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小燕趣聞新發現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天下英雄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
皇圖霸業談笑間,不勝人生一場醉……
從三星堆到南非史前文化、法國比利牛斯山蒙泰斯基厄阿旺泰的“三兄弟”(Trois Frères)洞穴,作爲人類美學意識凝固而成的物化形態和具有特殊表意性質的象徵符號,面具被廣泛運用於狩獵、戰爭、祭祀、舞蹈、戲劇、入社儀式和民俗活動之中,面具文化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獨樹一幟,人類文明的進步史,就是一部面具文化的發展史。今天我們就從蘭陵王高長恭開始講述我們的一個個面具英雄故事……
蘭陵王高長恭(541年—573年),本名高肅,字長恭,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北齊王朝神武帝高歡孫,文襄帝高澄四子,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溫良敦厚,貌柔心壯,音容兼美。起家通直郎、儀同三司。治軍躬勤細事,累遷幷州刺史,封樂陵縣公。廢帝高殷即位後,以爲蘭陵王,歷任尚書令、錄尚書事、大司馬、太保、太尉等。聯合段韶征討柏谷,攻打定陽。平原王段韶患病後,總領部衆。憑藉軍功,歷封鉅鹿、長樂、樂平、高陽等郡公。
河清二年(563年),突厥攻入晉陽,蘭陵王在族人的歡呼聲中穿上盔甲,跨上駿馬,率隊奔赴戰場,準備和入侵敵軍決一死戰。
對壘的周軍看見衝在前面的蘭陵王,“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嗔視而有情。”長得實在太美,響起了一片笑聲,周軍首領揮着手取笑蘭陵王說,妹子,我不忍心傷害你,回去吧,三天後派一個真正的男人來和我們交手!說完,敵軍中又是一陣鬨笑,並在笑聲中收起了兵器。
對方拒絕與蘭陵王交戰,很傷蘭陵王的面子,三天後,蘭陵王戴上一副面具,帶隊衝向了敵軍。周軍看見一個模樣猙獰,張牙舞爪的天神騰雲駕霧般在敵軍中拼殺,嚇破了膽,很快敗下陣來。敵軍不知道,這位勇猛善戰的首領,仍然是三天前那位陰柔的男子。族人歡呼凱旋而歸的英雄,齊聲高呼:“蘭陵,蘭陵!”蘭陵王之名從此名揚天下。
邙山之戰,蘭陵王拜中軍將軍,頭戴面具,率領五百騎兵突破北周軍包圍圈,成功解圍金墉城。從此,23歲的高長恭威名大振,士兵謳歌讚頌,持假面歌舞慶祝勝利,誕生了廣爲流傳的《蘭陵王入陣曲》。後該曲定格爲着假面指揮擊刺的男子獨舞。曲調悲壯渾厚,氣勢不凡,古樸悠揚,描寫了當時的壯烈場面和激越情感。 此曲誕生後,在民間流傳很快,隋朝時期,被正式列入宮庭舞曲。南宋時期演變爲樂府曲牌名,稱之《蘭陵王慢》,有越調和大石調之分。以後,該曲在中國漸漸失傳。
幸運的是,唐時傳入日本的《蘭陵王入陣曲》保留了幾份真實面貌。日本古代五月五日的賽馬節會、七月七日的相撲節會、射箭大賽等慶祝勝利時,都要反覆演奏此曲。直到現在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舉行一年一度的日本古典樂舞表演時,《蘭陵王入陣曲》仍作爲第一個獨舞表演節目。日本人將其視爲正統的雅樂,格外珍視,對其保留和傳承有着一套十分嚴格的“襲名”與“祕傳”制度,使得我們有幸在千年之後,還能欣賞到原汁原味、壯懷激烈的蘭陵舞曲。
蘭陵王后,最著名將領就是號稱北宋第一名將的狄青。
狄青出身貧寒,十六歲時,因其兄與鄉人鬥毆,狄青代兄受過,被“逮罪入京,竄名赤籍”,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精通騎馬射擊。早期是隸屬於御馬直的一名騎兵,後選做散置。寶元初期,西夏李元昊反叛,朝廷下詔選擇衛士到邊疆,任命狄青爲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使。當時前線的偏將屢次被西夏打敗,士兵大多畏懼膽怯,兩軍對壘,如火如荼,宋軍中,一個長髮披散、戴銅面具的將軍橫刀立馬,威風凜凜,讓人不寒而慄,只見其多次出入敵陣,所向披靡,無人能擋。在與西夏軍交戰的四年裏,他前後參加了大小二十五戰,身負八處箭傷,戰功顯赫。這位年方三十的青年將領,便是時任延州指使——狄青。
狄青行軍打仗時經常親自做先鋒。作戰四年,前後大小打了二十五場戰鬥,中亂箭多達八次。攻陷金湯城,奪取宥州,屠殺了砽咩、歲香、毛奴、尚羅、慶七、家口等部族,焚燒西夏儲備的糧食數萬石,收繳帳篷二千三百隻,俘虜五千七百人。又建橋子谷城,築建招安、豐林、新砦、大郎等城堡,這些城堡都扼制着敵方要害之地。安遠一戰,他受傷很重,但聽說西夏軍隊到了,就又挺身飛速趕往,士兵們因此也爭先恐後,奮力拼搏。臨敵作戰時,披頭散髮、帶銅面具,出入敵軍中,西夏軍均望風披靡,無人敢擋。
狄青奉旨回京消息傳開後,京城士女傳說紛紜,熱切地期盼着一睹面具英雄的風采。回到京城,狄青每次上街,都能吸引大批民衆的圍觀,導致交通堵塞,其派頭絕不亞於今天的超級偶像、天王巨星。漸漸地有人認出了俊美的狄將軍。京中紛紛議論,原來狄將軍就是早年皇家儀仗隊的騎兵狄二郎啊,因爲長得太帥,馬又騎得好,被皇上看中當了近衛騎的騎兵呢。聽說後來犯了什麼事,纔到前線去打仗的呢,沒想到仗也打得好……聽說狄將軍沒考過進士,不過看來比考上狀元還有前途呢……多年以後,宋哲宗時,皇帝爲神宗的大長公主挑選夫婿,在文官圈子找來找去沒有滿意的。負責做媒的官員一時沒了主意,只好向皇帝探聽公主心目中的駙馬究竟是個什麼樣子,皇帝告訴他們,“就是要長得狄詠那個樣子”。狄詠就是老帥哥狄青的兒子,當時在宮廷裏充當衛士。從此以後,小帥哥狄詠就被宋人稱作“人樣子”,就是“標準帥哥” 的意思。
皇祐年間,儂智高反叛,攻陷邕州,又攻破了沿江的九個州,包圍廣州城,嶺外一帶騷動不安。仁宗任命狄青爲宣徽南院使、宣撫荊湖南北路,負責處理廣南叛亂之事,並在垂拱殿設酒爲他送行。
狄青聯合孫沔、餘靖的部隊進駐賓州。狄青命各將不得妄自與叛軍接戰,聽從他統一指揮。廣西鈐轄陳曙趁狄青還未到,擅自率步兵八千攻打叛軍,潰敗崑崙關,殿直袁用等人逃遁。狄青早晨集合各將領到堂上,逮捕了陳曙,並召來袁用等三十人,依戰敗逃跑罪,推出軍門斬首。孫沔、餘靖相視驚愕,衆將領嚇得兩腿顫慄。狄青令軍隊停止前進,休整十天。儂智高派去偵察回報,宋軍不會很快進擊。狄青第二天便集合軍隊人馬,一晝夜越過崑崙關。叛軍失去險要陣地,出來迎戰。前鋒孫節與叛賊在山下搏鬥而死,叛軍士氣極高。狄青手舉白旗指揮騎兵,從左右兩翼衝出,大敗叛軍,追擊五十里,斬數千首級,儂智高同黨黃師宓、儂建中、儂智中以及僞官僚吏屬被殺死者有五十七人,生擒叛賊五百多人。黎明時,狄青部隊開進邕州城,繳獲金銀玉帛數以萬計,雜畜數千。狄青後官拜樞密使,面具文化也因他發揮光大。披頭散髮、青銅面具。這兩樣東西伴隨狄青的名字,成爲敵軍永遠的噩夢。
在影視劇中,常常有不少高手帶面具出現,金庸鉅著《神鵰俠侶》中塑造的神鵰俠楊過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楊過因楊康孤子加歐陽鋒義子身份受黃蓉防範,大武小武排斥,在終南山活死人墓與小龍女相遇,日久生情,又得洪七公傳藝,英雄大會助郭靖奪得武林盟主之位,在理學盛行的宋代,楊過小龍女驚世駭俗的師徒戀不爲世人所容,兩人又先後中情花毒,小龍女跳入絕情谷底,十六年後,楊過萬念俱灰,跳入絕情谷底,卻意外師徒相會,楊過打敗金輪法王救出郭襄,並用飛石擊殺蒙古大汗蒙哥,成爲天下第一俠和武林五絕之首。
古天樂演繹的楊過,狂傲不羈,出類撥萃、倜儻揮灑、大智大勇而又重情重義、心細如髮,引得程英、陸無雙、公孫綠萼、郭襄多位姑娘對他刻骨單思,終身不嫁,大好年華,埋葬在對楊過的思念中。尤其是郭襄,少女情懷,傾慕神鵰大俠,楊過卻帶着醜陋面具,令她揣揣不已,及後楊過對她露了真臉目,她芳心鹿撞,萬劫不復,青燈伴佛塔,青絲換白髮,耗盡芳華。“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斷腸崖前憶故人……”
徐克根據金庸《笑傲江湖》改編的影片《東方不敗》中,林青霞塑造的東方不敗成爲影史永遠的經典,影片中東方不敗雙眉如鋒,鬢如刀裁,紅裝時風情萬種,男妝時冷峻霸氣,痛飲時瀟灑恣肆,顧盼間端莊從容。她那麼美,美得傾國傾城;她那麼驕傲,驕傲得不可一世。你既能看到她英姿颯爽,風流倜儻,穿梭在樹林間,舉手投足盡顯英雄本色。你也能看到她柔情似水,淚眼朦朧,面對愛人的無奈和傷痛。她席地而坐,彈指殺敵卻泰然自若。她墜落懸崖,嫣然一笑而絕塵如仙…………
東方不敗是日月神教教主,武功高強,對其他人來說,他是一個強大的對手,是一種信仰的存在,但在兒女感情上,他也和正常人一樣有所求,有所盼。東方何嘗不明白,愛而不得的苦楚。他是萬人心中獨一無二的教主,卻也在意身邊人對他的忠心,貪戀一個人的溫暖矚目。“我不會回答你,我要你永遠記住我。”說完眼含熱淚,用盡最後的力量推開令狐沖,也是推開自己的執念,塵世紛紛擾擾……
很多人都覺得,東方不敗只能由林青霞出演,而林青霞也就應該是東方不敗的樣子,長髮飄飄披散雙肩時,嬌媚倜儻;髮髻梳起束諸高冠時,指揮若定。不管哪一種,都三軍辟易,傾國傾城。但我會記得她墜落懸崖時決然對令狐沖說“我不會告訴你,我要你記得我,讓你後悔一輩子”,我也會永遠記得,林青霞赤着腳對月高歌《笑紅塵》的那一幕。她唱,紅塵多可笑,癡情最無聊。她一襲紅衣,微仰起頭,驕傲而落寞地說:“你們這些負心的天下人!”
古龍筆下也有不少在面具後興風作浪的江湖豪傑,《楚留香》中的石觀音,《多情劍客無情劍》中的林仙兒,《圓月彎刀》中的公子羽,個個是面具達人。梁羽生小說中《白髮魔女傳》中的練霓裳、《江湖三女俠》中的馮琳、《冰川天女傳》中唐經天,也個個引領面具時尚……
面具的魔力不僅傾倒國人,整個世界都爲面具傾倒, 《佐羅》 中的歐洲第一劍客唐迭戈、《沉默的羔羊》裏的漢尼撥、《星球大戰》、《特種部隊》中的蛇眼、《天國王朝》中的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四世、《小丑回魂》中的潘尼懷斯、鋼鐵俠、蜘蛛俠、蝙蝠俠、貓女、小丑、《V字仇殺隊》中V、《驚聲尖叫》的比利、宮崎駿《幽靈公主》主角珊……從中到西,從《蒙面唱將猜猜猜》到《哪吒之魔童降世》,人們參加化妝舞會、節日慶祝都會帶上面具,釋放自己天性。面具文化正在方興未艾……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