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孩子做作業總是慢吞吞,別人半個小時就能完成的量,他卻需要幾倍的時間;叫孩子喫飯,可是一遍一遍的喊,他卻總是不過來;叫孩子睡覺,讓他早點休息,可總是要看完那最後一集的動畫片…… 其實很多孩子都沒什麼時間觀念,家長對此感到煩惱,可也沒有太過重視,可其實隨着孩子的成長,不及時去糾正這種拖延的習慣,對孩子的危害不小。

爲什麼孩子做事總是拖延?要改正孩子拖延的毛病,首先要清楚,爲什麼他會做事拖延? 在孩子幼年時期,不僅認知和閱歷還很淺,對於時間的認識也不足。這時候的孩子,幾乎認識不到時間的寶貴,又沒有合理安排時間的能力,這就導致孩子自身根本沒有認識到拖延是什麼不好的事情。還有些時候,孩子缺少對所做的這件事情的興趣, 沒有動力,或者是目標難以實現,也都會導致孩子不願意去做,從而拖拖拉拉。當然也不排除的就是當孩子內心產生厭煩、逆反的情緒,故意跟家長對着幹。 不管是哪種情形導致孩子開始拖延,這都值得我們家長警惕。這種習慣一旦養成,不僅僅會讓孩子表現的做事拖拉,效率低下,還會擾亂孩子的作息,影響休息;更導致孩子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同時也很難形成自律、自立的好習慣。而這一切, 我們通過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增強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和自我掌控能力,就可以得到改善。 時間管理其實就是自我管理世界上和我們相關的事情很多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例如種族、膚色、出身和他人的行爲等等。 但也有很多是在我們控制範圍內的,通過我們自身的改變可以做得更好,比如擁有積極的態度,對自己負責,以及學會利用、管理自己的時間。無論大人還是孩子,學會時間管理,都是自我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 能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時間,會讓孩子做事更有條理、更有效率,同時也讓他們學會自律,有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提高孩子對時間的掌控能力,關鍵是要給孩子自主的時間。 很多時候,我們父母都習慣於包辦孩子的一切,認爲這樣纔是最正確、最妥當的。殊不知這樣一來,孩子的能力得不到鍛鍊,更別說能夠做到自立和自律了。 想讓孩子提高時間管理能力,就必須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時間,由孩子自己去支配,去把握。家長要做的一方面是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另一方面是給出建議,幫助孩子培養習慣,並適當地進行監督。值得一提的是, 當孩子自己支配的時間產生的後果,一定要讓孩子自己承擔,家長最好不要干預。比如說因爲時間沒有規劃好,導致作業沒完成,或者是上學遲到。當孩子因此被老師批評,他也會更加能夠體會到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和積極想辦法認真調整。

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一定要讓他懂得四件事 任何能力的發展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時間管理的能力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引導孩子進行時間管理的過程中,必須要讓孩子學會四件事。 第一件事,教會孩子區分事情的重要性孩子最初的行爲完全是按照自身的喜惡去決定的。 然而事實上,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不可能完全憑藉着這一點去決定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而區分事情的重要性,就是時間管理的第一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必須給孩子滲透什麼是“必須的”,什麼是“想要的”。 很多事情,哪怕不怎麼喜歡,也是必須要做的,比如說按時上學,比如說打掃房間等等。完成這些事情,是履行我們的責任,同時也是生活中必要的。就像必須喫飯、喝水、睡覺來維持我們的健康和生命。同時也有一些是我們想要去做的,這些事情使我們喜歡並願意去實施的。 比如玩耍、畫畫、遊戲等等。在做這些事情的過程中,會讓我們感到快樂,但這些事情並非如“必須的”那樣非做不可。 第二件事,教會孩子規劃做事的優先順序 能夠區分事情的重要性,那也就明白了事情的輕重緩急,進一步知道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後做甚至不做。除了事情的重要性,還有一個概念, 那就是這件事是否緊急,如何確定一件事情什麼時候去做,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 1、 很重要,也很緊急;2、 很重要,但不緊急;3、 不是很重要,但很緊急;4、 不是很重要,但不緊急。 在優先矩陣的劃分中,大部分的事情我們可以通過這個順序來確定我們需要先後做的事情。 重要且緊急的事情需要我們馬上去做,比如完成作業、按時上學。這類事情往往和短期目標有關,不盡快完成,那麼後果也將迅速出現。 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是我們接下來要去做的,比如學外語、爲幾天後的考試做複習等等,這類事情往往與長期目標有關,需要我們堅持,最終達到目的。 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情,是接下來需要做的。比如正在直播球賽等。這些事情想比之前那些事情重要性並沒那麼高,如果沒有做完上面的兩件事情,並不建議去做。 不緊急且不重要的事情,如果沒時間完全可以不做。比如打遊戲、看視頻等,這類事情可以用作消磨時間,但並非一定要做的事情。

第三件事情,教會孩子合理分配時間一個人不可能一直總做一件事,喫飯、睡覺、學習、娛樂…… 不管這件事情多重要,都需要花費時間,而時間是有限的;一天24個小時,不會多一分鐘,也不會少一分鐘。在有限的時間裏,我們都需要做那些事,這就需要對時間的分配做到心中有數,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孩子上學後接觸的課程表,就是一種對時間的合理分配。我們也可以引導和幫助孩子制定屬於自己的作息表。什麼時候起牀,什麼時間上學,什麼時間學習,什麼時間娛樂,什麼時間睡覺。孩子可以結合自身的情況來制定自己每天的行程, 這不僅能夠讓孩子對時間的分配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和強化,也能讓他更加自律,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 第四件事情,讓孩子學會反思,找回浪費的時間 學會自我反省,能夠讓孩子發現哪些無效的事情在浪費我們的時間,這是很有必要的。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認同哪些事情是沒必要做的,哪些事情應該提高效率,進一步將浪費的時間找回來。當孩子能夠真心地自我修正,也就達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相信孩子,他一定會有這樣的願望: 更好地安排時間,做更好的自己。當然,這個過程家長一定不要搞一言堂,而是和孩子討論、商議,聽他的意見。 很多時候,你認爲浪費時間的事情,或許孩子卻並不這麼看。作爲家長,我們應該儘量和孩子打成共識,才能更好地讓孩子認識到問題的所在。這個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時間了,它不會因爲你的貧富貴賤而多停留一分一秒。 所以有效地利用和管理時間,從某種意義上來將,也就掌控了自身的命運和未來——你想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就要付出時間去努力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不可能永遠陪伴在孩子的身邊, 未來的路,終究要靠他自己走下去,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引導和幫助他成爲能夠掌握自身命運的人,並帶着祝福看着他一路走下去。 【該內容通過維權騎士士值品牌館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