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乃是千古名相的代表人物,被后世唐玄宗及诸位史学家奉为十哲之一,与乐毅、吴起,张良等同列。像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千年难见一回。但是如此,成功的诸葛亮,他在临死之前做了自己最后的交代和遗令。


在孔明临死之前,他挂念的事情也就四件,一件乃是蜀汉的退军问题。二件乃是,自己学术的传承问题。三件,乃是儿子诸葛瞻如何发展的问题。四件,乃是他自己的身后事,也就是死后该怎么安葬,要安葬在哪里?

对于这四件事情,孔明首先就是解决的蜀军的退军问题。诸葛亮深深明白一个道理,蜀军不管在兵力,还是在谋略方面,在他死后基本上无人可以和司马仲达相抗衡,为此诸葛亮让蜀军悄悄退军。他遗令,姜维断后,杨仪领军。而魏延,同样随同姜维断后。

只不过,魏延不听诸葛亮遗令非要与杨仪打个你死我活,最后才被马岱所斩。魏延死后,蜀军全线退军。

其二,关于诸葛孔明的学识,及兵法。,在弥留之前,孔明便已经交给姜维来传承。

第三,关于诸葛瞻的问题。由于长年,征战在外。诸葛亮其实是没有多少时间来教育自己的儿子的,因此,他在临死之前写下了《诫子书》,在家收之中,告诉诸葛瞻,应该如何做人,如何读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些语言,简直让人读起来都收获良多。


前三件事件搞定了,那么就只剩下最后一件事情,那就是搞定自己的墓穴,到底应该怎么葬?葬在哪里?

对于自己墓穴的问题,诸葛亮也是非常用心的?孔明首先是回顾了自己一生,他一生得罪了很多人,不管是在蜀国,还是在曹魏。他都有很多敌人,很多人想抽他的筋,扒他的皮。怎么办呢?同时,他也是蜀国丞相,集身份、权利于一身。这个身份太耀眼,绝对也会引起盗墓贼的注意。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能防止江湖上的摸金校尉偷墓,还有怎么防止小人打扰他死后的清静呢?诸葛亮,思前想后,仅仅有8个字的要求:“棺材南抬,绳断便葬”,真是佩服孔明的大义,对自己的墓穴之地毫无要求,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随缘”。

三国志/诸葛亮传:“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另外,道:“四汉抬棺,棺材南抬,绳断便葬”诸葛亮的这个交代,看似非常草率,实际上则是用心良苦。

且来看一下,棺材南抬,绳断便葬,此话的用意何在?

一、符合天下风俗习惯,采用薄葬之法。此法,乃是由曹操所提出。

二、不要任何金银财宝放入墓穴中,三国志里所记载“冢足容棺”,就足以说明诸葛亮考虑到,后人也就是黄月英及诸葛瞻,包括,刘禅,甚至是姜维会在自己的墓穴之中,放入很多金银财宝。因此,才特别强调,冢足容棺,意思就是不让人在墓穴中放入其他东西,从而引起盗墓贼的惦记。

三、成功摆脱,敌人的复仇。试想,一口棺材,由4个人向南抬,古代的绳子也非常牢实,诸葛亮早就料到,这4个人在抬了几天之后,就会就地割断绳子,然后找个地方便埋了。然后,这四人便回到蜀中,向刘禅复命,刘禅得知情况之后,定会大怒!然而,处斩这4人。这样一来,整个天下便无人知道诸葛亮的真实墓穴在哪里了。


但如此一来,就连孔明的后人也不知道他的真实墓穴在哪里了,正如俗话说得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如今清明节将至,武侯后人又何从祭祀之?其实这个问题也好得到解决,“魂而有灵”,只要存在武侯庙,那么便会聚焦孔明之灵气。

如今,武侯庙,享受着世人的供奉,香火永不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