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在這裏我想要爲蒙曼老師"喊冤",作爲文學愛好者,如果把對他人的關注過分提高,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傷害,這就不是所謂的"愛"了,都是熱愛文字的人,胸中都流淌着中華文化的熱血,有何苦針尖對麥芒呢。這件事發生在今年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第二場,當時出現了一道題,讓選手看圖選擇最適合形容場景的詩句,選手選擇了"鋤禾日當午"這句詩,卻遺憾答錯了,作爲老師的蒙曼自然要細心解釋一番。


《運命論》裏有一句名言:"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衆必非之。"

人若站上雲梯,即成鋒芒,這個時代對公衆人物尤爲苛刻,這是這個時代的精緻,也是這個社會的弊病。

美麗有質,唯有才情能打敗歲月

自古被留下姓名的女子,大多是抵不過才華橫溢這四個字,也多被讚頌腹有詩書氣自華。她們雖抵不過歲月長河的波濤洶湧,但她們給這個世界留下另一番別樣風景——才情。

外貌上的美是膚淺的,它的保質期很短,美人會敗給歲月,但真正的"美人"會留下智慧。


蒙曼就是這樣一個從書香歲月中走出來的"美人",初見她,你很容易因爲外表上"小眼睛,小個子"而忽視她,再見她時,便會被她溫婉、才情所打動。

1975年出生於河北承德,現已45歲了,2002年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出生於書香門第,從小就受到文化的薰陶,耳濡目染之下,造就了她一身的才華,作爲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教授,她深受學生們的喜愛。

如若沒有"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之貌,也沒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之姿,不妨通過修煉內在的涵養來彌補外表上的欠缺。

而蒙曼老師恰恰將這一點處理得遊刃有餘,她對自己的要求非常高,也給自己立下了規矩:不管再忙再累,每個月要至少讀完50本書。這也爲她後來的成功埋下了伏筆。

2007年3月份,她有幸在《百家講壇》這個節目初露鋒芒,她講述的《武則天》更是堪稱一絕,與于丹一樣幹練的短髮造型,使她一下子吸粉無數,其受追捧的程度于于丹而言有過之而不及。


美人"失足",千古遺恨

當年紅得發紫的于丹,就因爲對《論語》中"唯女子和小人難養也"解釋不當而備受爭議,被網友詬病而掉落神壇。人們往往對一些"身居高職"的人很苛刻,尤其是文化工作者,蒙曼老師也難逃其中。


蒙曼老師一共參加了五季的中國詩詞大會,從她字字珠璣的點評來看,在中國古典文化研究方面,她是極有造詣的,但確是

因爲一道難題的解析不當,她被

羣嘲

多年。

這件事發生在今年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第二場,當時出現了一道題,讓選手看圖選擇最適合形容場景的詩句,選手選擇了"鋤禾日當午"這句詩,卻遺憾答錯了,作爲老師的蒙曼自然要細心解釋一番。

蒙曼老師表示"鋤禾日當午"是用來表示"農民種莊稼的過程",一時間觀看節目的觀衆便炸開了鍋,認爲她說得毫無道理可言,並拿出各方面理由來剖擊蒙曼老師的論述。


有網友認爲,"禾"指的是一切與莊稼有關的農作物,"鋤禾日當午"的禾也並非禾苗,而是田地間的雜草,而這裏的"鋤禾"也就是鋤草的意思。所以古詩詞裏的在這種用法並不違常理,是恰當的。

而另一種解釋則是認爲"鋤禾日當午"採用的是倒裝的寫作手法,目的是爲了讓詩的格律更加工整

正確的語序應該是"日當午禾鋤",

解釋爲正午的時候在田間除草,也是十分巧妙的。

高處不勝寒,人腳下的雲梯將你送上高位,必然也會使人成爲"衆矢之的",敬仰與關注會隨之而來,"存在感"越高,越需要肩負起強大的責任和使命感,若不謹小慎微,容易一失足成千古恨,被人詬病。蒙曼老師就因一句家喻戶曉的詩句"摔得很慘"。

有一種愛叫傷害,何苦針尖對麥芒

對於蒙曼的失誤,觀衆確實有一種"雞蛋裏挑骨頭"的感覺,她和于丹都是被人們認可的才女,文學功底難分伯仲,但相比較於丹的失誤,

蒙曼的"冤屈"可就有些大了,

太過於咬文嚼字,會使文學失去美感。


雖然蒙曼老師說的話確實不夠準確,但基本上邏輯是相同的,並非"不可理喻"。我們並非當事人,只是作爲一位聆聽者,自然有時會放大錯誤,但結合當時的題目,三個選項中:

第一個指的是麥子成熟後割麥子的過程;第二個指的是稻子脫殼成米的過程;第三個蒙曼老師在解釋的時候爲區別和前兩個選項的差異,

還特意加了"的過程"三個字,

特指稻子還沒完全成熟,這樣的解釋於情於理,我們作爲旁觀者不應該通情達理一些嗎?

就算沒有掌聲,也要爲她的見解表示感謝,至少這是她自己獨具一格的解釋,思路清晰,不會像一般的講師那樣聽完依然讓學生一頭霧水,雲裏霧裏的樣子。

所以,在這裏我想要爲蒙曼老師"喊冤",作爲文學愛好者,如果把對他人的關注過分提高,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傷害,這就不是所謂的"愛"了,都是熱愛文字的人,胸中都流淌着中華文化的熱血,有何苦針尖對麥芒呢?


讀詩百遍,其義自見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詩百遍,其義自見,爲何就不能換位思考,溫柔且寬容地對待別人的"小小失誤",或者來說都算不上失誤,只是她的"鶴立雞羣"罷了。

蒙曼老師作爲學校裏最受歡迎的老師,這麼多年來備起課來依然一絲不苟,對教材的掌握程度也十分熟稔,講起課來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總會贏得滿堂學生的喝彩。這不就是對她能力上的一種高度肯定,她不會成爲第二個于丹,畢竟實力在那。

即使是在詩詞大會上"摔下神壇",但她的實力是不容小覷的,如若像有些人那樣一棒子打死了這麼好個人才,實屬可惜。

時代給予這個社會的應該是包容,正確對待他人的失誤,不妄自菲薄。

可以批評,但絕不矯枉過正。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在這個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已經是家常便飯了,有不同見解很正常,但不當的"炒作",就顯得有些過分了。


適度批評,不過分苛刻,盡信他人言,也就失去了 思考的意義了。只有自己融入其中,多多換位思考,有時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看待同一個問題,會發現令人驚歎的另一片"新大陸",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文學探索是一場漫長的修行,中國古典詩詞裏的美依然需要有心人悉心尋覓,給他人一把見解的鑰匙,攜手共同啓程。

文/轅門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