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小楠姐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當某些人看到這個問題時,一定會這樣反駁:“這算是個問題嗎?你上網搜一下明朝的地圖,裏面明明白白畫着呢,大明的疆界涵蓋了當今內蒙古大部分地區……”。根據後世出版的明朝地圖,內蒙古的部分地區確實劃在了明朝版圖,但仔細想想,恐怕不是這麼回事兒。
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明長城作爲邊境防禦工事,竟然距地圖標註的邊界有數百公里之遠,着實令人匪夷所思。因此,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從明朝建立初期開始講起。
在明朝的早期,當時的軍事實力還是比較強盛的,不但將元朝殘餘勢力逐回漠北,藍玉等明朝將領還進行了幾次大規模的北伐行動。可是好景不長,到了洪武五年,朱元璋派三路大軍北伐,意圖一舉掃滅北元(元朝),此戰明軍主力被擊敗。至此,明朝放棄了徹底征服北元的策略,轉爲採取軍事手段或者政治招降奪取元朝原先控制的西北、東北地區。此後明朝在內蒙古設立多個衛所和羈縻衛所,也只堅持了短短几十年而已。永樂之後,明朝北部防線收縮,準備修築長城以防禦蒙古,此前在內蒙古設立的那些衛所,有的內遷,有的撤消,均不復存在了。明英宗時,甚至連河套地區都放棄了。
縱觀明朝歷史,除了朱元璋、朱棣兩位皇帝在位時期之外,其他帝王基本都是沿着長城進行對外防禦,並且在長城防線陸續設立了九個軍事重鎮,初設遼東、宣府、大同、延綏四鎮,繼設寧夏、甘肅、薊州三鎮,又設山西、固原兩鎮,俗稱“九邊重鎮”,後期又在北京西北增設了昌鎮、在北京西南增設了真保二鎮,合稱爲“九邊十一鎮”。而以上這些地區,統統位於當今內蒙古的行政區劃之外。
不僅僅是內蒙古地區,明朝對於周邊其他邊疆地區的佔領同樣力不從心,除了北疆萎縮至長城一帶,東北地區萎縮至遼東,西北地區萎縮至嘉峪關,青藏地區也無法直接管治。雖然東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在萬曆年間尚有不少衛所駐軍維持兩地羈縻管治,但在17世紀初期後金和蒙古人崛起後便徹底喪失了控制。
這裏就涉及到一個“羈縻統治”的概念,何爲“羈縻統治”?其實就是名義上從屬朝廷,實際由當地原住民首領自行統治,在西南地區也叫“土司制度”,前些年有部很火的電視劇叫做《塵埃落定》,講的就是土司制度在民國時期徹底衰落的故事。衛所制度也是一個道理,雖然明朝曾經到廣闊的邊疆地區設立過很多衛所,但這些衛所只能算是軍事據點,並不是當地的行政機構,無法形成有效統治,最後也都撤了。做個形象的比喻:我們在南極有長城、中山兩個常駐科考站,但你能說南極是中國的嗎?
也就是說,教科書和網絡上的這張明朝地圖所展示的疆域,並不代表明朝的實際控制面積,充其量只能說是勢力範圍而已,而且僅僅是極盛時期名義上的勢力範圍。明朝的實際領土其實只有內地的“兩京十三省”而已。
可惜,網上有很多“明粉”(明朝的粉絲),他們對於這幅誇張的明朝疆域圖卻深信不疑,甚至到了罔顧歷史事實的地步,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地圖開疆”。說到底,都是狹隘的“大漢族主義”在作祟,作爲中國近700年來唯一的漢族王朝,我們給予了這個普通朝代太多的關注和心血。“明粉”甚至創作了一首順口溜來歌頌她:“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可是,明朝真的有那麼美好麼?我看未必……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