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福陵,很早以來就流傳着一個神龜流淚的故事。傳說300多年來,這隻神龜兢兢業業地守護福陵,對努爾哈赤忠心耿耿,人們時常可以看見它眼含淚水思念舊主。由於身處皇陵,所以也給福陵增添了一絲神祕的色彩。

福陵神龜

那麼這隻傳說中的神龜現在何處呢?令人想不到的是它位於福陵的西紅門外,獨自在偏僻的地方孤守。雖然在皇陵的位置偏僻,但這“忍者神龜”仍然毫無怨言,默默地盡職盡責。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一隻有“靈性”的神龜爲何跑到了西紅門外,且它所在的位置與陵寢的佈局也不搭調。其實通過歷史我們瞭解到,這其實是一隻“下崗的烏龜”,此話怎麼講呢?這要從努爾哈赤說起!

1626年7月,努爾哈赤身患毒疽而死。皇太極繼位後,效仿中原帝王陵墓規制爲努爾哈赤建造了福陵。其中努爾哈赤陵前立了“神功聖德碑”,而馱負“神功聖德碑”就是這隻傳說中的“流淚神龜”。爲什麼是烏龜馱負石碑呢?其實這裏面有點東施效顰的味道。

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期,女真人建立的政權正是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時期,其上層貴族雖然熱衷於學習中原漢族文化,但並沒有瞭解其真諦,很多時候是比着葫蘆畫瓢,難免走樣。其中就把漢族文化中馱負石碑的贔屓(bì xì),誤刻成烏龜的模樣。

直到數十年後,康熙東巡到福陵祭祖才發現了這個失誤,大爲惱火,這不是給祖宗的規制降級了嗎?只有作爲龍子的贔屓(bì xì)才能承擔起馱負先祖神碑的神聖職責,問題來了,爲何要將馱負石碑的重任交給贔屓(bìxì)呢?

這裏我們來說一個小知識點。傳說龍有九個兒子,分別是:老大囚牛(qiúniú) 、老二睚眥(yázī) 、老三嘲風(cháofēng) 、老四蒲牢(pǔláo) 、老五狻猊(suānní) 、老六贔屓(bìxì) 、老七狴犴(bìàn)、 老八負屓(fùxī) 、老九螭吻/鴟尾(chǐwěn/chǐweǐ) 。龍的九個兒子秉性嗜好各不同,因贔屓類龜形,喜文善負重,所以人們就將宮殿、陵墓、廟宇中的石碑交給龍六子贔屓(bìxì) 來馱負。

其實也不能說女真人對漢文化知之甚少,就算現在很多參觀歷史文化古蹟的人,也往往會將馱碑的贔屓說成是烏龜。這也很正常,贔屓和烏龜確實很像,但不難區分。

二者最明顯的區別是贔屓頭爲龍,身爲龜,所以民間又稱之爲“龍龜”,而且贔屓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

民間傳說中石龜馱負的是“神功聖德碑”也是不正確的,“神功聖德碑”是康熙皇帝在二十七年(1688)增建的。實際上“流淚神龜”馱負的是明樓內之“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簡稱“太祖武皇帝”的諡號碑。但不管怎樣,深通漢文化的康熙帝將石龜馱碑換成贔屓(bì xì)馱碑應是事實。

於是可伶的石龜被遺棄到紅門外西北的樹林裏。這隻烏龜雖然下崗了,但它仍然默默地守護着皇陵,忠誠依舊。它昂着頭望天,遇陰雨天氣時,常常暗自神傷流淚,這樣的傳說一直流傳至今。

神龜流淚的傳說是真的嗎?其實這只是表明人們對神明的一種崇拜和敬畏。不需要多麼高深的科學分析,明眼人一看就明白,石龜昂首望天,下雨自然會落到石龜眼裏,石龜又是青石材質,滲水性差,雨水會從眼裏往下流淌,看上去就像真的流淚一樣。

不管是牽強附會也好,崇尚和敬畏神明也好,福陵有此神龜傳說,必然也促進了旅遊文化的發展,也在無意識中喚起了人們對於歷史文化遺蹟的保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