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侃爷聊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额亦都在努尔哈赤起兵初期,统一女真族各部落,建立后金政权,对明朝作战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和贡献,他既是征战中的先锋大将,又是辅佐努尔哈赤后金政权的股肱之臣。对于额亦都的能力和贡献,努尔哈赤及其后世子孙给予其高规格的封赏,使其成为满清权臣的典范。
图片来源于网络
额亦都在努尔哈赤起兵初期,攻打巴尔达城,受伤五十余处,并没有撤兵,而是勇往直前,一举把城攻下。努尔哈赤亲自迎接额亦都并犒劳将士,把所获战利品全部赏赐额亦都,并赐“巴图鲁”称号。
“巴图鲁”为满语,汉语译为“英雄、勇士”之意,在清朝为赏赐战功之人的封号,而在努尔哈赤初期,官职和封赏制度都没有的情况下,能得到“巴图鲁”得称号,已经是对战将最高的荣誉和嘉奖了。
我们来看一下《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五列传十二的记载,“岁丁亥八月,令将兵取巴尔达城。……飞矢贯股著于堞,挥刀断矢,战益力,被五十馀创,不退,卒拔其城。师还,太祖迎于郊,燕劳,其所俘获悉畀之,号为‘巴图鲁’。”
一六一五年(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确立八旗制度,额亦都归于镶黄旗。大家都知道,八旗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在努尔哈赤时期,上三旗为镶黄旗、正黄旗、正蓝旗,而上三旗以镶黄旗为首,可见努尔哈赤对额亦都的信任,也给了额亦都很大的兵权和很高的荣耀。
一六一五年(万历四十年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政权,额亦都被封为辅政五大臣之一,可以说在当时作为臣子已经达到权力的顶峰。随后额亦都又官至左翼总兵官,一等大臣,可谓军政大权在握。
下面我们来看《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五列传十二的记载,“岁乙卯,定旗制,额亦都隶满洲镶黄旗。天命建元,置五大臣,以命额亦都,国语谓之‘达拉哈辖’。”
“累官至左翼总兵官、一等大臣,给以百人廪食,食三世。”
人生终有尽头,额亦都也不例外。一六二一年(天启元年,天命六年),额亦都死,终年60岁。我们来看《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五列十二记载,“六年,克辽阳,赐第一区。六月,卒,年六十,太祖临哭者三。”关于额亦都死的具体日期,官修史料有不同记载。
《满文老档》记载为“天命六年五月十四日,左翼总兵额亦都巴图鲁死。”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为“六月十四日,左固山一等总兵厄一都卒,年六十。”
首先《清史稿》记载的为六月,李凤民先生在文中提到,额亦都家谱《衍庆录》记载为“天命六年六月十四日,以疾卒于辽阳,享年六十。太祖躬临哭奠,尽哀乃还。十年,迁都沈阳,移葬于城”北铺虎岭之阳,山里红屯。”由此可知应死于六月十四日,为病死,先葬于辽阳,后迁葬于沈阳。此处东南不远便为福陵,与福陵相望,可见额亦都地位之高。
额亦都死后,根据赵兴元先生《清代开国勋臣额亦都》一文指出,皇太极追封他为弘毅公,配享太庙。顺治为他建碑并晋世爵为二等公。康熙亲临墓地祭奠,并亲撰碑文刻于石上。雍正加其号为果毅。乾隆亲临墓地祭奠,晋其为一等公。
由此看来,额亦都对满清帝国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真可谓一世英雄,万世不刊。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