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三明日報

●魏國楨

長潭河,發源於三明市寧化縣治平畲族鄉、曹坊鎮,一路流經寧化縣和龍巖市長汀縣多個鄉鎮,進入清流縣裏田鄉、長校鎮,注入九龍溪後,經沙溪匯入閩江。2020年7月29日,我被選聘爲三明市政協“委員河長”,三年多來,見證了長潭河從“垃圾成災”到“水晏河清”的蛻變。

三明市政協分配給我的掛鉤河段先是文昌溪,接着是長潭河。我不只侷限於掛鉤河段的巡河護河,平時利用單位業務下鄉、養殖技術指導服務、科技特派員技術指導、週末和節假日出行,找更多機會開展巡河。我的初衷是:結合養殖污染防治業務工作,把委員河長工作做好。

我倡導交叉巡河,提高委員河長的巡河實效。發現河道河岸垃圾、河灘種菜、排污入河、破壞生態、公示牌損壞等問題,我就拍照記錄上傳至巡河APP平臺。對較爲突出的問題,我及時向鄉鎮分管領導和河長辦人員反映,並跟蹤問題的解決。

2022年以來,我的掛鉤河段是長潭河,長潭河成爲我巡河的重點。在巡河過程中,我經常看到水面漂浮着許多垃圾。尤其是汛期,洪水帶來的垃圾量增大,甚至可以看到滿河垃圾順流而下,匯聚到長校鎮下游竹青背水電站壩頭,壩頭水面上全是垃圾,整片河面根本看不見水。這裏的水面成了“垃圾展覽廳”,水電站成了“垃圾轉運站”。洪水退去,電站壩頭一帶的河岸樹上“彩旗飄蕩”,河道水面遍佈雜物,途經這裏的人們看得目瞪口呆。倘若不是電站水壩攔着,垃圾就繼續漂流到下游河段。

這麼多垃圾從哪裏來?長潭河流經寧化縣和長汀縣多個鄉鎮,在清流縣境內長42千米,流域面積237平方公里,垃圾來源複雜,不僅有清流縣裏田鄉、長校鎮產生的垃圾,還有毗鄰的上游長汀縣、寧化縣產生的垃圾。

裏田、長校這兩個鄉鎮也沒少操心,組織河道專管員每天清理河道垃圾。這條河的河道專管員工作量特別大,非常辛苦,面對上游寧化、長汀方向不斷漂流下來的垃圾,抱怨聲不斷。考慮到大河深水區的打撈任務繁重和作業安全問題,裏田鄉、長校鎮還聘請有資質的專業打撈隊清理垃圾,然而“苦治”卻沒帶來水晏河清景象。

作爲委員河長,巡河反映問題只是工作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推動問題的解決。爲此,我多次邀請縣政協教科衛體委、河長辦、生態環境局、裏田鄉政府、長校鎮政府相關負責人一起巡河,現場發現問題、查找原因、商討解決辦法。

爲什麼河道垃圾反覆清理又反覆產生,沒完沒了?原因在於源頭治理不到位。經實地調查和走訪羣衆,我們發現,垃圾的來源主要是生活垃圾、農業廢棄物以及林木枯枝爛葉。附近村民時常將生活垃圾和農膜、農藥瓶等農業廢棄物丟棄在河岸邊,一下雨,這些垃圾和岸邊的林木枯枝爛葉一起被沖刷入河,不斷匯聚。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抓好源頭治理,而這還涉及到寧化、長汀兩個縣。

2021年以來,清流縣政協發揮“民主監督”的獨特優勢,以委員河長工作爲着眼點,建立“兩地四縣” (兩地:三明市、龍巖市,四縣:清流縣、寧化縣、長汀縣、連城縣)聯動會商機制,開展河湖治理工作專題調研,組織委員河長到寧化、長汀、連城開展兩地四縣聯動巡河,我以委員河長身份參加了調研視察。四縣政協召集水利、河長辦、生態環境、農業農村、屬地鄉鎮政府等部門參加會商,查擺問題,商討解決對策,並建立河湖治理聯動協作長效機制。各方達成共識,統一行動,委員河長跟進,持續開展巡河。

四縣屬地鄉鎮政府組織人員對村民和農戶進行宣傳引導,增設垃圾桶,配備村級保潔員,聘請有資質的垃圾專業打撈隊。措施不盡相同,但任務目標只有一個:解決垃圾入河問題,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爲了提高河道垃圾清理效率,長校鎮創新垃圾“分段攔網”清理法,效果很好,大大提高了垃圾清理效率,不僅降低了垃圾清理成本,還規避了深水區河道作業的安全風險問題。

巡河中,我時常會看見河岸邊有廢棄農藥瓶。經調查瞭解,廢棄農藥瓶沒有回收渠道,由農戶自行處理。廢棄農藥瓶不是普通垃圾,而是有毒有害垃圾。爲此,我主動找到清流縣農業農村局反映情況,並受邀參與商討廢棄農藥瓶處置辦法。如今,清流縣佈設49個農藥瓶回收點,明確回收補貼價,農藥塑料瓶每公斤2元,農藥玻璃瓶每公斤0.8元,農藥錫箔紙袋每公斤4元。專技幹部逐村逐戶耐心宣傳引導,勸導農戶不要將農藥瓶往河岸河道丟棄。

養殖污染治理是個“老大難”,大量的糞污何去何從?我在清流縣畜牧獸醫水產中心分管這項工作,解決這個問題責無旁貸。我主動與生態環境部門協調溝通,推行“種養結合”模式,督促和指導養殖場(戶)推行糞污乾溼分離、糞肥密閉發酵、沼液種植消納等模式,採取“種養結合”模式,全面推進養殖糞污資源化規範化利用,將養殖污水變廢爲寶,實現種養雙贏。近年來,我的工作單位每年都向長潭河增殖放流數十萬尾濾食性魚苗,防止水質富營養化,淨化水質。

針對一些釣魚愛好者總是將垃圾丟棄河岸上的問題,我建議清流縣文旅局召集釣魚協會座談,進行宣傳疏導,商討解決對策。清流縣文旅局在主要區域給釣友們配備專制垃圾回收袋,我在巡河過程中也耐心勸說,許多釣魚愛好者改掉往河岸丟棄垃圾的陋習。

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如今的長潭河呈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嶄新面貌,宛如一股清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