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朋友是和梁爽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姑娘,兩人也是同事,她們能說到一起去,這讓梁爽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她也樂於幫助那位姑娘。姑娘的順境對比她當時的不順,讓她對姑娘心生嫉妒,嫉妒讓人面目全非。

蔡瀾在《看得開,放得下,纔是人生》中說:“一切,都是你想出來的。你想好,就好;想壞,就壞。”

他舉了個例子。

八號風球檯風,你在街上走,忽然間從天上掉下一塊瓦片,打中前額,流血了。

如果你想:我爲什麼那麼背?這塊瓦片不掉別人頭上,偏偏打中我,我真倒黴!

假如你換一種想法:啊!要是這塊瓦片打中了腦中央,我不是死定了?我真幸運!

有時候,我們之所以活得煩悶憋屈、憤世嫉俗,就在於我們遇事愛鑽牛角尖,把自己逼到山重水複的境地。

不是煩惱太多,而是心胸不夠開闊。

好心情,會讓你峯迴路轉。換一種想法,就是換一種活法。

:

01:以感恩代替埋怨,便能活得明媚

斯賓塞說:“善念只在一念之間,悲歡貧富亦復如此。”

遭遇不幸,如果我們能換一種想法,便能活出另一番景象。

謝麗爾.桑德伯格有一位深愛自己的丈夫,一雙聰慧的兒女,她自己是Facebook二當家,她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楷模,崇拜的榜樣。

2015年5月的一天,這個自帶光環的女性,陷入了毀滅性的打擊。

那天中午,她午睡醒來,竟然發現丈夫躺在健身房的地板上,停止了呼吸。

她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埋怨自己沒有及時發現丈夫的病情,也爲自己午睡而自責。

從那以後,她陷入痛苦和自我折磨泥潭之中,精神恍惚,無所適從。

直到朋友提醒她,她才恍然大悟。

朋友說:“如果你丈夫當時是在開車,在接兩個孩子的路上發病,會是什麼情況呢?”

桑德伯格一想:“對啊,那樣的話,失去的不僅僅是丈夫了,一雙兒女可能也不復存在了。”

如果真是那樣的話,痛苦會超過現在的百倍,甚至千倍。

她感恩家人朋友的存在,感恩活着,她下定決心,讓自己永久感恩。

豐子愷說:“你若感恩,生活處處可感恩。”

她每天睡前寫下三件高興的事,感恩生活中擁有的一切。

每天感恩,讓她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她白天專注工作、處理郵件,晚上伴隨着快樂入睡。

她還把這段經歷寫成書《另一種選擇》,通過自己的經歷,去幫助更多的人渡過難關,處理好同樣可能發生在身邊的意外事件。

換一種想法,她活得快樂又充實。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歷程裏,都會遭遇巨大的挫折和困難。

如:高考落榜;求職被拒;喜歡的人不喜歡你。

漫漫人生路,充滿各種意外。

未來,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面臨失去:失去事業、愛情,乃至生命。

如果不懂得調整心態,一味埋怨,深陷其中不可自拔,就會活得痛苦不堪。

有句話說得好:“不要把所遭遇的苦難看得太大,更不要把你所擁有的幸福看得太少。”

當你換一種想法,把自己從受害者心態中拉出來,心向陽光,感恩擁有,便能活得明媚。

02:以反省代替嫉妒,才能活得優秀

嫉妒之心,人皆有之,我們尤其愛嫉妒身邊人。

可是,嫉妒無用,它既不能讓別人變糟,又不能讓自己變好。

聰明人,懂得換一種想法,欣賞他人優點,反省自己,讓自己活得優秀。

作家梁爽曾說了她和一個朋友的故事。

朋友是和梁爽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姑娘,兩人也是同事,她們能說到一起去,這讓梁爽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她也樂於幫助那位姑娘。

那姑娘從對她心懷感激,到慢慢覺得理所當然。

姑娘休完產假,正是梁爽的人生低潮期,而她自顧自幸福着,天天講公婆待她親如女兒,老公與她蜜如初戀,女兒可愛得像個小天使,全款買下的房子火速升值。

姑娘的工作質量大打折扣,頻繁地叫梁爽代勞或調班,久而久之,梁爽不堪重負。

而她自己上班開小差,午間曬幸福,下班準時走。

梁爽對姑娘從乍見之歡,變成了無比討厭。

兩人爆發了爭執,鬧得彼此不聯繫。

爲什麼梁爽對這個姑娘態度,前後有着天壤之別呢?

因爲梁爽嫉妒她。

姑娘的順境對比她當時的不順,讓她對姑娘心生嫉妒,嫉妒讓人面目全非。

正如梁爽自己說的:“當我脆弱時,我對她的討厭,暗藏着我對她順境人生的羨慕,也附帶着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分開後的某一天,梁爽茅塞頓開:與其討厭她,不如想想她的哪些性格塑造了她的順境,我的哪些短板埋伏了我的無能。

然後梁爽開始分析原因:

她公婆對她好,是她發自內心尊重兩位老人;

她老公很愛她,因爲她總能發現並稱贊老公的優點;

她女兒很可愛,是因爲她懷孕時心情很好,而且注意飲食;

她房子升值,是因爲她家投資意識很強,買房前做足了功課。

當梁爽轉變觀點和態度後,挖掘了對方的亮面,找出自己的暗面,從姑娘的優點

出發,循序漸進地學習姑娘身上的優點,她在工作、生活方面也變得順風順水。

嫉妒之心不可有,上進之心不可無。

亞米契斯在《愛的教育》裏說:“不要讓嫉妒鑽進你的心裏,這條蛇會腐蝕你的頭腦,毀壞你的心靈的。”

我們嫉妒身邊人過得好,活得憤憤不平,往往只看到結果,從來沒去想別人是怎麼得到這一切的。

當你真正把心思用來想爲什麼她能得到,而你不能,用心思考你的短板和不足,把精力用來提升自己,你就會發現別人並非輕而易舉,你就不會再嫉妒。

嫉妒是本能,反省是本事。

以反省代替嫉妒,你才能活得優秀。

03:以樂觀代替悲觀,就能絕處逢生

《叫我第一名》裏有句話:“樂觀比一切都有力量。”

無比認同。

很少有人能一生順遂,人人都會遇到人生至暗時刻,悲觀的人,容易對生活絕望,真的會把自己逼近絕境。

一支小分隊在一次行軍中,突遇襲擊。

混戰中,有兩位戰士衝出敵人包圍圈,結果卻是被逼近沙漠。

後有追兵,唯有穿越沙漠才能得救。

行至半途,受傷的戰士體力不支,又渴又累,需要休息。

於是,同伴把槍遞給傷員,再三囑咐:“槍裏還有五顆子彈,我走後,每隔一小時對空鳴放一槍。槍聲會指引我前來與你會合。”

說完,同伴找水去了。

躺在沙漠裏的傷員滿腹狐疑:同伴能找到水嗎?會不會丟下自己這個“包袱”獨自離去?

左等右等同伴不來,傷員懷疑同伴早於離去,自己只能等待死亡,他還幻想禿鷹啄食他的身體。

他徹底崩潰了,把最後一顆子彈送進了自己的太陽穴。

槍聲響過不久,同伴提着滿壺清水,領着一隊駱駝商旅趕來。

可惜,傷員成了一具尚有餘溫的屍體。

那位戰士躲過了敵人的槍林彈雨,卻死於自己的絕望,讓人不免扼腕嘆息。

自暴自棄、自取滅亡,是世界上最不可取的想法。

如果他能換一種想法,相信同伴會找到水來救他,這時候他就和同伴一起,結伴走出沙漠。

大仲馬在《基督山伯爵》裏說:“人類一切的智慧,就包含在這四個字裏面:等待和希望。”

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爾,在納粹時期,被關進素有“死亡工廠”的奧斯維辛集中營。

集中營裏多少人喪生,他卻倖免於難,靠的就是強大的精神支柱--我一定能活着。

稻盛和夫說:“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來描繪的。所以,無論自己處於多麼嚴酷的境遇之中,心頭都不應爲悲觀的思想所縈繞。”

任何困境中,你要想着自己能行,不放棄希望,以樂觀代替悲觀,就能絕處逢生。

04:換一種想法,換一種活法

馬斯洛說:“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着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着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着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着改變。”

你的想法,決定你的活法。

而一個人會有什麼樣的想法,取決於他有怎樣的胸襟。

心小了,小事成大事,作繭自縛,耿耿於懷,活得苦不堪言。

心大了,大事變小事,開闊灑脫,柳暗花明,活得豁然開朗。

雨果說:“天地專爲胸襟開豁的人們提供了無窮無盡的賞心樂事,讓他們心情受用,而對於心胸狹窄的人們,則加以拒絕。”

換一種想法,換一種活法。好的心理是一劑良藥,能催人奮進;反之,它就是枷鎖,使人滅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