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自动武器气体动力学》的228页则提到:“仅就膛口噪声而言,经调查得知,使用54式12.7mm高射机枪的一个班中,约有80%以上的战士患有耳聋症,并有30%以上的人耳膜穿孔或耳道出血,其危害情况相当严重。多年后看书学习枪炮噪声控制和中间弹道学理论的时候,发现国内出版的两本专著教材《武器与机械噪声及其控制》、《自动武器气体动力学》中,都明确提到了类似的案例,不过均没有提及口鼻流血的现象。

早年听一位侦察兵出身、对越前线下来的师兄吹水,他讲过一次战斗下来,高射机枪火力组多人被枪声震到耳聋、甚至耳朵口鼻多窍流血的故事。


多年后看书学习枪炮噪声控制和中间弹道学理论的时候,发现国内出版的两本专著教材《武器与机械噪声及其控制》、《自动武器气体动力学》中,都明确提到了类似的案例,不过均没有提及口鼻流血的现象。

比如《武器与机械噪声及其控制》的173页中提到:


“某部队高炮团一个高射机枪连,配备54式12.7毫米高射机枪9挺,全连135人,一次战斗下来的统计,耳出血7人,严重耳鸣11人,耳鸣90人,受伤者108人,占总人数80%;其余的人员因远离枪阵地当时下来感觉不大。”

而《自动武器气体动力学》的228页则提到:“仅就膛口噪声而言,经调查得知,使用54式12.7mm高射机枪的一个班中,约有80%以上的战士患有耳聋症,并有30%以上的人耳膜穿孔或耳道出血,其危害情况相当严重。”

54式高射机枪是苏联德什卡机枪的国产仿制型号,原设计是苏联30年代的技术产物。


该枪在中越边境战争中是非常重要的主力装备,77式机枪是针对它过于笨重落后而开发的取代型号,但到80年才开始正式装备部队,而且各方面设计不是很成功;因此在1981年,又在它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了85式机枪。

54式高射机枪对射手听力危害特别巨大的原因,主要是其原始设计的局限性很高。在技术有限的情况下,其枪口制退器偏重考虑减小后坐力,而对射手形成的危害和损伤被放在了更次要的地位。


在需要特别高效制退器的12.7毫米口径及以上级别的枪炮中,从膛口形成的压力和冲击波都非常大了。制退器的效率越高,就意味着要有更多的燃气向后方喷出膨胀,射手遭遇的膛口冲击波和脉冲噪声也就越强烈。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制退器理论上可以甚至做到98%的效率,但实际型号设计中,却没有哪一家的产品真正逼近那么高的理论极限。

实际上就算是面对比12.7更小口径的枪械,要保护好士兵的听力,也必须依靠耳塞、耳罩等听力保护设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