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冷战开始之后,美国人发现仅靠防空导弹是无法解决日渐加大的防空压力的,他们开始寻求一种机动性较为良好、可装备在地面部队的防空武器,经过多次大量尝试后,FIM-92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出现了。作为一种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FIM-92“毒刺”从整个设计方面来看十分易于操作和搬运,虽然美国军方要求两人共用一组,但在实际战斗中只需一人便可完成全部操作流程。

1909年,美国陆军装备了莱特兄弟发明的世界上第一款军用飞机——“莱特”A型飞机,美国人主要将其用于空中侦察任务之中。在这之后,世界各国纷纷加大了在战斗机研发领域的投入,而防空部队面对敌方空中力量的侦察与空袭时应该采取怎样的反制手段也成了各国军事发展领域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不过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针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没能取得多少进展,除了己方同样出动战机之外,也就只能使用高射机枪或者高射炮来打击敌机,效果十分有限。

转机发生在二战末期,眼看着失败就要来临的纳粹德国为了对抗盟军的低空战机,在反坦克炮的基础上研发了一种名为“飞拳”的对空火箭发射器,虽然这种射程有限且粗制滥造的发射器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却激起了各国在这方面的研发热情。冷战开始之后,美国人发现仅靠防空导弹是无法解决日渐加大的防空压力的,他们开始寻求一种机动性较为良好、可装备在地面部队的防空武器,经过多次大量尝试后,FIM-92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出现了。八十年代服役至今,该型防空导弹已经累计产出超过70000枚,有效缓解了美军的防空压力,据了解世界各地目前已经有两百多架军用飞机被“毒刺”击落了。

一、FIM-92防空导弹的诞生

实际上美国之所以积极开展便携式防空导弹的研发还是因为老对手苏联。1945年苏军攻占柏林之后缴获了一批德军生产的“飞拳”火箭发射器,这种武器给了苏军技术人员很大启发,他们看到了将这种武器加以完善之后的光明前景。冷战开始之后,苏军迅速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得知这一消息的美国人自然不甘人后,与著名的通用动力公司签订了研发新型武器的合作协议,毕竟在当时那种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下稍有落后就可能导致满盘皆输。虽然苏联人展开研究的时间较早,但在美方设计人员的努力之下两国还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几乎同时完成了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的研发工作。由于采用了红外制导,美军将己方研发的防空导弹命名为“红眼睛”,正式编号FIM-43。

不过当FIM-43正式服役之后,军方在其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缺乏针对敌方目标的全方位追踪能力、抗红外线干扰能力也有待提升,技术人员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红眼睛”采用的红外追踪系统过于初级导致的。为了加强防空导弹的作战效果,通用动力公司的设计人员于1967年正式启动了名为“红眼睛Ⅱ”的研发项目,陆军高层在不久后也接受了这一方案,这成为了“毒刺”导弹的开发起点。1972年春,该项目获得了军方正式编号——XFIM-92A,项目名称也被更改为“毒刺”。不过“毒刺”的研发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设计人员经历了技术瓶颈甚至多次重大失误之后才于1975年初基本完成了导弹研发。在这之后,“毒刺”投入到了漫长的测试阶段之中,直到同年7月才基本上解决了本身存在的技术缺陷,而因为种种原因1978年之后美军才开始正式购入FIM-92A来替代“红眼睛”。

通体动力公司一共推出了多个版本的“毒刺”防空导弹,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种:几乎与FIM-92A同时开展研发工作的92B,这款与A型一共生产16000枚,并在1987年同时停产;取代A/B型的C型“毒刺”在1989年正式投入使用,不久后和其几乎没有差别的92D也进入量产阶段;1992年初开始研发的FIM-92E,即“毒刺”RMP block1是现阶段美国陆军最常使用的一款,相比此前版本主要在追踪巡航导弹、无人机等小型导弹方面进行了升级。“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自诞生以来就在美国的地面部队以及舰船上作为主要防空武器使用,特别是对在中东地区执行任务的美军来说该型导弹算是必备之物。

二、整个“毒刺”系统的设计特点

作为一种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FIM-92“毒刺”从整个设计方面来看十分易于操作和搬运,虽然美国军方要求两人共用一组,但在实际战斗中只需一人便可完成全部操作流程。这种武器在发射方面的最大特点就是其电池冷冻模组的使用,士兵在发射之前必须将BCU插入手把才能使瞄准系统和导弹通上电,因为这样导弹发射器内部储存的氩气才会注入系统。不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储存的氩气量十分有限,在战场上缺乏维护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毒刺”因为长时间空闲无法发射的情况。

而针对这些年来各国战机所安装的反制系统,通气动力公司也还以颜色,研发了RMP版本的“毒刺”导弹,这种数字化版本有能力随时载入最新的数据和软件,成功克制敌方不断更新的反制手法,如果担心软件出现错误的话还可以选择只读取内存中的基本维持程序保持导弹的功能,以免延误战机。除此之外,相比于美军前几代单兵导弹,设计人员对FIM-92的导引头也进行了一些改良——其砷化铅导引头可以让导弹获得全向攻击能力,这就意味着美军地面部队不用再追着敌机的尾巴发射“毒刺”,而是可以进行更灵活的战术部署。

然而这一阶段的“毒刺”抗干扰能力还是不足,直到八十年代末期红外/紫外双导向技术的出现才让其作战性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安装了这一系统的FIM-92也被称为“毒刺改”。这种双导向系统中的先进“被动光学导引”技术可以通过目标的辐射能量来分辨其真假,而红外/紫外探测器则可以起到追踪敌方目标热能、区分目标本体与天空的左右。在该系统的帮助下,FIM-92导弹的作战能力得到了大幅度增强,能够跟踪和锁定一定范围内以任何方向、任何速度、任何姿态飞行的敌军战机。除此之外,红外/紫外双导引系统还可以使它更有机会躲过敌机的各种反制手段成功击中目标,与仅使用红外线导引的FIM-43“红眼睛”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三、FIM-92的实战表现

单枚“毒刺”导弹的基本规格大致如下:整枚导弹长1.5m,直径70mm,尾翼长度100mm,导弹总重量可达到15.2kg。其主要动力来源是两节小型固体火箭推进装置,与液体火箭推进相比,这种系统的燃料直接安装在导弹尾部,在使用时只需按动点火器就可直接发射;而由于这种推进系统的燃料是固定的,想要控制其推力的难度很大,这就意味着燃烧一旦开始就无法中止,固体火箭推进也因此被大量安装在推力需求十分固定的便携式防空导弹之中。这种推进系统也为“毒刺”带来了最高750m/s的极限速度,其重达3kg的穿甲弹头在这样的速度加持下有能力攻击4800m范围内、3800m高度之下的敌方战机,可以说,对现阶段几乎所有低空战机被来说,“毒刺”都足以成为机组人员的心头大患。

在实战之中,除了由人力携带之外,FIM-92还可以安装在复仇者航空系统载具、M2步兵战车甚至是直升机上面,在有战术需要时还可以通过伞兵部队将其迅速部署在敌军的后方伺机而动。美国人围绕这种武器设定了多种战法,但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真正将“毒刺”威力发扬光大的是一群阿富汗游击队员。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苏联出兵阿富汗之后该国境内出现了一大群自发聚集反抗苏军的游击队员,这些人凭借着阿富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不断对苏联人展开突袭,然而在苏军的绝对火力压制之下还是死伤惨重。

看到老对手在中东如此顺风顺水美国人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在CIA的支援下阿富汗游击队获得了一批“毒刺”导弹,除此之外CIA还派遣专人向游击队员教授使用方法及相关战术,并承诺每用“毒刺”打下一架苏军战机就向他们支付一笔“鼓励金”。令人没想到的是,“毒刺”导弹在这群半路出家的“泥腿子”手中单发命中率居然达到了九成,要知道马岛战争中使用先进“毒刺改”的英军命中率仅有50%,更别说两支队伍在军事素养方面的巨大差距了。然而好景不长,苏联人撤离中东之后,阿富汗游击队摇身一变成为了如今的“塔利班”,他们的对手也从苏联变成了美国。美军送出去的“毒刺”最终成为了本国民航的最大威胁之一,美国也因此加强了对这种武器的管控,甚至不惜以巨款向阿富汗人回购“毒刺”导弹。

不过美军也没有因噎废食,而是以一种新的思路使用“毒刺”导弹——如今的美军正在努力将其整合到各种不同平台上,以满足不同的作战需求。总体来说,“毒刺”是一款十分出色的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它的出现大幅度强化了美军步兵的防空能力;与此同时,因为这款武器的出现,世界各国都开始加大在便携式导弹领域的投入,引发了这一领域的一波小高潮,可以说,“毒刺”的故事远没有到终结的那一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