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都有這樣的經歷,去醫院看病時,醫生寫的病歷如同天書,因爲字跡實在是太潦草了。有網友調侃,如果把這些病歷集結起來作爲醫生手稿出版,百年後將成爲歷史之謎。那麼醫生寫病歷爲何如此潦草呢?至於原因,絕大多數人認爲是這樣的,“醫生一天要看太多的病人,多者要寫一萬字,少則五千字,如果標準書寫,那將耗費無數精力。”


也有醫生以身說法,“我們寫病歷,不是在練書法,更不是陶冶情操,因爲每個病人後面都有很多患者都在排隊,所以病歷上的字不可能一筆一劃地書寫。”事實上,如今越多越多醫院開始了使用電子病歷和電子處方,這意味着醫生的工作量大爲減少,也能使醫生從“寫字任務”中脫離出來。


然而,一百多年前一位清朝御醫手稿市場估價高達2.1億元。2017年5月,中國醫學界爆出了一則爆炸性新聞,清朝嘉慶年間御醫汪必昌所著《聊復集·怪症彙纂》手稿重現天日。這份珍貴手稿中,記載了治療疑難雜症的藥方有540種650多個。據拍賣公司專家們估價,這份手稿如果拍賣將達到2.1億元。

難以置信,一份御醫的手稿竟然估價2億多元。汪必昌是清朝歙縣人,他於嘉慶年間被選入太醫院,因醫術精湛受到嘉慶皇帝多次賞賜。汪必昌紫禁城任職9年,於嘉慶十五年(1810年)離開太醫院回到家鄉。汪必昌臨行前將自己多次行醫經驗,編撰成《聊復集》一書。


2017年《怪症方法》是《聊復集》中從未刊發,因此無比珍貴。由於文物造假現象層出不窮,《怪症方法》一面世便引起了大量質疑。經過多名專家的審閱,最終一致認爲《怪症方法》就是汪必昌的原稿。

比如有專家就表示,“這本手稿所用紅格稿紙明顯是清代舊紙,這是一冊稿本沒問題。此冊稿本比較接近寫樣待刻稿,內文塗改的文字,明顯不是抄錯,而是作者的修改”、“該部未刊稿本從其紙張、正文筆跡、與正文同一增補修改手跡和正文內容、增補修改內容等諸多因素綜合鑑定,爲汪必昌手稿真跡無疑,這是僞造不出來的。”


那麼這2億多元的價格是怎麼算出來的呢?文物拍賣公司專家表示,2007年晚清御醫任錫庚的50種祕方拍出了200萬元,每種平均4萬元。而2017年市場拍賣價至少上漲10倍,也就是說每種祕方40萬元,因此估算出《怪症方法》手稿能賣到2.1億元。筆者希望《怪症方法》治療疑難雜症的藥方能對如今醫學,尤其是中醫有指導意義,這是再多的金錢也無法衡量的。

參考資料:《聊復集·怪症彙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