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复活: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一个小地摊,背后承载着一家人的油盐酱醋茶、喜怒哀乐。

  在此前,地摊是城市很不入眼的一个存在,是城管重点打击的对象,城管和小摊主的矛盾层出不穷,其实说白了都是为了生活,摊主要养家糊口,城管也要保住工作。

  在今年的两会上,提出了要活跃地摊经济、夜市经济、马路经济。通过这一个个小的经营主体,来解决千千万万家庭的生计问题。那么什么是地摊经济呢?

  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地摊经济是城市里的一种边缘经济,一直由于影响市容环境而不能堂皇入室,但地摊经济有其独特的优势,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地摊,是市井的灵魂。

  古代,在市场出现之前,人们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产品,然后出现货币成为等价物。

  从汉代开始,有了的固定市场。城池是住的地方,坊市是专门做生意的地方,就是市场。

  唐代有两个市,一个是东市,一个是西市,这就是“买东西”的由来。

  “东市”主要服务于达官贵人等上层社会,而“西市”不仅是大众平民市场,更是包含大量西域、日本、韩国等国际客商在内的国际性大市场。

  唐代“西市”占地1600多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有220多个行业,固定商铺4万多家,被誉为“金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

  北朝民歌《木兰辞》中,花木兰采购战备物资,有这样的描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宋代街市地摊尤其繁荣,坊市变成了街市,老百姓在自己家门口就开市了,《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就是宋代市场的繁荣。

  在过去,人们为了养家会摆地摊,而如今为了城市面貌,几乎看不到地摊了。

  马未都说:博物馆里的许多藏品,都是当年的地摊货。

  北京闻名全国的地摊应该就属于潘家园了。

  很多人说起“地摊货”都带有贬义,仿佛地摊货不是廉价,就是赝品。

  作为收藏家的马未都,他手上有很多宝贝,这些宝贝有的是从拍卖会上高价拍得的,有的是地摊上低价淘出来的。

  有一次,他在地摊200块钱买5个鸡缸杯。可就是这么一个小碗,在某年拍卖会上卖了2.3亿。

  观复博物馆,80%的藏品都曾是“地摊货”,都是马未都”捡破烂“来的!

  地摊为什么没落了?

  有人说马未都“捡漏”捡了1000亿,于是坊间越传越神,地摊被蒙上了一层神话色彩——地摊能捡到宝。

  大量的商家迎合这种消费心理,有了制假、蒙骗等等行为。地摊的名声,一泻千里。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地摊经济和走街串巷却成了城管打击的重点。

  总之,地摊在城市中渐渐销声匿迹了。

  统一规划的商业街,千篇一律,缺乏灵魂,有趣的地摊已难得一见。

  但同时又有另外一个市场在兴起,那就是淘宝——十亿人民摆地摊。

  最早一批进驻淘宝的卖家,都尝到了甜头。

  随着“网络地摊”越来越多,淘宝流量越来越难以获取,买卖越来越难做了。网络环境中,商品不重要,产品图和短视频才重要。

  地摊重出江湖的原因有两点:

  其一:为了疫情后的经济复苏,这次疫情之下有太多人失业,企业倒闭,地摊不失为一个增加就业的方式;

  广西一位星级西餐大厨,有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因为疫情酒店裁员。一时间也找不到工作,他就开始在夜市摆地摊儿卖牛扒。每份20元,因为价格亲民味道好,深受周围上班族的喜爱,一晚上可以卖三四百份。虽然累了点儿,一个月下来赚的也不少。

  其二:地摊成本低,存在由来已久,与其让它野蛮生长,不如合理引导,正规化管理。

  深圳高新技术园的白领们每天衣鲜亮丽的进出高楼大厦,他们的第一餐都是靠楼下不起眼的小摊儿。楼下早上9点前开始营业的早点铺子只有一些速食便利店。因为租金高价格要比小摊儿贵上好几倍,而且吃的种类也比较单一。

  这些年轻的白领们每天早上挤地铁到公司楼下,都会在小摊儿上买一份早点带上去吃,一份普通的拌面也才六七块钱左右。

  当然这些摊主都是流动性的,他们会卡在城管来驱赶之前离开,有时候城管突击检查也会把他们打得措手不及,哪怕收了顾客的钱也退回去不做了,为了抓紧时间收摊儿。

  现在地摊儿的复活,对于经常光顾地摊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是件好事,但是商铺店主们就很苦大仇深了,哭诉说,“我们才是弱势群体,有谁可怜我们?”

  他们认为疫情过后,本来生意就不好,现在地摊的“复活”会让他们的处境更加艰难。

  受这次疫情的影响,对实体商铺的打击确实不小,因为大家足不出户,实体店的生意自然是一落千丈。

  但是实体店铺的颓败并不是地摊的“锅”,而是有着由来已久的原因。

  1.电商网红的冲击

  薇娅作为中国最赚钱的女主播,一天一套房。2019年的双11,她凭一己之力销售额高达27个亿。

  中国最赚钱的带货男主播李佳琦,每天成交量同样惊人,在他的直播间流传一句话,没有人能空着手走出李佳琦的直播间。

  消费者手里可支配的金额是有限的,在这种网红直播带货的刺激下,基本上已经掏空了他们的口袋,还有多少会留给线下实体商铺呢?

  2.商铺成本过高

  不管薇娅和李佳琦的带货能力是如何的强,最终成交还是取决于货品是否足够优质。进过直播间的都知道,能不能买到东西靠的都是手速,很多商品一上线就秒没。这是为什么?因为同样的商品直播间给出的价格确实要比电商平台和实体店要便宜太多。

  实体商铺的每件商品都需要加入店铺的租金成本,要是像直播间那样减价促销,他们根本就承受不起。

  3.外卖物快递业务的兴起

  前段时间看过这样一则新闻,两个女子去爬长城,不小心崴了脚,就叫闪送小哥给他送冰袋和药。最后小哥帮忙把女子背到山脚,免费给闪送打了一波广告:我们闪送服务好。

  以前寄东西只有邮政,随着电商的发展,外卖和快递行业也崛起了,现在买东西有各种快递都可以送货上门。

  而且快递的业务也越来越精细化,已经推出了1对1的买送服务,不仅仅是外卖点餐,连药都可以指定送。

  地摊回归、门店没落,到底怪谁?

  地摊经济的回归,和门店经济的没落,让真正的中国国情浮出水面。

  14亿人口,人均年收入为3万元人民币,9亿劳动力,6亿人月收入仅1000元!这就是中国的国情。

  一场疫情,让专家和“砖家”们看到了现实。本就不高的国民收入再遭遇疫情下的经济停摆、失业、降薪,收入更没有保障了,哪里还敢有钱去消费?

  不但没钱消费,时刻压在头顶上的住房、养老就医、养儿教育等高成本,更是让国民们勒紧裤腰带,拼命省钱、挣钱、存钱。

  一项涉及全国30多个省市、3万多个家庭的家庭债务情况调查发现,负债的家庭占比为56.5%;负债家庭中,房贷家庭占比76.8%,户均家庭住房贷款余额为38.9万元,占家庭总负债的比重为75.9%。

  剩下没有债务或房贷的,大概要么是富人、公务员,要么是农村最底层的农民了。

  近6成家庭负债,其中房贷占比近76%!一二线城市动辄5-8万、3-5万的房价,怎能不将国人的消费能力掏空?

  高房价带来高负债,高负债也就带来高房租。

  高房价让消费者没钱消费,门店也就没客流没利润;没收入交不起高租金,减免政策又享受不到,这便是实体门店的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小结:被掏空的消费力,门店经济也就只能降级称地摊经济了。

  地摊经济、马路市场的大回归,背后其实是国民消费能力被掏空。

  后疫情时代,就业不稳、收入下降,于是消费上不去,房租下不来,店铺就只能倒下了,结果,地摊经济就回来了。

  地摊经济的回归,既是国情下的情势必然,也更将高房价高负债背景下的商业繁荣打回了原形。

  地摊经济、门店经济、电商,共生共存,才是中国商业的真实版图。

  PS:地摊经济能长存下去么?实体门店的未来又如何活下去?

  来源:慧画财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