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期以來,泗縣積極探索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網格化管理,形成了黨務隊伍專業化、活動陣地實體化、作用形象顯性化、激勵保障制度化,全縣非公黨建質量不斷提升,非公黨建凝聚力、影響力不斷增強。按照“單位推薦、個人自願、雙向選擇、組織決定”原則,選派70名政治素質好、組織能力強、黨建經驗足的指導員到企業開展工作,全面加強非公領域網格員隊伍力量。

長期以來,泗縣積極探索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網格化管理,形成了黨務隊伍專業化、活動陣地實體化、作用形象顯性化、激勵保障制度化,全縣非公黨建質量不斷提升,非公黨建凝聚力、影響力不斷增強。

織牢“組織網”,破解覆蓋難題。堅持抓牢基層組織網絡這一主線,突破傳統“單位式”組織架構,促進各種資源和力量統籌整合。構建“一條線”領導。成立非公黨建工作網格化建設領導小組,縣委非公工委書記任組長。形成“縣委組織部統一領導,非公指導站總指導,網格責任區具體落實”的管理模式。推進多網格劃片。按照“地域相鄰、行業相近”便於管理和開展組織活動的原則,將全縣401家非公企業和98家社會組織劃分8個網格,以網格爲基本單元,推進全縣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促進“全覆蓋”提升。每個網格至少確定1個示範中心企業,採取“1+X”方式,以先進黨組織帶領後進黨組織,以已建立黨組織的企業幫扶未建立黨組織的企業,推動15家非公企業單獨組建黨組織,216家非公企業結對共建、組團發展。

布牢“隊伍網”,形成工作合力。針對非公領域網格化管理“缺人抓、不會抓、抓不實”現實難題。堅持“雙向選擇”,實現人崗相適。按照“單位推薦、個人自願、雙向選擇、組織決定”原則,選派70名政治素質好、組織能力強、黨建經驗足的指導員到企業開展工作,全面加強非公領域網格員隊伍力量。堅持“雙重管理”,確保在崗在位。實行縣委組織部和選派單位“雙重管理”,網格員定期向所屬黨(工)委上報工作進展和成效、存在問題等情況。疫情期間,網格員助力企業復工復產209家,佔全縣復工企業65%。堅持“雙贏目標”,強化作用發揮。組織黨員職工志願服務活動2318次,累計把27名技術骨幹培養成黨員,把131名黨員培養成技術骨幹,助推安徽全豐航空植保科技有限公司創評全國統防統治星級服務組織,實現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良性互動。

編牢“制度網”,補齊管理短板。通過制度建設,消滅非公領域網格化管理存在的“空白點”。出臺制度性文件。先後印發《網格管理員考覈管理辦法》、《網格管理員信息反饋管理辦法》等4個管理辦法,推動非公黨建網格化管理走上制度化、規範化軌道。完善網格化管理工作機制。按月召開工作例會,實行網格長負責制,健全聯席議事制度,建立公開告示制度,網格負責人定期向網格內所有的非公企業公開告示,黨建工作指導員定期向所聯繫企業公開告示。強化“工作閉環”管理。建立黨建工作臺賬,做好工作記錄,對網格內發現的問題,規範落實“發現上報、受理登記、任務派遣、調查落實、處理反饋、結案歸檔”、“六步閉環”工作機制,將網格工作模式變爲自下而上收集問題,自上而下解決問題,一年來解決工作推進中難題79件,處理黨員、職工的來信來訪127起。

築牢“保障網”,彌補動力不足。注重投入抓帶動,防止非公領域網格化管理“木桶效應”。堅持統一標準,強化陣地建設。依託非公黨建工作指導站,對八個網格統一建設標準、統一命名、統一標識,非公企業全年“五抓五送”投入超15萬元。堅持多方支持,拓展經費渠道。指導鄉鎮(開發區)黨(工)委按照不低於5%的黨建經費預算給予傾斜,企業按照不低於職工年度工資總額1%,稅前列支用於非公黨建工作開展;企業與機關結對幫扶籌措,社會各界人士資助籌措,保障非公黨建網格化管理模式順利推進。堅持獎補返補,提升引領作用。全額返還上年度非公黨費9.28萬,省市非公黨建獎補14.3萬,縣級獎補1.6萬,同時對優秀的非公企業網格服務的社區志願者給予適當補貼,激發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信心和熱情。(王永皓 楊秋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