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中的有許許多多的因素都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也會逐漸開始接觸到社會,比如他和別人之間的關係,別人對孩子的態度等等。其實這些例子,我們在生活當中都可以看到,一對性格活潑的夫妻,那麼他們的孩子性格也會比較的開朗,至少不會更內向。

孩子的智商是遺傳爸爸的多還是遺傳媽媽的多?作爲家長,常常會有這樣的疑問,這篇文章就爲大家提供了參考。

智力的50%-60%是遺傳的,到底遺傳誰,這其中大有講究。在醫學上說決定智商的一些基因都是在位於X染色體上面的,母親是X,而父親是Y。男生是XY,所以男生的智商全部都是來自母親的遺傳,女生是XX,所以女生的智商是父親跟母親各有一半影響。也就是說:媽媽很聰明,爸爸相對笨一點,無論是生兒還是生女都不會太笨;爸爸很聰明,媽媽相對笨一點,生的兒子會笨一點,生的女兒會比較聰明;如果父母都很聰明,無論是生兒還是生女,孩子都會很聰明的。

記得之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曾經鼓勵:“學歷高的男性應該儘量娶那些同等學歷的女性爲妻,以孕育出更優秀的下一代。”雖然這句話讓人覺得有歧視低學歷嫌疑,但是他認爲社會上的大齡高學歷剩女沒人娶是一種資源浪費,這種說法也有一定道理。有些父母覺得既然基因如此強大,再怎麼努力也沒用,然後放任不管讓孩子“自由成長”。這種觀點是極其不負責任的,對自己不負責任,對孩子更不負責任。

總的來說,雖然說先天的影響是有的,可父母后天的培養和孩子大腦智力的開發也是起着很大作用的。

父母一定要儘自己所能,陪孩子一起遊戲一起學習一起閱讀,父母的陪伴和鼓勵,會讓孩子突破原生的條件,變得越來越好。

孩子的性格形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我們無法確定性格最終將會在什麼時候定型,但是它的造就一定是從嬰孩時期開始的。有人說性格是與生俱來的,可能會隨爸爸,也可能像媽媽,但其實更多是在成長過程中逐步確立起來的。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從孩子的性格上就能看出孩子一生的行爲發展,所以孩子有良好的性格十分重要,那孩子性格是怎麼形成的呢?

性格雖然有先天因素影響,但後期的培養更重要

1 遺傳上的影響

這是性格形成的自然基礎,基因是強大的,在這方面對於孩子性格的形成也是提供了可能性。我們常常說到,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子女,父母性格如果是比較安靜的,孩子性格極大可能是文靜類型的。

2 社會環境的影響

社會中的有許許多多的因素都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也會逐漸開始接觸到社會,比如他和別人之間的關係,別人對孩子的態度等等。如果孩子長期處於一種比較和諧的社會關係,那麼孩子的性格就會更溫順一點。

3 生活的規律性

如果孩子的生活比較有規律,那麼他的安全感就會來自這種規律。如果孩子的生活比較規律,那麼家長的照顧也會比較輕鬆。孩子的規律能夠讓孩子變得沉穩,而如果孩子不夠規律,那麼他們的思維更跳躍

4 社交方面的能力

有的孩子不管對誰都能夠微笑,這就是孩子社交方面能力比較強,那麼她就能夠表現出更友善的性格。如果孩子不喜歡去人多的地方,或者不和陌生人說話,那麼孩子性格就更內向一些。

5 適應能力

適應能力強的孩子能夠更好應對生活中的變化,這種孩子他的靈活性是很高的。如果適應能力比較差的孩子,相對的靈活性也會比較差,所以在給孩子引入新事物就需要放慢速度。

6 家庭氛圍

孩子的性格很大一方面來自於父母的影響,如果一個家庭中父母親的脾氣性格都不好,那麼他們的孩子性格也不會好到哪裏去。其實這些例子,我們在生活當中都可以看到,一對性格活潑的夫妻,那麼他們的孩子性格也會比較的開朗,至少不會更內向。同理,如果一對性格很內向的夫妻,他們的孩子也會比較內向,不喜歡與人交流。

所以家庭氛圍對於孩子性格的後天發育影響是很大的,各位家長爲了讓孩子有個好的性格,要努力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7 讓孩子多和外界交流

和外界溝通,是最好鍛鍊孩子良好性格的一種方法。和外界溝通還能看出孩子的性格弊病,然後對症下藥,比如孩子和別人說話或者是交流比較拘謹,還比如孩子和別人溝通的時候不知道說什麼或者是不會主動說話等等。這些問題可能孩子會在交流的過程中自己發現,也可以是家長提點下孩子,讓他有意識的對自己的行爲做出好的改變。

8 從學習中培養性格

也許你會認爲學習和性格的培養有什麼關係,其實所有的東西我們都是通過學習,然後再加以運用。有的人悟性比較高,所以學什麼會什麼,性格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比如自覺性、自律性,這些都是可以通過學習養成的。並且當孩子在學習中瞭解到了自己性格不足,他會自己想着彌補。

所以培養孩子必須遵循以下幾條金律:

1、 對孩子要有耐心

不管是怎麼樣的性格的孩子,都離不開家長的耐心培養。孩子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的影子,所以如果希望孩子是什麼性格,就要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在這個對待過程中,家長要做的就是保持自己的耐心善待孩子。

2、 忽視孩子的無理

從事多年青少年心理研究的李玫瑾教授說過,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拒絕孩子的一些要求。有時候孩子會無理取鬧,那麼不管孩子怎麼哭鬧,家長要做的一定不能是妥協,家長面對這種無理的要求,一定要態度堅決,這樣孩子才知道是自己無理。這對孩子性格塑造有很大的幫助,好的性格一定是清楚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

3、 讓孩子去體會別人感受

懂得爲別人考慮的孩子性格一定是好的,孩子懂得體會別人的感受,那麼首先他就能夠明白父母的不容易,然後在和別人交往過程中,也知道打別人會讓對方疼,罵別人會讓別人難受等等。

想改變性格,不斷的去嘗試你沒做過的,不斷的增加你的自信資本,長期努力堅持下去,一點一滴的積累,可以促成大的改變。甚至這種改變是你當初無論如何都想不到的。

相關文章