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本接觸過蜜蜂養殖的丁修林開始重拾技藝,按照原先記憶,一步一步的摸索着自己的致富之路。兒時的一場大病致使丁修林股骨頭壞死,肢體三級殘疾,妻子聽力一級殘疾,孩子正在讀書,生活的重擔壓彎了他原本就瘦弱的身軀。

“最近天氣熱了,蜜蜂怕熱,天熱容易生病,我要給它們降降溫”。一瘸一拐的泗縣丁湖鎮丁陳村貧困戶丁修林正在給他們家致富路上的大功臣搬新家。從小瓦房到小洋樓,從入不敷出到量入爲出,回想這一路的艱辛,看着眼前用勤勞雙手換來的一切,所有的艱辛他都甘之如飴。

兒時的一場大病致使丁修林股骨頭壞死,肢體三級殘疾,妻子聽力一級殘疾,孩子正在讀書,生活的重擔壓彎了他原本就瘦弱的身軀。2014年在全國脫貧攻堅普查的時候被納入了貧困戶,在駐村工作隊和村組幹部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就落實了低保、殘補、教育資助等幫扶政策,原本拮据的生活開始有了好轉。

“殘疾不是不努力奮鬥的理由,我要給孩子樹立起一個好的榜樣”。原本接觸過蜜蜂養殖的丁修林開始重拾技藝,按照原先記憶,一步一步的摸索着自己的致富之路。但是由於時間跨度較長,原先的養殖記憶很零碎,再加上隨着時代的發展,原先的技術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的養殖需求,剛起步的他就陷入了技術欠缺的困境。

“我在日常走訪的時候瞭解到他的情況,於是就介紹了周邊的幾個養蜂人給他認識,讓他去多學習。”丁陳村駐村工作隊長萬興國說。得到這個消息後,原本意志消沉的他瞬間提起了精神,開始了他的求學之路。丁修林學習能力比較強,只上過幾天學的他通過讀報紙、看電視認識了不少字。良好的學習習慣加上一絲不苟的態度是他成功的基礎,在每遍訪完一個養蜂人之後他都會將別人好的經驗、好的做法記下來,然後慢慢地消化。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努力的自學和不斷的討教,他現在也成了村裏的養蜂專家。

“俺家的蜂蜜都是純天然的,你們不用嘗,聞聞味道就知道了,人家來買蜂蜜是相信俺,俺不知道什麼添加劑,更不會去加。”說道自己蜂蜜的品質,丁修林臉上充滿了自信。丁修林的30多箱蜜蜂,年產量2000斤左右,每斤平均30元,除去必要成本每年單單養靠養蜂就能增加收入3萬元左右。

酒香不怕巷子深,依靠良好的品質,低廉的價格,加上着村民們口口相傳,不少顧客不顧路途遙遠開車過來,只爲一罐純天然的蜂蜜。通過自己的努力,2017年順利脫了貧,開始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這老頭太能幹了,自己養了這麼多蜜蜂,種了將近20畝地,又養了10幾隻羊。”談到貧困戶丁修林丁湖鎮丁陳村扶貧專幹凌默心中充滿了敬意。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如今丁修林一家住進了“小蜜蜂搭建的小洋樓”,過上了像蜜一般的幸福生活。(賀微微 梁滿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