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我,如果不是痛苦到忍無可忍,你是不會做腸鏡。

很多人對腸鏡檢查充滿了不良印象,不僅擔心花費問題,同時脫掉褲子時的羞恥感、腸鏡進入身體的不適感,都加重了自身的排斥心理。

因爲,即便是重視健康,定期體檢的人都可能會規避腸鏡檢查項目。

但你不知,檢查一次“腸鏡”究竟對你健康意義有多大?

著名醫療雜誌《柳葉刀》曾發表一項研究,研究表明,腸鏡是結腸癌最有效的篩查,而一次腸鏡篩查可以降低1/3腸癌風險,挽救無數條生命。

據國家癌症中心曾公佈的數據:平均每天有1000人確診大腸癌,更扎心的是30%的患者初診時就已經是晚期。

爲何大腸癌一查,就是晚期?

我們口上說的腸癌其實指的是大腸癌,而大腸包括升結腸、橫結腸、結腸、乙狀結腸部位。

而腸癌發生在結腸和直腸處,我們多見的結直腸癌發病率高居癌症第3位,死亡率高居第2。

爲何病發率和死亡率這麼高?

因爲85%以上的結直腸癌患者被確診時已經到了晚期。

而中晚期階段,預後效果相當差,晚期大腸癌患者,五年內的生存率,甚至是不足10%!

相對比,如果通過腸鏡篩查來避免這種意外,拯救的意義有多大呢?

一般情況下,從健康的腸道發展至癌變,需要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的時間,而且絕大部分的大腸癌,都是由腸道息肉發展而來的,特別是腺瘤性息肉的癌變率較高。

在進行腸鏡檢查時,能在早期發現息肉病切除,預防息肉發生癌變,即便是已經發生了癌變,腸鏡也能及時發現問題。

當醫生通過外側屏幕看到可疑部位時,還會順便取活檢組織進行化驗。

當被確診爲癌變後,及時進行根治術、配合放化療,患者5年內的生存率,就能達到將近90%左右。

也就是說,如果越早發現腸道病變患者生存的幾率越大,越能將悲劇風險降到最低。

腸鏡篩查不可怕

雖然腸鏡篩查意義重大,但依然有些人充滿排斥心理。

所謂的腸鏡檢查,就是將一根帶有高清攝像頭的纖細軟管,通過肛門逐漸輸送到腸道中。在進入腸道後,攝像頭就會清晰捕捉腸道內的畫面,並將這些影像反映在外面的屏幕上。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腸鏡就是最直觀檢查腸道的方式,也是篩查腸道癌變、息肉等最有效的方法!

更多的人可能接受不了腸鏡帶來的羞愧感和疼痛感。

其實,腸鏡也有無痛腸鏡,麻醉後操作的。

當然,關於羞愧感大可不必。做腸鏡篩查的工作人員也只不過依據專業技能,幫患者解除困惑,它與諸多檢查一樣,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所以,建議每個人重視腸鏡篩查,尤其這些人:

一、家族史

腸癌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傾向,這和體內的遺傳基因、共同生活環境和飲食習慣有關。

另外,如果有家族遺傳腺瘤史,自己也出現了腺瘤症狀,發生癌變的幾率甚至接近到了100%,且發病年齡較小。

所以,對有腸癌家族史的人來說,應定期進行體檢。

二、45歲的以上人羣

大腸癌的病發和年齡也有一定關聯,隨着年齡的不斷增長,腸道功能衰退,會出現便祕、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等多個問題,年齡越大患大腸癌的幾率也就會越高。

所以,科學認爲對於沒有家族史的普通人,也應在45歲後開始定期的腸鏡檢查。

三、有症狀的人

如果已經出現了消化道的各種不適表現,比如大便有異常、便血、大便習慣紊亂等,都可能是息肉或癌腫到來的信號,應積極進行腸鏡篩查。

四、術後複查的人

在腸癌或腸息肉等手術結束後,患者也需定期進行腸鏡複查,看病情有沒有復發。

這類手術多是建議患者半年或一年內複查一次,根據複查結果,再決定下一次的複查時間。

民衆篩查意識薄弱

其實,醫生們每天都在面對不同的患者,而腸鏡篩查也是醫生根據患者身體狀態多一份排查,並非爲了賺錢。

而相反的是,民衆篩查意識不強。

更多的人心理是:沒病不看病,有病忍忍病,扛不住再就醫。

這也正是,現階段我國結直腸癌診斷率還不足10%的原因。

與我們一隔之隔的日本,以及美國等歐美髮達國家,結腸癌雖高發,但近25年來,死亡率一直下降,這益於他國篩查普及已經人們意識的增強。

最後,希望我國政府出於民衆健康原因,早日實現相關優惠政策。

當然,在沒出政策之前,我們還要爲自己身體負責,定期做好預防篩查工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