小時的這個,還是三分鐘的這個?

不可否認,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大部分上是女性承擔的更多,雖說近年來奶爸寶爸因爲體貼老婆男女平等等各方面原因逐漸興起,但是,目前還是女性在這方面更加辛苦。

十月懷胎,直到嬰兒呱呱落地,這期間本就是一段辛苦的過程,換尿不溼,洗澡之類的即便爸爸可以代替幫忙,但是餵母乳終究還是得靠母親,剛出生那會兒,孩子基本都是親近母親,晚上醒來吵鬧,都得媽媽來哄。

況且女性天生情感細膩,更加感性,也更注意細節,自然的會把更多的愛和心血澆灌在孩子身上。我們常說一句,父愛如山,母愛似水。說的就是母愛更爲細緻和體貼。父愛更加厚重而有時候是偏執。

無論是影視劇,還是我們身邊的例子,我們都見過太多“喪偶式育兒”。“孩子又不是我一個人的”,“你怎麼不管,要累死我啊”。相信這句話每天都會在很多家庭中循環播放。

若看兩情比金堅,生個孩子試試看。如果回溯一段情感最受傷的時刻,往往是在這時產生的。孩子往往是試金石,讓我們能真正地看到彼此最深層的地方。“守寡式婚姻”,就是始於一對夫妻開始做父母的時候。

我寧可告訴別人自己坐過監獄,也不會說曾經待在家裏照顧孩子。這是《雄性衰落》描述的一位紐約男人,面對女性崛起的失衡心態,這位紐約男人或多或少也說出了當下中國男人的心聲。

對於女性崛起的事實,很多男人不願承認,女性社會價值在提高,男性家庭價值沒跟上,這是男女婚戀矛盾中最主要的問題所在。所以,男人需要適應家庭婦男這個角色,是放下大男子主義的時候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