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福陵,很早以来就流传着一个神龟流泪的故事。传说300多年来,这只神龟兢兢业业地守护福陵,对努尔哈赤忠心耿耿,人们时常可以看见它眼含泪水思念旧主。由于身处皇陵,所以也给福陵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福陵神龟

那么这只传说中的神龟现在何处呢?令人想不到的是它位于福陵的西红门外,独自在偏僻的地方孤守。虽然在皇陵的位置偏僻,但这“忍者神龟”仍然毫无怨言,默默地尽职尽责。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一只有“灵性”的神龟为何跑到了西红门外,且它所在的位置与陵寝的布局也不搭调。其实通过历史我们了解到,这其实是一只“下岗的乌龟”,此话怎么讲呢?这要从努尔哈赤说起!

1626年7月,努尔哈赤身患毒疽而死。皇太极继位后,效仿中原帝王陵墓规制为努尔哈赤建造了福陵。其中努尔哈赤陵前立了“神功圣德碑”,而驮负“神功圣德碑”就是这只传说中的“流泪神龟”。为什么是乌龟驮负石碑呢?其实这里面有点东施效颦的味道。

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女真人建立的政权正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其上层贵族虽然热衷于学习中原汉族文化,但并没有了解其真谛,很多时候是比着葫芦画瓢,难免走样。其中就把汉族文化中驮负石碑的赑屃(bì xì),误刻成乌龟的模样。

直到数十年后,康熙东巡到福陵祭祖才发现了这个失误,大为恼火,这不是给祖宗的规制降级了吗?只有作为龙子的赑屃(bì xì)才能承担起驮负先祖神碑的神圣职责,问题来了,为何要将驮负石碑的重任交给赑屃(bìxì)呢?

这里我们来说一个小知识点。传说龙有九个儿子,分别是:老大囚牛(qiúniú) 、老二睚眦(yázī) 、老三嘲风(cháofēng) 、老四蒲牢(pǔláo) 、老五狻猊(suānní) 、老六赑屃(bìxì) 、老七狴犴(bìàn)、 老八负屃(fùxī) 、老九螭吻/鸱尾(chǐwěn/chǐweǐ) 。龙的九个儿子秉性嗜好各不同,因赑屃类龟形,喜文善负重,所以人们就将宫殿、陵墓、庙宇中的石碑交给龙六子赑屃(bìxì) 来驮负。

其实也不能说女真人对汉文化知之甚少,就算现在很多参观历史文化古迹的人,也往往会将驮碑的赑屃说成是乌龟。这也很正常,赑屃和乌龟确实很像,但不难区分。

二者最明显的区别是赑屃头为龙,身为龟,所以民间又称之为“龙龟”,而且赑屃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

民间传说中石龟驮负的是“神功圣德碑”也是不正确的,“神功圣德碑”是康熙皇帝在二十七年(1688)增建的。实际上“流泪神龟”驮负的是明楼内之“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简称“太祖武皇帝”的谥号碑。但不管怎样,深通汉文化的康熙帝将石龟驮碑换成赑屃(bì xì)驮碑应是事实。

于是可伶的石龟被遗弃到红门外西北的树林里。这只乌龟虽然下岗了,但它仍然默默地守护着皇陵,忠诚依旧。它昂着头望天,遇阴雨天气时,常常暗自神伤流泪,这样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

神龟流泪的传说是真的吗?其实这只是表明人们对神明的一种崇拜和敬畏。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科学分析,明眼人一看就明白,石龟昂首望天,下雨自然会落到石龟眼里,石龟又是青石材质,渗水性差,雨水会从眼里往下流淌,看上去就像真的流泪一样。

不管是牵强附会也好,崇尚和敬畏神明也好,福陵有此神龟传说,必然也促进了旅游文化的发展,也在无意识中唤起了人们对于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