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孩子做作业总是慢吞吞,别人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的量,他却需要几倍的时间;叫孩子吃饭,可是一遍一遍的喊,他却总是不过来;叫孩子睡觉,让他早点休息,可总是要看完那最后一集的动画片…… 其实很多孩子都没什么时间观念,家长对此感到烦恼,可也没有太过重视,可其实随着孩子的成长,不及时去纠正这种拖延的习惯,对孩子的危害不小。

为什么孩子做事总是拖延?要改正孩子拖延的毛病,首先要清楚,为什么他会做事拖延? 在孩子幼年时期,不仅认知和阅历还很浅,对于时间的认识也不足。这时候的孩子,几乎认识不到时间的宝贵,又没有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这就导致孩子自身根本没有认识到拖延是什么不好的事情。还有些时候,孩子缺少对所做的这件事情的兴趣, 没有动力,或者是目标难以实现,也都会导致孩子不愿意去做,从而拖拖拉拉。当然也不排除的就是当孩子内心产生厌烦、逆反的情绪,故意跟家长对着干。 不管是哪种情形导致孩子开始拖延,这都值得我们家长警惕。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不仅仅会让孩子表现的做事拖拉,效率低下,还会扰乱孩子的作息,影响休息;更导致孩子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同时也很难形成自律、自立的好习惯。而这一切, 我们通过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增强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我掌控能力,就可以得到改善。 时间管理其实就是自我管理世界上和我们相关的事情很多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例如种族、肤色、出身和他人的行为等等。 但也有很多是在我们控制范围内的,通过我们自身的改变可以做得更好,比如拥有积极的态度,对自己负责,以及学会利用、管理自己的时间。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学会时间管理,都是自我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会让孩子做事更有条理、更有效率,同时也让他们学会自律,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提高孩子对时间的掌控能力,关键是要给孩子自主的时间。 很多时候,我们父母都习惯于包办孩子的一切,认为这样才是最正确、最妥当的。殊不知这样一来,孩子的能力得不到锻炼,更别说能够做到自立和自律了。 想让孩子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就必须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时间,由孩子自己去支配,去把握。家长要做的一方面是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另一方面是给出建议,帮助孩子培养习惯,并适当地进行监督。值得一提的是, 当孩子自己支配的时间产生的后果,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承担,家长最好不要干预。比如说因为时间没有规划好,导致作业没完成,或者是上学迟到。当孩子因此被老师批评,他也会更加能够体会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和积极想办法认真调整。

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一定要让他懂得四件事 任何能力的发展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时间管理的能力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引导孩子进行时间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孩子学会四件事。 第一件事,教会孩子区分事情的重要性孩子最初的行为完全是按照自身的喜恶去决定的。 然而事实上,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完全凭借着这一点去决定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而区分事情的重要性,就是时间管理的第一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必须给孩子渗透什么是“必须的”,什么是“想要的”。 很多事情,哪怕不怎么喜欢,也是必须要做的,比如说按时上学,比如说打扫房间等等。完成这些事情,是履行我们的责任,同时也是生活中必要的。就像必须吃饭、喝水、睡觉来维持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同时也有一些是我们想要去做的,这些事情使我们喜欢并愿意去实施的。 比如玩耍、画画、游戏等等。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会让我们感到快乐,但这些事情并非如“必须的”那样非做不可。 第二件事,教会孩子规划做事的优先顺序 能够区分事情的重要性,那也就明白了事情的轻重缓急,进一步知道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后做甚至不做。除了事情的重要性,还有一个概念, 那就是这件事是否紧急,如何确定一件事情什么时候去做,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1、 很重要,也很紧急;2、 很重要,但不紧急;3、 不是很重要,但很紧急;4、 不是很重要,但不紧急。 在优先矩阵的划分中,大部分的事情我们可以通过这个顺序来确定我们需要先后做的事情。 重要且紧急的事情需要我们马上去做,比如完成作业、按时上学。这类事情往往和短期目标有关,不尽快完成,那么后果也将迅速出现。 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是我们接下来要去做的,比如学外语、为几天后的考试做复习等等,这类事情往往与长期目标有关,需要我们坚持,最终达到目的。 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是接下来需要做的。比如正在直播球赛等。这些事情想比之前那些事情重要性并没那么高,如果没有做完上面的两件事情,并不建议去做。 不紧急且不重要的事情,如果没时间完全可以不做。比如打游戏、看视频等,这类事情可以用作消磨时间,但并非一定要做的事情。

第三件事情,教会孩子合理分配时间一个人不可能一直总做一件事,吃饭、睡觉、学习、娱乐…… 不管这件事情多重要,都需要花费时间,而时间是有限的;一天24个小时,不会多一分钟,也不会少一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都需要做那些事,这就需要对时间的分配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孩子上学后接触的课程表,就是一种对时间的合理分配。我们也可以引导和帮助孩子制定属于自己的作息表。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间上学,什么时间学习,什么时间娱乐,什么时间睡觉。孩子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来制定自己每天的行程, 这不仅能够让孩子对时间的分配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和强化,也能让他更加自律,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四件事情,让孩子学会反思,找回浪费的时间 学会自我反省,能够让孩子发现哪些无效的事情在浪费我们的时间,这是很有必要的。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认同哪些事情是没必要做的,哪些事情应该提高效率,进一步将浪费的时间找回来。当孩子能够真心地自我修正,也就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相信孩子,他一定会有这样的愿望: 更好地安排时间,做更好的自己。当然,这个过程家长一定不要搞一言堂,而是和孩子讨论、商议,听他的意见。 很多时候,你认为浪费时间的事情,或许孩子却并不这么看。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尽量和孩子打成共识,才能更好地让孩子认识到问题的所在。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时间了,它不会因为你的贫富贵贱而多停留一分一秒。 所以有效地利用和管理时间,从某种意义上来将,也就掌控了自身的命运和未来——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要付出时间去努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不可能永远陪伴在孩子的身边, 未来的路,终究要靠他自己走下去,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引导和帮助他成为能够掌握自身命运的人,并带着祝福看着他一路走下去。 【该内容通过维权骑士士值品牌馆授权发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