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红薯片子体积大、量多,其他粮食囤子储存的量小,几乎每家都有一个这样的粮食站子专门储存红薯干。别小看这个粮食站子,一家人一年的口粮基本是由它决定的,丰收了红薯片子能堆满,红薯干子红薯馍也能填饱肚子,歉收了半站子不够,吃的时候就得精打细算。

粮食站子

梁宏宇

粮食站子也是储存粮食的地方。

最初见到的粮食站子,是储存红薯片子的地方。那是一个长有两米、宽有一米半、高有两米的秫秆箔裙成的一个粮食站子,箔是秫秆箔,用竹竿和檩固定在墙上和地上,中间还用竹竿摽住,裙成一个长方体的粮食站子,里面放着晒干的红薯片子,满满的一大站子,留一个小口子,便于取红薯片子,取过之后,再把口子的秫秆箔堵上,把上面对应的绳子头系紧。由于红薯片子体积大、量多,其他粮食囤子储存的量小,几乎每家都有一个这样的粮食站子专门储存红薯干。

这种粮食站子,构造十分简单,几乎三面靠墙,至少两面靠墙,靠檩和竹竿支撑立架,地上放一层砖头或土坯,上面铺一层较厚的麦秸,就可以放置红薯片子了。别小看这个粮食站子,一家人一年的口粮基本是由它决定的,丰收了红薯片子能堆满,红薯干子红薯馍也能填饱肚子,歉收了半站子不够,吃的时候就得精打细算。家里有没有,看粮食站子就知道个大概,过去农村人说媒的相亲的讲这个的也大有人在。

这个装满红薯干子的粮食站子,不光是一家人的独享,也是打发要饭的物质后台。有的要饭的,要饭是一,还要红薯干子,有一些装聋作哑的、瘸腿少胳膊的 ,专门要红薯干子,能给他苞谷,他高兴得更狠;唱戏的说大鼓书的卖大力丸的,打把子卖艺的,耍枪弄棒玩魔术的,这些文明要饭者也是要红薯干子,他们往往在表演之后定时上门收,一把还嫌少,一瓢也不嫌多,天长日久,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善良的平舆农民,宁愿少吃一口,也从不让人家下不了台。因为五八年开始的三年自然灾害,让平舆人体会深刻,平舆人夜间偷着离家、外出要饭的往事历历在目,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也算是回报人家吧!

原想着,粮食站子就是放红薯干站子那个样子,哪料到在平舆农家眼里,大的泥巴囤子也有人叫粮食站子。仔细想来,所谓站子,就是站着的东西,站着的东西能放置储存粮食,老百姓叫它粮食站子,实在是形象得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平舆农民为了完成大包干必须上交的公粮任务和油料任务,种小麦和芝麻的多,二者都达到平舆种植面积的顶峰,一个要吃白面馍的需求,一个是花钱置事的需求,所以红薯的种植面积大大萎缩,以前那种大大的红薯干站子就用不上了,慢慢地就消失了。不过,随着小麦产量的提高,大穴子越来越多,储存小麦的粮食站子也开始多起来。

储存小麦的粮食站子,大部分是用砖头和水泥垒的,两面靠墙,长一米半到两米、宽一米到一米半、深一米,下面是砖头水泥底儿,一家打的粮食存放问题就解决了。后来,平舆北部农民还在粮食站子里做了沥青,防潮效果更好。

九十年代,农村流行把粮食存到本地面粉厂,然后凭本吃面,或直接卖给面粉厂、然后买面吃。进入新世纪以来,联合收割机的便利,本地粮食收储企业(包括站点)的上地头服务,农户的外出打工,粮食市场的放开,都促成了小麦的地头交易,放粮不如放钱、吃粮靠买的思想在绝大部分农民脑海里形成,有防后防灾意识的人还保留千儿八百斤的粮食,有的一粒不留全部卖掉。正是这样,才让很多存放小麦的粮食站子闲置不用,有的以为是累赘就扒掉了。

2020年3月10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